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小孩过个家家就把晋国的事给办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朝建立没过几年,周武王便驾鹤西去。某日(具体日期已不可考),两个稚童在梧桐树下嬉戏,其中一个小朋友拿着片破梧桐叶子对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封你在晋水边上”。被封的小朋友欣然应允。
这本来是小孩子过家家时上演过无数次的桥段,可“事”是一样的事,人却不是一样的人。这两个小朋友都是周武王的儿子,负责“册封”的是当时已经称王的周成王,而“受封”的是他的亲弟弟叔虞。
既然人不一样,那么结果就千差万别了。这俩孩子的戏言被他们的叔叔也就是周公旦听到了,不由老脸一绷。他老人家是已故周武王的弟弟,负责辅佐周成王,肩上有千钧重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
只见周公淡淡地来了一句:君无戏言。说罢,便风尘仆仆得从现在的西安跑到了山西南部,到了现今的临汾,老头觉得“嗯,不错,此地甚妙”,就是它了。
于是一段操作猛如虎,跑马圈地,将此地据为受册封的叔虞所有。此地当时称为“唐”,后世更为响亮的名字为“晋”,叔虞也因此在后世被称为唐叔虞。
(唐地位置非常重要,请看唐地也就是晋国位置)
以上这个故事,在《史记·晋世家》中有记载,叫做桐叶封弟。虽然俩孩子过家家很偶然,但是晋国的诞生却不是偶然的。
好,小故事讲完了。咱们说一说晋国“完美首秀”“台前幕后”的故事。
从地理上来说,周朝起源于陕北,定都于镐京。自西向东而来。先进入渭河平原,而后进入山西境内。山西的地形中间是盆地,两侧是山脉,从南往北依次是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晋国的封地就是在临汾盆地。也就是现如今的山西冀县。
晋乃是周初的三大封国之一,当时正值周朝初创,根基不稳。周武王在灭掉商以后很快就驾鹤西去,留下了周成王,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来辅佐。殷商的纣子武庾(也就是商纣王的儿子)趁着周立足未稳,而自己又得到了喘息机会,联合周派来监视自己的管叔鲜和蔡叔度一起发动了“三监之乱”,开始造周朝的反。
当时一起参加叛乱的就有旧唐之地,也就是后来唐叔虞的封地“唐”。这个地方本就不好管,用现在的角度来看有点像“金三角”地区,是个三不管地带。
首先唐地在商以前是夏朝非常重要都城所在,夏墟也在此处,夏虽然被商所灭,但是反抗的火种一直在唐地存在,历商朝而不绝,到了周朝初创,唐地的人自然也不把周朝姬氏放在眼里,一有机会便会揭竿而起。
(现如今的山西太原晋祠)
此外“唐”这个地方广泛的居住着戎狄等部落,其中尤以夏戎部落势力最为庞大。他们在唐居住已久,根深蒂固,又是化外之民,对周也是冷眼相对。
第三,唐叔虞接受封赏之时,山西境内危机四伏,局势动荡不安。因为唐地不止有夏朝遗族,也不光有戎狄等部落,还有很多周王室的小封国在此”混口饭吃“。就在“桐叶封弟”之前不久,山西境内虞、芮两国打仗争地盘,还请来周王室做中间人。之后虞国被灭掉,周王室把芮国强行迁走(迁到了现今陕西境内),在芮国顾墟之上又新建一国“魏”。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唐地是个“火药桶”,有点像是欧洲的巴尔干地区,一直不太平。可偏偏它的地理位置又很重要。扼守京畿重地,距离周王室的镐京非常近,西进便是镐京,东进便是中原诸国。
所以,唐叔虞获封唐地便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位“小朋友”真是天选之子呀。他是周武王亲儿子,周成王亲弟弟,周公旦亲侄子,根正苗红,由他去镇守“火药桶”,用现在的话说“很搭”!
(周公能文能武,老谋深算,是位合格的政治家)
周王室对唐叔虞封地之事也是极为重视。赐“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大路、密须之鼓“,怀姓九宗现在来看应该不是奴隶,而是周朝的一些异姓贵族,也就是不姓姬的贵族,大路、密须之鼓应该是周灭商之时缴获的殷商武器和法器。这些东西无疑是周王室为了巩固在唐地的统治而为唐叔虞“配备”的利器。
于是乎,周初三大封国之一的晋国诞生了。咱们前面说的“桐叶封弟”固然出现在史记中,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封藩建卫这么重大的事件绝不是一两个小孩子过个家家就能够说的通的。周公旦对于周的战略布局从这件事情上就看出端倪。
至于晋国之后那精彩或者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咱们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