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3年3月5日,海峡对岸的女儿玛蒂尔达从勒芒传来好消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听闻喜讯,喜笑颜开,玛蒂尔达与丈夫若弗鲁瓦五世喜获麟儿,这个小婴儿和外公一样名叫亨利,亨利一世很欣慰,他终于等到梦寐以求的继承人,亨利一世的父亲,是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开国之君“征服者”威廉,父亲威廉的两块领土,英格兰和诺曼底,如今都被亨利一世牢牢控制着,可能是卑劣的手段招致天谴,亨利一世虽然拥有硕大的王国,却香火难继,他有很多私生子,但唯一能够继承王位的嫡子威廉在13年前的一次海难中丧命。
2.威廉王子去世后,继承王国的重担只能落在妹妹玛蒂尔达的肩上,玛蒂尔达现已第二度成为人妻。她的第一任丈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海因里希五世去世后,亨利一世又把她嫁给了法兰西的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若弗鲁瓦因喜在头上插金雀花,人人都称他为金雀花,安茹的外孙出生两年后,亨利一世阳寿耗尽,魂归天堂,与父兄的英灵团聚,英格兰国王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怀有异心的豺狼闻讯而动,在英吉利海峡上,亨利一世的外甥正在催促船长加速前进。
3.这个名叫斯蒂芬的贵族,正从法兰西的北部赶往英格兰,只花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斯蒂芬已经赶到伦敦。他迅速取得教士和贵族们的信任,在众人的拥簇下,斯蒂芬接受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涂油礼,正式成为英格兰的新国王,玛蒂尔达贻误时机,与王位失之交臂,但这不能责怪她,此刻的玛蒂尔达真的不可能像表哥斯蒂芬那样日夜兼程——她又怀孕了,肚皮里正怀着她的第三个孩子,玛蒂尔达要想夺回父亲的遗产,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刀枪把表哥从王座上赶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她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赶走窃国的表哥,收回父亲的遗产,对玛蒂尔达来说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黯然地离开英格兰,回到海峡对岸的领地,她打算隐居,不再与表兄斯蒂芬争夺,但玛蒂尔达并不是放弃,她只是让出舞台,让儿子亨利接,亨利现在已经长大,可以接替母亲继续与斯蒂芬斗争,日后,这个孩子将被称为亨利二世,他,就是金雀花王朝的开国国王,接过母亲的大旗后,亨利二世并没有着急渡海前往英格兰,他刚刚收到一封求婚信,是一个叫埃莉诺的女人寄来的,亨利二世看完信,随即跨上战马,迫不及待地向法兰西西南部的阿基坦公国赶去。
5.在亨利二世收到信的几周前,埃莉诺还在逃命,她乔装打扮,在一条乡间小路上潜行,埃莉诺一边赶路,一边盘算着自己的第二次终身大事,她刚刚与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离婚,正在寻思下一任丈夫的人选,前夫路易七世贵为一国之主,能把这样的前任比下去、符合埃莉诺心意的人,全欧洲或许就那么几个,而她自己心里面,其实也有心仪的人选,他就是亨利二世,诺曼底、安茹名义上隶属法兰西,作为这两块领地的领主,亨利二世有义务觐见法兰西国王,就在去年,还是法兰西王后的埃莉诺在巴黎目睹了亨利二世的风采。
6.年仅19岁的亨利二世牵着埃莉诺的双手,难掩心中的狂喜和兴奋,1153年已经过去一大半,英格兰国王斯蒂芬瘫坐在摇摇欲坠的王座上,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经过十多年的内战,斯蒂芬的军队兵疲意阻,而他的新对手亨利则意气风发,从亡父、母亲和新婚妻子手上得到大片领地,兵精粮足雄霸一方,绝非斯蒂芬能匹敌,他软硬兼施,左手举剑,刺向斯蒂芬的心窝;右手抛出橄榄枝,拉拢斯蒂芬身边的贵族、主教,亨利二世兵临城下的时候,斯蒂芬的军队无力抵挡。
