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那么秦朝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无论从王朝规模、疆域规模还是其历史意义,秦王朝都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秦王朝本身,而是其文化支流中的角落——姓氏。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姓氏是“嬴”。作为帝王之姓,嬴姓在封建王朝历史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毕竟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名讳的看法还是有很多条条框框的,一般人在写字的时候都要避开当朝皇帝的名讳。
而秦始皇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皇室之后,他的后代为代表的秦朝皇室,也基本上由四个姓氏组成。伴随秦始皇后代子孙被一一找到,这3个姓氏也得以重见天日,属于这四个姓氏的人,全为秦始皇的后裔。这四个姓氏分别是哪些呢?
(资料图片)
秦朝皇室姓氏沿革
要说明秦始皇后代之姓名、秦朝皇室的发展,那就绕不开嬴政这个老祖宗了。只不过我们现在说的姓氏,其实和早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在封建王朝时期,人们更重视的是氏族称号和自己的名字。
不像今天,我们都更加注重自己的家庭,只有少数农村地区才会关注整个同姓宗族。对于古人来说,氏族沿革、宗族团体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搬迁了,到新地方入如果运气好能碰到同姓人,那么就会迅速融入。
根据历史记载,嬴政并非秦国人,而是赵国人,即嬴政本来的姓氏就是赵氏。一直到秦始皇弱冠,秦国王室才想起来,自己家族早在周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嬴”这个姓氏了,自此,秦始皇嬴政的名字也就有了着落。
从那时起,嬴政的姓就代表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皇家姓氏了。只不过让人们难以理解的是:嬴政作为一国之君,子孙后代说不上无穷尽也,但肯定也不会少,然而我们又见过多少“嬴”姓的人呢?
这件事和秦二世胡亥脱不开干系。胡亥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之后,生怕自己的哥哥还有其他亲戚及其后代来找后账,推翻自己的统治。然后胡亥就二话不说,把自己的亲人杀的差不多了。
但是胡亥有没有治国安邦的本事,之后农民起义随着陈胜吴广等人开了先河,愈演愈烈。
最终刘邦和项羽从中崛起,本来胡亥已经把自己的家人杀的差不多了,刘邦和项羽本来就是外姓人,他们自然对秦朝皇室的人本着赶尽杀绝的态度,这样一来,能存活下来的嬴政之后代,可谓少之又少。
秦始皇后代的姓氏演化
只不过,要想斩草除根,在那个战乱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么多人有没有电子版的人口名单管理方案,想要真正杀掉全部秦朝皇室的人,也得花费不少力气。就这样,还是有一部分嬴政的后代从战火中活了下来。只不过这些人最终也被战火分割开来,迁移到了各个地方。
而这些幸运儿在以后的发展中,肯定是断然不会用嬴政的姓氏了,这个姓氏只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我们前面已经提过胡亥杀亲人的情况,那么这件事的具体内情又是如何呢?
这还得从秦始皇病入膏肓的时候谈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逻,可是此时他已经重病缠身了。加上旅途劳顿,还没有过五十岁生日的秦始皇,就驾鹤西去了。
这样一个手段极其强硬的帝王死了之后,秦国上上下下肯定是一团乱麻。按照自古以来的传统,秦始皇死了其位置自然是公子扶苏继承了。然而宦官干政在秦朝的时候已经存在了,当时赵高、李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两个人想在秦始皇死后独揽大权,所以他们非常忌惮公子扶苏的能力。想办法废掉公子扶苏之后,他们需要一个非常听话又没有头脑的人来做皇帝,想来想去,名正言顺的二公子胡亥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在赵高和李斯的暗中操作下,胡亥就上位了。然而胡亥上位之后却赶紧杀掉了这两个权臣,他对于权力也有非常大的欲望。只不过成了孤家寡人的胡亥也害怕有人寻仇,因此他派出刺客,四处刺杀自己的亲属,尤其是和自己哥哥扶苏有关系的人,一个都不留。
在这场大屠杀以及后来的农民起义中,嬴政的后代留下来的人少得可怜,但是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还是隐藏在深山老林里面。他们也不敢出来,因为胡亥在四处寻找他们,最后以至于这些人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秦、寅、银这三个姓氏就是嬴政后代最开始的“化姓”。
现实中的秦始皇后代存在吗
只不过虽然推论如此,但是在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从来没有人见过秦始皇后代的真实面目。也没有历史记录过,曾经是否有人出来声称自己是嬴政的后人,要知道,秦朝灭亡之后,这些人肯定也没有性命之虞了,那为何不出来在外面生活呢?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其一,可能历史上少数关于嬴政后代还存活的说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我们虽然说将这些人赶尽杀绝是不填可能的,但也说不定当年嬴政后人死的差不多了,然后因为战乱、饥荒和疾病,剩下的人也都死了呢?
其二,“世外桃源”之说。就如同《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那样,可能秦国人也找到了这样一处地方,然后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饱受战乱的他们根本无心和外面的人产生任何交集,只要自己安安心心活着就好。因此后世的人们也没有见过他们的样子。
结语
无论如何,迄今为止也没有人真正有证据能够证明秦始皇的后代确实存在。至于“秦”、“寅”、“银”的说法,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不足为证,更不能说如今有这几个姓氏人就是嬴政的后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