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一个杰出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完美,那么一次黑天鹅事件,就可能夺走他的一切——读《明末农民战争史》有感。
【资料图】
李自成,在后来无数人的口述中,和他的大顺政权一道,成为了功败垂成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更有甚者,喜欢用贪图享乐,夺取江山以后不思进取等话术,说这是李自成失败的首要原因,还要后人以儆效尤。
不得不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速败,有不少值得分析与商榷的地方,但就此将李自成不切实际的贬低或者说污名化,是不可取的。
有两点我们得承认,第一点,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建制之后,面对来自山海关与白山黑水的势力,这是一种黑天鹅事件,当然,大顺政权中如果有真正能够洞察全局的能人,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第二点,李自成的成功,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在建设政权守护后方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可圈可点的。无论上马打江山还是下马治国,李自成都是历朝历代农民起义者中的佼佼者,不能因为他最终的失败,就将他否定的一无是处。
我们首先来看看李自成在逐鹿天下的时候的一系列举措。李自成的起义军,军纪相对来说,在那个时代称得上数一数二了。明朝官军在围剿农民起义军的时候,军阀将领们放任手下的士兵横征暴敛,杀良冒功。许多与起义军稍有点联系的县城,都被官军屠戮殆尽。
而李自成所率起义军,到了后期,可谓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几乎不将矛头对准无辜者,仅是将官僚地主,皇亲国戚抓起来拷打审问,并且将所没收的田产与粮食,充作军饷之外,再分一部分给底层农民,愿意追随起义军的普通官僚,往往也会留以任用。
这么一来二去,民心所向,自然是朝着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了。“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快快开门拜闯王”这就是李自成义军所到之处,所受到的待遇。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丝毫不为过。
反观明朝统治者这边,除了战场上的横征暴敛杀良冒功,崇祯帝坐镇后方也是昏招迭出,对统兵的将领阁员丝毫不予信任,一面派亲信太监作为监军监视将领们的行动,一面又对意见不合或者是战场上失利的将官大刑伺候。
久而久之,无数文臣武将要么担心背锅,要么感觉自己受到深深的冒犯,纷纷出工不出力,不愿再去承担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更有甚者,直接率领军队投奔了李自成。如居庸关总兵唐通和京军三大营统帅李国桢。这其中,一人送出拱卫京师的天险,一人送出神机营中大量利于攻城的火炮。
就这样,大顺军势如破竹,李自成这名驿站小卒出身的底层人物,在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的陪同下,浩浩荡荡的进了北京城,而崇祯帝只能落得众叛亲离,在煤山自尽的结局。
从中可以看得出,李自成也许文化水平不算很高,但是在对时局的洞察与笼络人心驾驭人臣方面,比这位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强太多了,仁义不施放,而攻守之势逆也。其实到了后期,根本找不出一个明军可以战胜大顺军的缘由。
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后,绝非传言中的沉溺于享乐,而是为了稳定时局,同时采取了八大措施:一、稳定社会秩序。二、接管和清理明朝各部衙门。三、接管地方。四、抽调军队南下。五、继续推行追赃助饷政策。六、处理均田问题。七、打击与取缔厂卫机构。八、准备登基大典。
这八条措施,对于一个新生的政权来说,可以说得上是尽善尽美了。一方面注意到了稳定京城附近的局势,另一方面也在励精图治,计划一举夺取天下。其中追缴赃款正是补充军需所用,打击厂卫机构,也是深得人心之举。无数深受东厂锦衣卫戕害的仁人志士,纷纷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李自成也命令刘宗敏等大将抓紧训练军队,不可懈怠,可以说此时的大顺政权,完全是一种朝气蓬勃的态势。要说有哪些事情没做好的话,无非就是追缴赃款实在太狠,对明朝的官僚,戒备心过重,凡是前朝三品以上官员,一律不予录用。换作其他时候,这样的苛刻之举,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当面对黑天鹅事件的时候,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大损失。