7.英格兰的贵族们投靠亨利二世的时候,斯蒂芬也无法挽留,就连忠君不二的道德楷模莱斯特伯爵,现在也掉转枪头,站到了亨利二世的阵营中,战况既已不利,让斯蒂芬更沮丧的消息还在传来,就在刚刚,他得知儿子尤斯塔斯死了,这场对决的最终结果是显然易见的,斯蒂芬不再挣扎,在温彻斯特的会议上,他向亨利二世妥协,斯蒂芬和亨利二世两人在《温彻斯特停战协定》上签字后,斯蒂芬仍然保留了自己的英格兰王位,更成了亨利的义父。
8.斯蒂芬是英格兰诺曼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由于他的篡位,整个英格兰陷入战火当中,长达十多年之久,1154年12月19日,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加冕礼,斯蒂芬死后,亨利二世终于正式登基,成为英格兰的国王,金雀花王朝于此诞生,亨利要把斯蒂芬的残余势力清理干净,遣散老国王的雇佣兵,拆掉那些影响王国安危的城堡,亨利和埃莉诺结婚后,生儿育女就一直没有停止,除了长子早夭以外,到1158年为止,他们已经养育了四个孩子。
9.亨利还要忙着与其他贵族缔结良盟,他为四子若弗鲁瓦找到一个好新娘,她就是布列塔尼公爵的独生女康斯坦丝,亨利更不忘为民伸张正义,他完善了当时的法律,建立了陪审团制度,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亨利二世终于没有辜负外公对他的期望,在他治下,庞大的金雀花王朝让其他王国难以望其项背,1159年6月,亨利二世带领着他花费巨资组建起来的军队,剑指图卢兹,在易守难攻的堡垒下,亨利二世和他的军队遭受败绩,艰难的攻城战持续了三个月,图卢兹没有半点要被攻破的迹象。
10.军情不容乐观,法王路易七世也被吸引过来,亲自进驻图卢兹参与防守,路易七世名义上是亨利二世的宗主,为了一个图卢兹,和法兰西国王撕破脸皮,因此,哪怕心有不甘,亨利二世也只能撤兵,亨利二世手下的贵族们也赞成撤退,除了他的挚友托马斯·贝克特,这是贝克特第一次与亨利二世意见相左,亨利没有把这次分歧放在心上,1170年的圣诞节,阴冷潮湿的空气中并没有多少欢快的气氛,亨利二世更是没有任何心情享受佳节。
11.他听说烦人的托马斯·贝克特已经回到英格兰向自己搦战,公开处罚数月前在他指示下为太子施行加冕礼的主教们,亨利二世曾经把贝克特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可现在贝克特已经成为他最棘手的敌人,亨利二世全心全意地相信他的好友贝克特,把贝克特从一介草民提拔为大法官和大主教,就是打算和他一起整顿与王权分庭抗礼的教会,怎料到贝克特如此忘恩负义,勇当反对亨利的急先锋,成为教会的鲜明旗帜。
12.亨利二世对教会展开凌厉的攻势,他把多年来对教士们所作所为的不满,对朋友背叛的怨恨,全都倾泻在这场战争之中,1164年,亨利二世召集了全国贵族和教士在克拉伦登“开会”,主教们渐渐动摇,终于在会议上屈服,签下《克拉伦登条例》,所有的条文最后总结出来的意思只有一个:在金雀花王朝,教权轻于王权,一切都由国王说了算,亨利二世已经获得重大胜利,但他并没有打算让贝克特喘息,亨利二世很快准备好第二轮攻击。
13.他找齐材料,指证贝克特在担任大法官期间贪污受贿;同时,亨利二世又算准贝克特会向教皇求助,顺带又多添加一条罪名:未经国王同意,私自联系罗马教皇,违反了《克拉伦登条例》,亨利二世的斧子已经磨得蹭亮,惊慌的贝克特吓得魂不守舍,不等亨利二世找上门,他就先行开溜,跑到海峡的对岸,寻求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的庇护,贝克特这一走,就是五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亨利二世和贝克特在各方斡旋之下进行过数次和谈。
14.和谈的结果都以失败告终,1170年7月,亨利二世已经意识到和贝克特之间的这场战争怕是要至死方休。贝克特毕竟是代表教会的,亨利二世担心,一旦贝克特狗急跳墙,请求罗马教廷开除他的教籍,那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慎重起见,他找来教会在英格兰的二把手——约克主教为儿子小亨利提前加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随时应对突发事故,给英格兰国王加冕一向都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特权,听到亨利擅自为儿子加冕,贝克特二话不说,开始收拾行囊,准备重回英格兰找亨利二世算账。
