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浙江清水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朱元璋评其“吾之子房”。在民间刘伯温的形象就更“神”了,不但各种算无遗策的故事传说不胜枚举,还有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是不是堪比“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其实从他自己和他两个儿子的结局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二。
【资料图】
刘伯温本人的结局就不必多说了,他既消弭不了明太祖的猜忌,也躲不开胡惟庸的攻击和迫害。最终在洪武八年不明不白的“病”死了,算得上是历史上死得最憋屈的“半仙”了。
刘伯温的长子名刘琏,为人敏慧警颖,并且擅长诗文。清朝纪昀在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时,评价其“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但是刘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行事鲁莽欠考虑。
洪武五年已被斗争下岗的刘伯温因土地纠纷和家乡民众发生了冲突,为了解决问题他派长子刘琏入京告状。虽然事情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此时刘伯温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因为之前的斗争,还有很多眼睛仍然盯着他。刘伯温选择上京状告,而不是利用关系、权势来摆平,本身也说明了问题。
但是刘琏就把这个事情给搞砸了。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定,这种案子要递交到中书省,由中书直接处理或者再上报御前,而刘琏的选择是直接向明太祖告御状。
胡惟庸逮住这个机会就上纲上线,各种关于刘伯温无视朝廷规章法纪、仗势欺人等等的弹劾不绝于耳。后面刘伯温被彻底搞臭,被迫搬回京师乃至最终被迫病死,都是源自这个。
撇开各种神话传说,刘伯温确实精通一项当时被视为很 “玄”的能力 – 天文。这一点明太祖本人也为刘伯温背过书。
朕兵至括苍,前御史中丞刘基挺身来归,委质事朕。累察乾象,多效谋猷。特加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据说刘伯温临死前将自己撰写的《天文书》交给刘琏并嘱咐他自己不要学,找个机会把书进献给明太祖。刘伯温这么做的实际意思是要求儿子们不要掺和朝堂之事,老老实实袭爵吃俸。
但是能算天算地的刘伯温显然没算明白自己的儿子。
洪武十年,刘琏守丧期满后就跑回京师并接受了考功监丞的官职,胡惟庸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很快刘琏就被各种“表彰”,先调任监察御史后外放江西布政使司参政(三品)一职。
注:考功监负责“参掌给授诰敕之事”。虽然职权不大,但是属于工作在皇帝身边的近臣。
胡惟庸这招是朝堂斗争的常用手段,“捧”高你是为了让你摔得更惨,刘琏的性格或者说缺点又完美“配合了”这招捧杀。很快刘琏就因工作中的失误被送入了大牢,最终惨死,“为惟庸党所胁,堕井死”。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同样敏慧警颖,精通文章,在兵法军事上也颇有造诣。而且和自己的哥哥一样,他也不甘心远离朝堂和权势。
洪武十四年,延安侯唐胜宗率军至处州讨伐叛寇,赋闲在家刘璟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前往军中毛遂自荐并助唐胜宗大破贼寇。
唐胜宗班师还朝后,向朝廷和太祖详细说明并褒赞刘璟的功劳,以至于太祖给了刘璟一个很高的评价“璟真伯温儿矣”。此时朝廷的风向已大变,胡惟庸已被处死,刘伯温当年的诸多罪状、遭遇也被定性为胡惟庸的迫害。特殊的环境也让刘璟的地位和待遇变得特殊起来。
刘璟首先被任命为“閤门使”(负责朝会时的礼仪和纪律),随后太祖又赐他“除奸敌佞”的铁简。看上去是让刘璟纠正、弹劾官员不法,却又不给他正式的御史、给事中这种言官官职。只能说太祖在拿刘璟做工具,一个表明自己顾念旧臣、旧情的工具。
洪武二十八年,刘璟总算是得到一个实际官职,出任谷王府右长史并随谷王朱橞前往宣府就藩。在这一时期,刘璟也和自己的宿命之敌朱棣产生了交集。与其对弈时不但拒绝让棋的要求,还把朱棣喷了一顿,可谓是强势到了极点。
尝与成祖弈,成祖曰:“卿不少让耶?”璟正色曰:“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成祖默然。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怕事儿的朱橞放弃封国,带着王府官属和家眷跑到南京。
重返朝堂的刘璟也拾起来了自己的老本行,向朝廷进献平燕十六策,建文遂令其参曹李景隆北上平叛。结果明军大败,溃逃的刘璟在良乡遇到自己儿子刘貊才得以脱困。
大败返京后刘璟头上的光环也不复存在了,只得致仕返乡。建文四年,又有人想起了刘璟。攻入南京的朱棣觉得他刘伯温后人的头衔还是能起不小作用的,于是派人请他入朝为官。
成祖即位,召璟,称疾不至。逮入京,犹称殿下。且云: “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下狱,自经死。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
刘璟先是称病不去,被强行抓到南京后,不但称已登基的朱棣为“殿下”,还一点面子都不给的称其脑门上已经刻上“篡”字,最后不愿意屈服的刘璟在狱中自尽。
唯一的好消息是朱棣可能是敬佩他的骨气、傲气,也可能是顾虑刘伯温的名声,没有牵连刘氏一族对他们赶尽杀绝(刘伯温的长孙刘廌承袭了诚意伯的爵位)。
刘伯温父子三人的命运和遭遇,放在明初那个暴虐、动荡的时代其实算不上很差,但是对照刘伯温的“威名”却又很尴尬。一个锦囊就能安天下的“半仙”,怎么算不出也改不了自家的命运呢?
为了解释尴尬,后世之人安排刘伯温在死前给儿子们留下了安家立命的锦囊妙计“不要与胡惟庸为敌,不要与朱棣走太近”。不是刘伯温不神,是他的儿子们不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