崇祯帝煤山自尽之前,也做了一番困兽犹斗。彻底放弃山海关与宁远的防务,调吴三桂的精兵入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的最后的精锐了。这对于拱卫京师,击退大顺的目标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加上崇祯朝堂习惯性的扯皮和推诿,指令耽误多日,才发出。
吴三桂部行军到一半,京城已被攻下。李自成也意识到吴三桂所率领的精兵是一心腹大患,如处理不当,很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权衡再三,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李自成决定劝降吴三桂。吴三桂和镇守山海关的高第都接受了李自成的劝降,并准备前往京师觐见李自成。李自成也派降将唐通接管了山海关一带的防务,计划看上去万无一失。
可是,当吴三桂部行军至一半的时候,听闻自己的父亲吴襄的住宅在京师遭受了侵犯,且各地传来对故明官员追赃的消息,层出不穷。吴三桂不由得担心起了自己的投降之后的前途与命运,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着唐通部人少且疏于防卫,率部一举攻下了山海关。
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叛变感到无比震惊,当即率领大将刘宗敏和京城附近的军队,开赴山海关,出兵平叛。同时也带上了吴三桂之父吴襄和明太子朱慈烺,还抱着凭借忠义孝道感化吴三桂的希望。
吴三桂攻下山海关之后,自己部下也无法理解这样的所作所为,军心动摇,加上人数上处于劣势。吴三桂意识到但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抗衡大顺军。便写信联络了关外的多尔衮。
满清势力之前在大顺军势如破竹之际,便提出了与大顺军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但未被理睬。此时,满清阵营中的汉人降将洪承畴范文程等人提出趁大顺政权立足未稳,吴三桂暗送秋波之际,集中力量,逐鹿天下。
洪承畴之流是大明官场的老油子了,常年跟农民军以及前朝同僚打交道,深谙对付这些人的手段。便建议打出为崇祯帝报仇,光复大明,兴军剿贼的口号入关。四月初,摄政王多尔衮与郡王阿济格、多铎等人,率领整个满清三分之二的兵力,挥师入关,可以说,满清这是把所有的家底带上,来搏命了。
李自成所率军队在与吴三桂的作战中节节胜利,但是大顺军也人困马疲。多尔衮所率清军以逸待劳,在决战的最后时刻,发动总攻,大顺军一溃千里,刘宗敏也受了重伤。
可以说,李自成这次,败就败在未能意识到满清的潜在威胁,竟然在此时几乎举全国之力入关争夺天下。山海关战败之后,李自成匆匆忙忙在北京完成登基,然后退出北京,打算依靠西北一带的大顺军主力,集合起来,反击清军。
可是,满清阵中,这些汉人降将深谙那些官僚地主的尿性,大顺军山海关一败之后,许多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开始动摇了。在满清的旗号以及暗中联络之下,那些地主官僚相信,委身于满清,是能够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形式。于是纷纷在大顺政权内部兴风作浪,背后捅刀子。
山海关一战,就像推倒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由于此后大顺政权内部,不断有降将作乱,整个指挥系统瞬间变得千疮百孔,李自成在退兵的过程中,屡战屡败,所到之处,也很难彻底集中力量,进行有效的反击。不少出生入死,经验丰富的大将,也在与清军的流动作战中阵亡。
终于,在九宫山,由于轻敌冒进,李自成与二十多名随从,一起被当地的地主武装击毙。虽然赶上的大部队进行了残忍的报复,但是失去主心骨的大顺军,也没能坚持太久,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大顺军阵营中,有一个真正洞察全局的策士或者李自成在对待吴三桂的态度上更加决绝一点,在吴三桂叛变之际,调集起全部的主力清理门户,同时做好与清军决战的准备,历史可能真的会改写了。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吴三桂的评价,诸位见仁见智吧,但是有一句话,还是得说,关键时候,吴三桂这样的“老六”之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走向,这人绝对是在中国历史上排得上号的“老六”了。
对于失败的李自成,其实也没必要去苛责太多。从结果反推过程来看,他也许没做好统战,在追缴赃物,清理前朝官员面前,有些操之过急。但是再尽善尽美的预案,也难敌这样的“老六”出现以及所带来的黑天鹅事件。李自成,亏就亏在还是没学会洪武大帝和永乐爷的那一套“要么不做,要么做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