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王遭遇过几次刺杀
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是一共有三次刺杀秦王的事实。分别是:荆轲刺秦,在搏浪莎的张良刺秦和高渐离谋杀秦王
【资料图】
二:荆轲刺秦
秦王共经历了三次谋杀,这三次谋杀了应当说最有名的就是荆轲刺秦。荆轲选了一个据说十几岁就杀人的勇士秦武阳作为陪同,一起刺杀秦王,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秦朝的宫殿后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直接被吓得两腿发抖,以至于根本上不了大殿,因此秦始皇后来就没有让他上殿,所以最后去刺杀秦王的就只有荆轲一人。
荆轲从这个位置刺秦
荆轲提前把一把匕首泡在有毒的药水里面很多天,使这把匕首只要划破人的皮肤就会立刻见血封喉,荆轲带着这样一把匕首,然后拿了一个对手国的地图。督亢地图,说把这个地图要献给秦国,同时又献上了一个秦王最痛恨的叛将樊于期的人头。正是由于荆轲准备得很充分,而且都让秦王觉得很合他的心意,所以秦王嬴政就没有任何的防备,也就没有做出任何的准备。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荆轲把地图慢慢打开后,最后露出来的竟是一把匕首,这就是被人熟知的图穷匕首见(xian)的由来。
随后荆轲就抓住秦王的一个袖子,并想要刺杀秦王,秦王拼命挣脱后,随即绕着柱子奔跑,荆轲就紧追其后,当时大殿上的大臣们都是不能带任何兵器的,而大殿台下的士兵虽然有兵器,但是没有皇帝的诏令士兵们是不能上殿的。因此就出现了上殿的人没有兵器,有兵器的人不能上殿。所以就出现了拿着带毒药水匕首的荆轲围着大殿柱子追杀秦王的场景。
秦王绕着柱子拼命奔跑,虽然秦王自己腰间佩戴着剑,但是奈何剑的长度实在太长,在那样紧急的状况和环境下 ,根本没有拔出来的条件,情况万分紧急,而就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有一个名叫夏无且的御医出现了,作为御医,身上的药囊是不离身的,于是夏无且就把他身后背的一个药囊,朝着荆轲砸了过去, 荆轲只见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飞了过来,条件反射地就闪了一下, 而就是荆轲闪身的一两秒钟的时间,惊恐的秦王已经多跑出去了好几步。
而现在秦王和荆轲两人之间的距离就从原先的荆轲再快一点匕首就可以刺中秦王的状态,转变为秦王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但是由于秦王的剑很长,让秦王仍旧不能轻易地拔出来。大臣们见此情形 ,齐声高呼“王负剑,王负剑”。负剑的意思就是,让秦王把别在腰间的剑往身后背,这样拔剑就变成了从身后抽剑。相比从腰间拔剑,从背后抽剑就变得更为轻松了。
秦王听见群臣的声音后,一边跑一边把剑往身后挪,于是长剑就在秦王的头顶划出一个大大的弧线,剑就这样被抽了出来。众所周知,在冷兵器时代,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荆轲见此,瞬间无望,就被秦王的第一剑砍中大腿,只得瘫倒坐了下来,坐下来后背水一战的荆轲仍然不忘继续刺杀
秦王,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匕首扔了向秦王,可是被秦王躲了过去。此时的荆轲已然变成了手无寸铁的待宰羔羊,只见秦王迅速走上前向荆轲刺去,连续砍下七八剑,杀了荆轲。
三:搏浪莎刺秦
张良雕像
张良的搏浪莎刺秦发生在秦始皇出行的时候,秦始皇当时早有安排,有若干辆一模一样的车子一道同行,张良在不知道秦始皇坐在哪一辆车上的情况下。把一个200斤重的大铁锤砸向车子, 其实就是殊死一搏,而事实证明碰运气是一定行不通的。铁锤砸向的刚好就是秦始皇没有乘坐的其中一辆。所以秦始皇很轻松地躲过一劫。而这次秦始皇能够躲过刺杀,正是由于秦始皇做了充分的准备,想在许多一模一样的车中找到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四:高渐离刺秦
高渐离击筑
因为秦王很喜欢听音乐,高渐离就用灌铅的筑(一种乐器)去刺杀秦王。而当时高渐离已经被辨认出来是荆轲的朋友,此时的高渐离已被刺瞎双眼,凭借声音判断出秦王的位置后,拿着筑就向秦王砸了过去,秦王也很轻松的就躲了过去。
五:为何荆轲刺秦最为出名
1:首先看了他们对秦王的刺杀,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荆轲为刺秦准备的最为充分,成功的几率也是最大的,对秦王的威胁也是最大的,荆轲可谓是有勇有谋。
2:荆轲刺秦直接被写到史记的《刺客列传》,其中写了五个刺客,最有名的就是荆轲。而且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确实把荆轲刺秦写得十分精彩,甚至于还留下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样一个易水送别的悲壮的场景。
3:荆轲刺秦还留下来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图穷匕首见(xian), 大家都知道成语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一种语言形式,所以就很容易就流传下去。
4:很容易看出,荆轲刺秦的整个过程,被记录得十分详细,反观张良在搏浪莎刺秦,还有高渐离刺秦都写得十分简单,没有那么多的细节。
所以这些所有的原因就是荆轲刺秦最被人熟知,广为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