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约8分钟

说到大明王朝,不得不提就是极富大明特色的党争。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党争,像是唐代牛李党争,宋代王安石变法保守派和变法派党争,但是这些党争都比不上明代党争激烈。

明朝党争中有件事儿不得不提,那就是万历“妖书案”。这个案子过程极其复杂,充满各种狗血无厘头的情节。不夸张的说明朝党争始于此案。今天,我就聊聊这件事儿。

这个所谓的妖书案一共发生了两次,今天先说发生在万历26年的第一次妖书案。简单介绍一下此案背景。

◇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放飞自我。万历12年,皇帝在他妈李太后的宫里看上了个宫女王氏,本来是一时冲动,万万没想到王氏生了个孩子,这孩子还是万历的长子,起名朱常洛。但因为王氏出身低微,万历很不喜欢朱常洛。

恰在此时,万历的宠妃郑妃也生了个儿子,朱常洵。郑妃因此也升了一级成郑贵妃了,仗着生了儿子,郑贵妃不停在后宫跟万历作妖,想让万历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皇帝也有此意,但前朝大臣不干,坚持认为皇帝应该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迫于两边压力,对立太子的事儿一拖再拖。大臣们一劝再劝,郑贵妃一闹再闹。万历皇帝亲政前20年没干别的,就折腾这一件事儿了。

◇ 《闺范图说》书影

一转眼,到了万历18年,时任山西按察使的吕坤出版了本书,名曰《闺范图说》。这本书的主要讲的是历史上那些贤妇烈女的事迹。不曾想,恰恰是这本书引起了一场风波。

明朝奉行程朱理学,认为女人应该三从四德,写这种书是为了教化百姓,所以,这种书在当年很常见。恰好郑贵妃的贴身太监外出采买,看见这本书觉得不错,就顺手给郑贵妃带了一本。郑贵妃一看,这书好啊,只不过里面的内容太少了。于是乎授意亲信官员,在书里又加了12个人,从东汉开国皇后明德皇后到她郑贵妃都有。编撰完成之后,重新刊印发行,名字没改,还叫《闺范图说》。这就给后来的风波埋下伏笔。

◇ 影视剧中郑贵妃形象

郑贵妃编撰这种书,除了标榜自己之外,还有一层深意。大明王朝后宫历来有这种习惯,就是出版一些规劝女性三从四德的书籍。从朱元璋的马皇后开始,几乎历代皇后都写过类似的东西。不过写书的人都是皇后,从来没有贵妃干这事儿的。郑贵妃这么做,就是把自己看做皇后了,严格说算是僭越。而且郑贵妃把自己跟东汉开国皇后相提并论,更说明自己想当皇后,自己如果真做了皇后,那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就是嫡子,朱常洛哪凉快哪呆着去。

所以新版的《闺范图说》出版之后,在朝中就有些非议。到了万历26年,这事终于闹大了。

万历26年,《闺范图说》的原作者吕坤(此时已经升任刑部侍郎),给万历皇帝上了个奏折《忧危疏》,让万历节俭点儿,别在民间横征暴敛,到处安排镇守太监搜刮民财。

这种奏折万历一天能收到好几百份,死猪不怕开水烫,早都习惯了。不过这次的作者是吕坤,就被其他有心之人针对了。当时朝里有个叫戴士衡的给事中,就拿此事大做文章。

◇ 《出警入跸图》 局部中的万历皇帝戎装向

戴士衡跟万历说,吕坤写的《忧危疏》里面,给您提了不少意见,唯独没说让您立朱常洛为太子的事儿。现如今,谁都知道最关乎天下安危的事儿就是赶紧立太子。而且这个吕坤,之前写过《闺范图说》,里面把郑贵妃跟东汉开国皇后放在一起,这吕坤有意巴结郑贵妃,这不是大臣跟后宫勾结么?这简直是包藏祸心,大逆不道。

