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28字 | 阅读需7分钟
这是一篇来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文章,后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资深编辑余桂元老师的点评。
(资料图片)
说起晋这个诸侯国的建立,势必绕不开周天子周成王这个人。有一天,周成王带着弟弟叔虞游玩,一时兴起,将一片桐树叶子剪成玉圭状,送给叔虞,说道:“弟弟,我要封给你一块地。”叔虞很高兴,向叔叔周公旦报喜去了。周公旦很是高兴,于是向成王道贺。周成王赶紧问:“叔叔,您这是干什么呢?”周公旦就说:“大王呀,您刚才不是说要分封您的弟弟吗? 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我怎么能不来道贺呢?”周成王听后说道:“我只是开玩笑而已,叔叔您可不要当真。”于是,唐三藏版的周公旦出场了,他说:“大王呀,你要言而有信,说到就要做到。否则,以后还有谁会听大王的话呢?”最后,周成王禁不住周公旦的劝说,把一个叫作唐的地方封给了弟弟叔虞。唐地,就是后来的晋国。
春秋时期,晋国国力强盛,是当时响当当的大国。晋文公重耳在位时,任用狐偃等人,当上了霸主,把晋国国力发展到了顶峰。它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国力和楚国不相上下。当时,有能力与晋国抗衡的诸侯国,只有南方的楚国。春秋时期争霸的主战场就是在楚晋两国。只不过,后来晋国大臣权力越来越大, 国君被架空,上早朝都没有臣子会在意他讲什么。晋国国君索性不怎么上朝,朝政逐渐被当时的六位大臣所把持。这六位大臣互相攻击,谁都想让自己的权力大一些。打来打去,打散了两家,剩下四家,分别是韩、赵、魏、智。这四家中,最有实力也最有野心的是智家。有一天,智家家主智伯瑶说:“咱们晋国现在有多衰败呀!我们赶紧拿些土地交公。”魏桓子胆子小,不敢得罪他,违心地把自己的一些土地交给了智伯瑶。韩康子也怕事,于是也交出了部分土地。只有赵襄子不肯交出土地,他说:“地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我死也不会交的。”智伯瑶一听,心想:“赵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让你交就得交,哪来那么多废话呢?”于是,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家,带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去攻打赵家。赵家君臣一心,硬是不投降。赵氏臣民都恨智伯瑶,一心要把他打倒。
晋祠山门。晋祠, 初名唐叔虞祠, 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 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刘克明 / 摄)
唐叔虞像(刘克明 / 摄)
一晃两三年过去了。赵襄子坚守晋阳城,眼看粮草耗尽。为了拿到一块地,花这么长时间都没成功,智伯瑶也失去了耐心,于是想了个狠招。他叫人将河坝砌高,等到雨季到来,蓄够雨水,再打开堤坝,让洪水灌注到地势较低的晋阳城。
智伯渠(智伯决晋水灌晋阳, 后人将旧道加以修竣, 成为灌溉农田的水渠, 故名)
智伯渠
三家分晋连环画封面
这样一来,晋阳城的百姓就惨了,他们更加痛恨智伯瑶。赵襄子很着急,派了一位谋士去劝说韩、魏两家。谋士向韩、魏家主说:“智家现在能灭了赵家,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们。”韩康子和魏桓子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与赵家合作,里应外合,一举除掉智伯瑶。第二天晚上,赵家军和魏家军、韩家军里应外合,一起攻打智伯瑶。智伯瑶虽然实力强大,有很强大的军队,但也抵挡不了三家的合力进攻。没多久,智家就被三家给除掉了。
三家灭掉智家后,就对周天子施加压力,说:“大王,赶紧封我们为诸侯吧!”周天子见事情已经闹到如此地步,只好封他们为诸侯。至此,晋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韩国、赵国和魏国。三家分晋,代表着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
这个故事中,我们要重点说说一个人——赵襄子。赵襄子是赵盾的后代,而赵盾的主公是晋灵公。晋灵公是一个昏君,他手下有个奸臣屠岸贾。赵盾眼见晋灵公玩得太过分,本想劝说劝说他,没想到差点被杀,只好作罢。
如果赵襄子和另外两家没有瓜分晋国的土地,那么晋国在战国时期应该可以一直强盛下去,那么完成统一大业的有可能就是晋国。晋国当初如果恢复国力,一定会消灭其他国家。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长平之战。那时候,赵国和秦国实力相当,如果三家加在一起,实力一定比秦国强大许多。如果晋国元气恢复,又没有被三家瓜分,那么完全可以推出一个结论:聚集三国良臣,李悝、楼缓、廉颇和蔺相如加上李牧,一定能将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若干年后,晋国就有可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拥有号令天下的能力。
