巨鹿之战可以说是秦国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然而三十万秦军却被项羽六万军队一举击溃,最终王离兵败、章邯投降,如此悬殊的一场胜利,我们不禁要问,项羽面对的,真的是正规秦军吗?巨鹿之战中,秦军主要由王离军团和章邯军团组成,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两支秦军的组成,从而便可得知项羽面对的,到底是不是秦国正规军。
【资料图】
王离军团:十万秦国上郡边军,曾经乃是秦军精锐
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在驱逐匈奴、重夺河南之地后,秦始皇于此设立九原郡,而蒙恬则奉命率军驻守上郡十余年,在修筑长城、开辟直道的同时,震慑防御匈奴。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归途中突然病崩,秦二世胡亥继位。胡亥继位之后,为了铲除威胁,派遣使者赐死公子扶苏、蒙恬,扶苏自尽身亡,蒙恬认为诏书有假,请求复诉,结果被囚阳周,而上郡兵马的指挥权,则被交给了王翦之孙王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末天下大乱,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自立,就在章邯率领骊山刑徒镇压楚地叛乱之际,秦始皇下令召回王离率领的上郡边军,命其平定赵代叛乱。王离于是率领上郡边军,自井陉关攻入赵地(存疑),击败赵军,赵王赵歇兵败逃亡,被王离困于巨鹿城中。
项羽
赵王面对强大的秦军,连忙向各地诸侯求援,楚怀王于是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主将,以项羽为副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领六万楚军北上救援。项羽在安阳杀死停兵不前的宋义夺取兵权,此后以“破釜沉舟”之计对秦军发动猛攻,围困并消灭了王离军团。
那么,王离率领的十万秦军,是秦国的正规军队吗?其实,关于上郡边军的数量,历史上是存在争议的,其中有三十万之说,也有十万之说。虽然《史记·蒙恬列传》中明确提到了“三十万”这个数字,但《史记·匈奴列传》中却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边者以充之”。
根据《史记》这两处不同的记载,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便是蒙恬北击匈奴时应该率领的是十万秦军精锐,而在击败匈奴之后,为了防御匈奴再度南下,这才以“适戍边者”约二十万补充进去,从而组成了蒙恬麾下的三十万大军。
王离
而《史记·匈奴列传》同样记载,“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这句是说,蒙恬去世之后,由于天下大乱,原本的“适戍边者”便都逃散了,从而导致原本的三十万上郡边军,重新变为了十万,而这十万便是曾经跟随蒙恬攻打匈奴,如今跟随王离平定叛乱的秦军精锐。
如上所述,王离军团的十万秦军,不仅是秦国的正规军,而且应该是秦国的精锐军队,至少曾经是。只是十余年过去,久疏战阵又兵龄老化,再加上主将蒙恬含冤而死,这才导致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丧失殆尽,最终惨败于巨鹿战场。
章邯军团:二十万百战精兵,不输于正规军
章邯军团是争议比较大的一支军团,原因在于《史记》明确记载,这乃是一支由骊山刑徒临时组成的军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支军队其实经历过多次补充,到巨鹿之战时,其实已经是一支战斗力不输于秦国正规军的部队。
虽然章邯最初出征时,率领的仅仅是由二十万骊山刑徒临时组成的“杂牌军”,但需要注意的是,章邯前期平叛虽然胜多败少,但军队的损耗却是在所难免的,而秦国在度过了初期的兵力窘境之后,自然会对章邯的军队不断予以补充,而补充进的军队,则应当主要以秦国各地驻军组成。
章邯
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即胡亥派遣长史司马欣、董翳支援章邯。又如丞相李斯之子李由率领的三川郡守军,负责驻守三川郡的这支军队,却在后来出现在了雍丘战场,可见也被调归章邯统率。
此外,章邯曾先后两次被楚将项梁击败,即章邯率军攻打田荣时,项梁率军救援,在东阿击败章邯,章邯被迫率军西撤,但又在濮阳东再度被项梁击败。而在两次战败之后,《资治通鉴》记载,“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秦二世胡亥急忙抽调所有兵力支援章邯,这才使得章邯稳住阵脚,并在定陶之战中击败杀死项梁,但同时也造成了关中守军的空虚,最终导致刘邦顺利攻破武关、杀入关中。
因此,在巨鹿之战爆发时,通过不断的补充和替换,原本以骊山刑徒组成的章邯军团其实已经基本被正规秦军所取代,即使这支军队中仍然存在部分骊山刑徒,在历经多次大战之后,这些死里逃生的士兵也已经被锤炼成了百战精兵。
如上所述,章邯手中的二十万秦军,战斗力不仅不输于正规秦军,甚至还要稍强一些。而这支部队之所以投降,主要源于王离军团战败之后,导致侧翼完全暴露,且已经被占据河内郡的司马卬、占据河南县的申阳和已经攻破武关的刘邦、梅殷截断了后路和补给线,再加上秦国国内的动荡局势(李斯被杀、赵高大权独揽),章邯这才被迫选择了投降。
综上所述,项羽在巨鹿战场击败的不仅是秦国的正规军,甚至可以说是秦国正规军中的精锐,且是秦国的最后精锐,巨鹿战场的惨败,也等于毁灭了秦国最后力挽狂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