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探讨年羹尧主导的西北战事为什么迟迟无法结束的文章,结果该文章被很多网友认为和当下最受关注的“口罩”事件相关联。
其实说实话,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没有刻意往“口罩”话题上靠拢,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
今天,咱们继续就年羹尧和他主导的西北战事进行探讨。
(资料图)
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我认为整个西北战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年羹尧在西北立威
负责镇守西北的军队,此前是归十四阿哥统领,包括十四阿哥的旧部富宁安及其所统领的六万人马,依旧效忠十四阿哥,年羹尧刚刚接手整个西北军队后,并不能在军中立威。
所以,这个阶段,年羹尧也好,雍正也好,关注的重点是年羹尧能否完全掌控西北大军。如果收拾不了富宁安,年羹尧只是个跛脚的西北大将军,无法指挥全军去消灭叛军。
正是因为这个阶段的这个态势,使得年羹尧以及雍正,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认为只要年羹尧掌控了西北全局,接下来剿灭叛军就是一马平川,不用费吹灰之力。
于是,雍正不遗余力地支持年羹尧,哪怕年羹尧采取强势的手段,不惜内耗掉一部分兵力、伪造富宁安不听命令冒进的阴谋除掉他,也被雍正予以默认。至于在军需、钱粮供给方面,雍正更是无条件满足,还给予了年羹尧可以先斩后奏的特权。
不久之后,年羹尧终于突破了这个阶段,除掉了以富宁安为首的十四阿哥的残余势力,完成了对整个西北大军的整合和掌控。
然而,在年羹尧独霸西北的同时,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心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年羹尧因为权力空前巨大,因而野心也随之膨胀。
雍正由于急于希望年羹尧上位,猛然间发现自己之前对于年羹尧的支持和信任有点用力过猛,导致现在年羹尧在西北已经可以一手遮天。除了雍正本人之外,年羹尧几乎已经不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原本雍正希望年羹尧掌控了西北大军后,能够如他所愿,尽快剿灭叛军。但是现在促成的局面是,西北究竟怎么用兵,雍正几乎插不上话、完全要看年羹尧的心情。
雍正逐渐发现,叛军并不可怕,而一个失控的年羹尧才是对他威胁最明显的。
为了挽回局面,并对年羹尧予以敲打提醒,雍正私下里采取了很多小动作,比如他经常会隔过年羹尧,直接对下面的副将岳钟琪下命令;比如他安排了九阿哥和十个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侍卫到年羹尧帐前当差,给老年使绊子。再比如,雍正还在年羹尧身边安排了伊兴阿等暗棋,对年羹尧进行全方位监视。
不过,雍正采取的这些小动作,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尤其在抵御外来侵略为第一要务的当下,雍正几乎找不到任何同年羹尧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支持他。
而年羹尧,在或明或暗地同雍正进行了一系列“较劲”后,发现自己完全站在了上风,就连这个昔日里令他惶恐、害怕的主子,此刻也在不断地对他妥协。
为奴多年的年羹尧心中暗爽。
甚至年羹尧本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原来皇帝也不过如此,只要拿捏住了他的软肋,照样可以令他在自己面前妥协。
所以,阶段二是在雍正的一次次隐忍和年羹尧的一次次骄横中胶着发展的。雍正和年羹尧似乎都看明白了对方的心思,但是都在刻意回避这一切。
然而双方的这种胶着终究会有打破平衡的时候。
当雍正即将耗尽全部国力去支持年羹尧,当西北战事像一颗吸足了阳光水分、已经熟透了的果子,摇摇欲坠的时候,年羹尧马上意识到,对于这场西北战事而言,敌我矛盾才是最主要的。在这个主要矛盾面前,他和雍正是同呼吸、共命运。
如果西北战事早早地结束,年羹尧会成为闲人。但是如果年羹尧任由战事不断蔓延,那么他就成为了妥妥的罪人。
当见到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邬先生突然出现在西北大营,年羹尧自知已经无法再和雍正对耗下去了。必须得尽快结束这场战事。
之所以我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西北战事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剖析,就是为了向大家呈现当我们想实现一个目标之时,必然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雍正想要用可靠的人帮他镇守住西北,就得接受年羹尧的野心和骄奢;年羹尧想要获得雍正对他的无条件支持,就得忍受雍正对他一次次的考验和羁绊。
没有尽善尽美的人,也不会有尽善尽美的事。
二流的创作者在描绘一个目标的实现过程,要么写成刺激读者神经的爽文,要么写成跌宕起伏但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悬疑文。一流的创作者,会将当局者的真实心态及其对应的行为再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