吕坤听说自己被弹劾都晕了,我写的《闺范图说》跟现在市面上的盗版压根是两回事儿,正版里面根本没提郑贵妃。于是,赶紧上书申辩。万历一看,戴士衡说是弹劾吕坤,实际上是冲郑贵妃和自己来的。于是,万历皇帝准备和稀泥,让这事儿赶紧过去,没想到,出大事儿了。

京城突然冒出了一篇《忧危竑议》的文章,作者署名“燕山朱东吉”。这个文章名和作者署名都有特别含义,《忧危竑议》的意思是:给吕坤写的《忧危疏》解释说明。作者署名“燕山朱东吉”意思是,朱家东宫太子吉祥。

这篇文章专门讨论了立太子的问题,大概意思这么说的:《闺范图说》中首载汉明德马皇后,马后是从普通妃子成为的中宫皇后,吕坤此意其实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新发行这本书,实质上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太子位埋下的伏笔。又说:吕坤写的《忧危疏》把天下大事儿都说了,惟独不提立皇太子事,用意很明显,就是支持郑贵妃和朱常洵。而且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 《出警入跸图》 局部 坐在船上的万历皇帝

这个《忧危竑议》一出,立刻在民间大量传播,各种手抄本满天飞,弄的知识分子纷纷讨论起皇帝立太子的事儿。而《忧危竑议》里面提到的结党的几个人,也被群众骂成筛子,说他们是祸国殃民的罪人。而且民间舆论罕见的把矛头指向后宫。

事儿越闹越大,万历皇帝很快就知道这么个东西,当时就认定,这是有人挑唆民间情绪,变相逼宫,让我立朱常洛为太子。同时把矛头指向郑贵妃,这肯定是有幕后黑手背后使坏,说严重点儿这是想颠覆我统治。万历皇帝勃然大怒,下令锦衣卫严查这个文章的作者,并且给《忧危竑议》起名:妖书。

这个妖书弄的朝中大臣非常紧张,毕竟里面内容涉及立太子的问题。当年不少大臣都说过这件事儿,保不齐就成了怀疑对象。而且《忧危竑议》里面用词非常劲爆,什么外戚、结党、依附后妃。这都是皇家大忌,还点名道姓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所以朝中大臣,甭管立太子这事儿什么态度,几乎是人人自危。

不过万历皇帝真不糊涂,他知道此事牵连甚广,且不说能不能查出真正作者,一旦放开手去查,那肯定会出现不少屈打成招的事儿,到时候没法收场。于是私下授意锦衣卫,尽可能缩小怀疑范围。那就好办了,直接把给事中戴士衡抓了。

◇ 《出警入跸图》 局部 牵马的锦衣卫

谁让你弹劾吕坤的奏折跟《忧危竑议》里面的内容高度重叠。而且为了显得调查彻底,还给戴士衡找了个同党,樊玉衡。这个樊玉衡真是倒霉,他跟戴士衡是同年进士,而且在《忧危竑议》出现前一天,刚给万历上书说过立太子的问题。如果说戴士衡还算是重点怀疑对象,这个樊玉衡那就是饶的。

这俩人很快送进锦衣卫大牢,一顿严刑拷打之后,俩人主动交代了“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的罪行。万历也想赶紧弄个反面典型,警告群臣今后别再叨叨我后宫和立太子的问题,就默许了锦衣卫的办案结果。不过还算仁慈,留了俩人一命,把他们发配广东,草草结案。

第一次妖书案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结束了,不过这事儿没完。五年之后,有个人写了篇《续忧危竑议》,开启了第二次妖书案。第一次妖书案波及的官员都不是什么大官,一个按察使一个给事中,樊玉衡只是个知县。而第二次妖书案就连内阁大员都倒了霉,民间也有不少人被牵连。

第一次妖书案好歹没死人,第二次可死了不少。而且来说,第二次妖书案直接导致了明末三大案。今天留个扣子,这第二次妖书案咱们下次再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