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年,曾铣上奏收复河套,反击蒙古铁骑,嘉靖帝却把他处死,妻儿流放两千多里。2年后,蒙古骑兵抵达京师郊外,嘉靖悔不当初。
曾铣,明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总督陕西军务期间,多次击败蒙古骑兵,俺答汗看到他就得绕道走。
1546年,俺答汗率10万骑兵劫掠边境,曾铣以数千精兵迎战。曾铣利用战车、弓弩、火器协同作战,将俺答汗拦在塞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俺答汗寻机破阵,派游骑兵侦查。曾铣早已派出一支兵马,由猛将李珍率领,突袭马梁山大营,焚毁蒙古骑兵的战略物资,俺答汗被迫撤退。
1547年,除夕之夜,大家都在庆祝节日,曾铣则不按套路出牌。曾铣手持大刀,率兵奔袭草原,又把俺答汗暴打一顿,蒙古溃不成军。
几次打击后,俺答汗对曾铣十分畏惧,看到他就得绕道走,不敢招惹这位大神。此时,曾铣威震塞外,让蒙古骑兵闻风丧胆。
《明史》记载:“经岁寇不犯边,朝廷以为功,进兵部侍郎,巡抚如故。”
明朝中期,国力衰退,军备废弛,曾铣还能压着蒙古骑兵吊打,着实不简单。
曾铣不是一般的将领,除了敢于拼杀,谋略过人,还是发明家。类似手榴弹的“慢炮”以及“地雷”等火器,都是他发明。
战车组建方阵,弓弩兵、火器兵、骑兵协同作战模式,也是曾铣战术的特色。如此,他屡次击败蒙古,也就不足为奇了。
击败蒙古骑兵还不过瘾,曾铣还想收复河套地区,把蒙古骑兵赶回漠北老家。为此,曾铣4次上奏嘉靖帝,提出“河套之议”,说出自己的想法。
河套水草丰美,利于牲畜繁衍,是蒙古骑兵的游乐场所。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在边境建立卫所,河套在明朝控制之下,是抵御蒙古骑兵的一道屏障,也是远征草原的前进基地。
对中原王朝而言,河套非常重要,想要解除草原上的威胁,必须拿下这里。秦始皇派蒙恬占领河套,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套,李世民派李靖夺取河套,道理就在这里。
汉武帝反击匈奴,李靖征讨突厥,都是以河套作为前进基地,从而横扫漠北。明朝初年也是如此,明军多次远征,河套就是后方,支持大军深入漠北作战。
朱棣、朱瞻基之后,由于财力有限,明朝边防“收缩”,许多卫所迁到内地。如此,河套丢给了蒙古,他们在这里放牧,相互厮杀,殃及明朝。
没了河套,明朝的“九边重镇”直接暴露,防不胜防,与蒙古作战时吃尽了苦头。为此,曾铣决定收复河套,效仿卫青、李靖,为大明构筑起新的防线。
嘉靖看了曾铣的奏折,非常高兴,也有收复河套的打算。但是,收复河套的费用太高:训练士兵,构筑边墙,购买火炮,长途远征,没几百万银两压根搞不定。
按照曾铣作战方案,明军每年春夏之交深入草原作战,只需要3年,足以荡平蒙古,收复河套,解决边患。曾铣给嘉靖信心,但嘉靖还是犹豫了。
曾铣前后4次上奏“河套之议”,嘉靖由信心满满到犹豫不决。此时,明朝财力匮乏,文臣相互倾轧,内部并不稳定,收复河套力不从心。
嘉靖态度转变,曾铣并未察觉,却被严嵩抓住了机会。奸臣严嵩想收拾夏言,自己当内阁首辅,便在“河套之议”上大做文章,陷害夏言、曾铣。
曾铣收复河套的想法,得到夏言支持,况且他们关系也不错。此时,嘉靖对夏言也失去了耐心,又被严嵩“添油加醋”,失去了理智。
严嵩:“曾铣好大喜功,挑起争端,平日里谎报战功,欺骗皇帝。曾铣还跟近臣(夏言)有往来,违背祖制。”
为了达到目的,严嵩还勾结被曾铣处罚过的败军之将仇鸾。严嵩、仇鸾栽赃陷害,嘉靖帝深信不疑,处死夏言、曾铣,天下喊冤。
1548年,嘉靖帝处死曾铣,全家抄没,却无余资,他清贫如洗,抄家的士兵都落泪。曾铣的妻子、儿子被流放两千余里,受尽苦难。
1550年,俺答汗率兵劫掠边境,直接杀到京师郊外,是为“庚戌之变”。嘉靖悔不当初,杀了曾铣是个错误,但皇帝不能认错。
1566年,嘉靖驾崩,朱载垕继位,是为隆庆帝。隆庆帝知道曾铣有冤屈,为他昭雪,追赠兵部尚书,让他妻儿返回家乡。
曾铣的冤案,被后人制作成戏剧《盘夫索夫》。戏剧中,曾铣的儿子曾荣逃离苦海,迎娶严嵩的孙女严兰贞,夫妻关系和睦,着实有意思。
参考书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