15.当亨利二世手下的“四骑士”砸开教堂的门,凶神恶煞地步入正厅,贝克特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他不怕死,只是有些话,恐怕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亲口对亨利说,1170年12月29日,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在教堂中被亨利二世的四骑士杀害,当贝克特的躯体倒下时,他终于发起了对亨利二世的最大反击,从此,亨利二世和他的王国将久无宁日,亨利二世焦急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担心派出去的人追不上不见踪影的四骑士,他很清楚这四个人的脾性,忠心耿耿却头脑简单。
16.他们真的很可能因为他的那句牢骚,去刺杀贝克特,数天后,亨利二世还是等到了最糟糕的消息,贝克特死了,并且就是被四骑士杀死的,亨利二世被动犯下弥天大罪,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格兰最高级别的大主教,这样的人死在教堂里,国王亨利就是跳入泰晤士河里冲刷三天三夜,也洗不清一身的腥臊,亨利二世开始绝食,以表示自己对贝克特的离世悲痛欲绝,他又派人远赴罗马,向教皇解释贝克特之死与自己无关。
17.为了赎罪,四骑士远赴千里之外的圣城耶路撒冷忏悔,在遥远的东方了此余生,亨利坐立不安,决定卷铺盖逃跑,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暂避,在英格兰的隔壁,就有一个适合亨利避难的好地方,一个叫德莫特·麦克默戈的爱尔兰人来到亨利二世面前,邀他去爱尔兰做客,1155年,当时的教皇阿德里安四世就曾经劝亨利二世去征服爱尔兰,把那里纳入教会的控制之下,彼时亨利二世正忙着整顿刚刚从斯蒂芬手上接过来的国家,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18.如今天赐良机,亨利二世希望拿下爱尔兰,作为向罗马教廷道歉的“诚意”,爱尔兰岛上有五个主要的王国,五个国王之中,会有一个被选出来作为盟主,主持全岛大局,然而这个联盟并不稳固,五国之间时有征伐,比如,身为五王之一的德莫特·麦克默戈就是抢了另一个国王的妻子,结果被人联手撵跑,德莫特希望英格兰国王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重返爱尔兰,亨利二世默许他在金雀花王朝寻找愿意帮忙的贵族伙伴,德莫特把女儿嫁给绰号“强弓”的斯蒂古尔伯爵理查德,得到女婿的帮助,德莫特卷土重来。
19.爱尔兰岛与世隔绝,武备落后,德莫特只不过是带着由两百名骑兵以及一队弓手组成的英格兰外援,竟横行爱尔兰,畅通无阻,亨利二世见识到爱尔兰的羸弱,料想征服它必然轻而易举,便果断地带上自己的大部队,挥军渡海,此时德莫特已经去世,女婿“强弓”理查德继而代之,成为爱尔兰的头号人物,看见亨利二世的大军,“强弓”很知趣地选择了低头,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亨利二世就征服了爱尔兰,他在这里逗留了半年,把一些土地分封给英格兰人,又和本地土著打好关系,把金雀花的印记刻在了这块土地上。
20.在爱尔兰躲了半年,当亨利二世重回英格兰时,人们已经渐渐淡忘贝克特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罗马教廷喜闻乐见亨利二世征服爱尔兰,和谈的条件已经达成,1172年的春天,亨利二世在《阿夫郎什和解协议》上签下大名,教会终于原谅了他的“罪行”,但不管怎么样,贝克特的死没有成为教会和邻国进攻英格兰的口实,亨利二世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他开心得太早了,真正的麻烦现在才开始,一场反对亨利二世的叛乱,已经在背地里准备就绪,谋叛者全都是他的至亲:妻子埃莉诺,儿子小亨利、理查和若弗鲁瓦。
21.又是在一条泥泞路上,埃莉诺和二十年前一样,乔装潜行,不顾一切地狂奔着,二十年前,她成功了,有惊无险地从前夫路易七世那里逃脱出来,投入亨利二世的怀抱中,成为金雀花王朝的王后,二十年后的今天,她失败了,在寻求前夫路易七世援助的路上,她被丈夫亨利二世抓住,自此沦为阶下囚,虽然成功截获通敌的妻子,但亨利二世依然没能将这场大叛乱扼杀于摇篮之中,三个儿子已经在埃莉诺的指示下各就各位,他们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保持紧密的联系。