接着,晋国会将燕、楚消灭,再用连横之计,离间齐国和秦国,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呢,闭关修炼,恢复元气,提升战斗力,待齐国或者秦国被对方消灭后,一举出兵,消灭剩下的一国。晋国可以先消灭四国,再推翻周王朝,统一全国,晋国就会成为晋朝。当然,这只是个假设。即使没能把楚国消灭,形成四国鼎立局面,强大的晋国也可以号令秦国和齐国攻打楚国;消灭楚国后,再离间秦齐两国关系。晋国可以先赠送土地给秦国,让秦国成为自己的小弟,再让秦国攻打齐国。同样的计谋用在齐国,让齐国出兵攻打秦国。待两国打得两败俱伤,再出兵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举消灭两国。
大家是否注意到,秦国的发展为什么会那么快呢?为什么会那么迅猛呢?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秦国周围没有一个可以与它抗衡的国家。比如,楚国和齐国都比它弱小,唯一能和他抵抗的国家赵国,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秦国四周无劲敌,势不可当地成为了超级大国。如果晋国可以与秦国对抗,甚至比秦国更加厉害,那么此时的晋国,就能像当时的秦国一样强大,独树一帜,也成为超级大国。当时,晋国完全有能力发动兵力打赢秦国,或者是说秦国完全就没有机会发展得那么强。有了晋国的制约,秦国可能只会永远地躲藏在那甘、陇之地,而不会成为中原大国。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如果秦国能崛起,晋国也会发动战争,把秦国灭掉,它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国越来越强大。而且, 日后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卫国人,后来入魏国,而魏国正是三晋之一。如果不是魏国的国君不懂得珍惜人才,商鞅也不会从魏国跑到秦国去,他极可能成为使晋国强大的人才。如果那样,秦国不可能出现商鞅变法,又怎么能崛起呢?所以商鞅变法应该会在晋国进行,不会在秦国进行。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就无法崛起,变得那么强大。反之,晋国若在商鞅领导下进行变法,只会变得更强大,而不会让秦国变得更强大。这对晋国有利,而对秦国没有好处。晋国因为大臣权力过大,君王权力变小,才有了三家分晋的变故。
即使没有三家分晋,晋国国力也不是最强的。但是晋国有地理优势:有山川河流,还有肥沃的盆地,让晋国水草丰美,拥有地利。我们认为,在当时,晋国完全有能力一统天下。齐国从姜氏被田氏夺权就乱了。楚国刚复国,国内还是相当动荡。秦国地理位置差,没有优势。晋国完全可以抓住其他国家混乱的时机,灭掉其他国家。按理说,晋国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最应该具有完成统一的资本。
但是现实终归是现实。为什么大臣权力会这么大呢?因为君王没有牢牢地掌控住大臣,大臣权力变大,野心就膨胀,天天想着自己当大王,一统天下。如果没有三家分晋,当时的政局基本也不会变动,是有机会可以一统天下, 改朝换代的。
总之还是一句话,大臣的权力不能太大了呀!
点评:李世焱小朋友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历史名城泉州,他算是一个小名人。引起大家关注的,不是他名列前茅的语、数、外各科成绩,而是他对历史研习的那份执着与偏爱,希望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他博览群书, 阅读最多的是历史图书。据悉,司马迁的《史记》,李世焱小朋友都已经认真地读了两遍。李世焱对历史的喜爱,不只停留在史书的阅读上,而且勤于思考,大胆尝试撰写历史习作。迄今为止,他已在知乎上发表多篇历史研习文章。《如果没有三家分晋》,就是小世焱的历史习作之一。
历史具有过往的客观性,不可虚拟,不可再生,不可磨灭。没有某个人,没有某件事,也就不会产生与之相关的历史。然而,李世焱的习作《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结论基于推导假设,严格说来算不得一篇严谨的历史论文。但我们阅读起来,并不反感,甚至会有些许同感。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习作不乏睿智的火花与历史思考的深邃。它反映了作者对前人所作所为的种种反思,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对历史发展良性互动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想往。是因为他从少年的视角,对深刻历史问题作了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思索与联想。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是,虽然过往历史无法改变或抹去,但值得借鉴。如果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启智增慧,今人面对相似的现实问题,就能吸取前人经验教训,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鉴往知来,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就能展望未来,引领未来,创造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资深编辑 余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