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说隋陈第一场战斗杨素旗开得胜,杨素通过厚待俘虏赢得了很好的声望,但南康内史吕忠肃并没有受到先前陈军战败的影响,稳稳当当地屯兵在岐亭。岐亭是杨素渡过三峡的最后一站,吕忠肃下令在两岸的石崖上凿孔,用三条铁链横截江面,这就是传说中“铁索横江”的大手笔。
果然杨素来到岐亭对吕忠肃的铁链非常头疼,辛苦修造的战船没能发挥作用,让杨素很憋屈。
杨素分出一部分兵力与刘仁恩配合,一起进攻吕忠肃岸上的营地。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么顺利,吕忠肃严阵以待,双方激战四十余回合,隋朝部队损失惨重,伤亡五千余人。
(相关资料图)
吕忠肃的部队战斗力非常强,他还将隋兵死者的鼻子给割下来准备邀功请赏。而杨素这边非常沉得住气,抓来的陈朝俘虏依然按照惯例,给放了出去。单论这份气度,吕忠肃就远逊于杨素。
在杨素的猛烈冲击下,吕忠肃终于扛不住了,连夜逃走。之后杨素拆了那三条铁链,继续沿江而下。逃出生天的吕忠肃并不甘心,又纠集部队跑到下游的延州继续拦截杨素。但这一次吕忠肃没了横江的铁索,而杨素还有一直没机会出手的杀手锏“五牙船”。
杨素花费大力气修造的“五牙船”,果然不同凡响,只出动了四艘,就用拍杆拍沉了吕忠肃十条军舰,顺带还俘虏了两千余人,吕忠肃只得再次奔逃。
打戚昕打出了士气,打吕忠肃是打出了威风。在得知吕忠肃接连惨败之后,沿路的陈朝诸将都吓破了胆,巴陵以东居然无人敢守,杨素顺顺当当地沿江西下,准备与驻军汉口的秦王杨俊会师。
杨坚之前跟突厥打仗,派了自己的大儿子杨勇上前线锻炼,这一次伐陈又换上了老二和老三。对自己的亲儿子,杨坚自然舍得下本钱,老三杨俊手下握着三十个总管,水陆军马共十几万。
自杨俊在汉口驻军之后,陈朝派了大将周罗睺、荀法尚带兵数万在鹦鹉洲和杨俊对峙。杨俊来到汉口之后便按兵不动,吸引了陈朝的注意力,陈朝中上游各路人马纷纷带队来到武昌。
杨俊按兵不动并不是为了吸引陈朝主力,为杨素制造空挡的战略考虑,完全是因为他不想动。他不想动,只是因为他不会打仗。
杨俊性格柔和,笃信佛教,不喜欢那些打打杀杀的事。虽然手下兵将如云,但杨俊根本就不想打仗。杨俊不想打,可底下的将军们想打,随行的将军崔弘度看着天天悠哉游哉的杨俊,也是干着急。杨素的捷报一封封地发,都快成日报了,自己还在这里天天钓鱼呢。杨俊说打仗就要流血,会有人受伤,还会有人死,这不好,先按兵不动,这样就不会有人受伤了……
崔弘度有种要吐血的冲动,以他的性格要不是因为杨俊皇子的身份,估计他早就把杨俊给宰了。但杨俊不但是皇子,还是部队的统帅,再不满意崔弘度也无可奈何。
而对面的陈朝将领周罗睺和荀法尚等人,看着杨俊按兵不动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人一起合计,既然敌不动那咱们就动动吧。于是乎,囤积在鹦鹉洲的数万陈军,呼啦啦地冲着汉口的隋军就过来了。
看着对面的敌军一股脑地都冲过来了,杨俊也很紧张,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但接着隋朝众将都傻眼了,有道是傻人有傻福,这仗才刚开始打,虽然上游杨素获得一些胜利,但两国实力总的来说还是八两对半斤,完全没有缴械投降的必要。但那周罗睺和荀法尚带着大军过来后,却投降了!本来以为过来拼命的,最后却是过来投降的,这是为何?请看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