22.1174年,来回奔波的亨利二世正坐在一艘从诺曼底驶向英格兰的船中,经受狂风巨浪的袭击,船在风浪之中几经沉浮,亨利二世感受到一股神奇的力量正在摆弄他的命运,几经辛苦,亨利二世终于在南安普顿靠岸,登上英格兰后,亨利二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奔赴战场支援友军,而是绕路去了另一个地方——坎特伯雷大教堂,贝克特遇害的地方,亨利二世认为自己见弃于家人的原因,正是贝克特的冤魂在作祟。
23.贝克特已经被教廷封为圣徒,享受着教徒们的顶礼膜拜,亨利二世不顾国王的尊严,在贝克特的长眠之处双膝跪地,恳求在天堂的圣灵原谅他,亨利二世刚忏悔完,都还没离开大教堂,前线就传来了捷报: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被生擒,这场爆发于1173年的叛乱没多久就被平定。叛军的主要头领都没有受到惩罚,他们将继续管有自己的领地,还接受了亨利二世额外恩赐的一些钱财,谁叫他们都是国王的亲儿子呢?至于叛乱的始作俑者埃莉诺,则被亨利二世软禁,被迫与爱子们分隔两地。
24.战火可以被扑灭,但内心的创伤却很难被抚平,叛乱虽然被迅速平息,但亨利二世还是没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的罪,仍未赎清,1189年7月6日,在法国安茹的希农城堡里,戎马一生的国王亨利二世躺在病榻上,连路都走不动了,此时距离亨利平定妻儿发动的大叛乱已经过去十多年,但他的王国并没有因此安定下来,亨利二世的几个儿子各领一方,因为他们之前的叛逆行径,亨利并没有让他们掌握太多实权。
25.几个儿子当中,最年长的幼王小亨利是最让亨利二世痛心疾首的,亨利二世对小亨利寄予重望,早早就让他加冕成为名义上的英格兰国王,但是小亨利仍不满足,在大叛乱之后,他曾经三番五次恳求父王,希望能亲自打理王政,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王,这个要求被亨利二世拒绝后,小亨利又故技重施,和法兰西国王结盟,再行忤逆,此时的法兰西国王已经是菲力二世,他是路易七世和埃莉诺离婚后,与第三任妻子生下的宝贵男丁,年轻的菲力二世和亨利二世的几个儿子交情都不错。
26.已经数不清这是亨利二世第几次被忤逆的儿子反叛,理查联合菲力二世,还获得国内不少贵族的支持,向亨利二世发起了狂攻,理查兵略超群,招招致命,亨利拖着老病残躯来回奔波,依旧是难以招架,连自己的出生地都被理查攻陷,最后,亨利二世躺在希农城堡里叹息,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近,此时,手下递上来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支持理查反叛的国内贵族,在这份名单里,写在最前面的几个字母,就像一把钢刀,直接刺穿了亨利二世的心脏。
27.他一直以为最听话的约翰,他最信任、最爱的幼子约翰,被写在这份名单的最前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亨利二世仍然在被身边的人背叛,贝克特、埃莉诺、小亨利、理查、若弗鲁瓦乃至约翰,他们无一例外地,在亨利二世的背后,深深地刺伤他,弥留之际,新婚时埃莉诺的倩影突然出现在亨利二世的眼前,所有背叛者当中,最让亨利二世难以释怀的,始终还是妻子埃莉诺。她曾经给亨利带来无限荣耀,又为他诞下满堂子女。
28.亨利二世很担心,王国在这样的继承者手中,又能兴盛多久呢?看着老对手路易七世唯一的儿子菲力二世,亨利莫名地羡慕起来,亨利二世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孤独,他建立了一个王国,开创了一个王朝,但此时此刻,亨利二世只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在硕大的王朝中,他拥有成千上万的臣民,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相反,他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一般,在众叛亲离中永远地闭上双眼,结束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