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提到“阴谋”,大家都想到他是贬义词,很容易跟阴险狡诈联想在一起;其实在古代,一开始没有这个意思,是个中性词,并非今日的贬义。

甚至有不少人还高度评价“阴谋”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犹如神明一般,其价值妙不可言。


(资料图)

其中有两个牛人对“阴谋”这个词语高度评价。

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牛人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齐国富国强兵,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也被称为“华夏第一相”。三国时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指的就是他。

有一天齐桓公问管仲说:商汤是怎么得天下的?

管仲回答说:女华,是桀宠溺的嫔妃,汤用重金去收买她;曲逆,是桀信任的朝中大臣,汤也用重金去收买他。

内有女华的暗中相助,外有曲逆相助,明暗谋划相配合,而汤才成为君王。这是商汤的“阴谋”。管仲认为商汤是以阴谋而得天下,而成为一代明君。

这里的“阴谋”是秘密谋划的意思。秘中成事是各种事业成功的规律。无论在从政、还是在经济和军事等活动中无一例外。

《鬼谷子》摩篇中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谋于阴,即强调进行计谋要暗中进行,是隐藏的,不能公开,不能外露。暗中策划就是阴谋。

“阴谋”在《鬼谷子》中并没有贬义,只是谋略的一种特性。谋略一旦公开,就会给自己带来被动,使自己的计划不能成功。现在,阴谋一般指暗中谋划坏的事情,那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在《鬼谷子》中,提出策划做事要保密、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是《鬼谷子》贡献的一大智慧。

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就是说事情因为保密才能获得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这种因为谋划被泄露还导致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宰相多出其门下,危害国家社稷,唐玄宗先后两次才得以铲除太平公主,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先天元年,由于张邦把计划泄露给御史邓光宾,第一次诛灭太平公主的计划不仅失败,而且差点被害,幸亏唐玄宗当机立断,舍车保帅的计策方才得以脱离危险。

三国时期的魏明帝曹叡,打算攻蜀,群臣们都认为不可行。刘烨与曹叡交谈,却以为可行攻打蜀国。但刘烨出来后,却对前来询问的人说:“蜀不可伐。“有人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曹叡,曹叡叫来了询问刘烨,刘烨不作回答。

后来魏明帝单独接见刘烨,刘烨对魏明帝说:“伐人之国,是一件大事,怎么能随便向告诉他人?用兵是诡道,不能泄密,更不能让敌国的人提前知道。“于是曹叡连连称是。

历史无数成功的案例,无不是暗中谋划而取得的成绩。

战胜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能得以打出汉中,还定三秦;

曹操奇袭乌巢,战胜袁绍,以少胜多,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曹操才能得以称霸北方;

管仲“重金买鹿”发动对强大于齐国数倍的楚国“贸易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战胜楚国,百姓来归,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不仅历史如此,我们当下社会也是一样的。大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小到个人工作生活,无不需要暗中谋划事情。每个国家都有情报部门(可能正式的叫法不一样,但性质一样),如果每个国家都公开透明,要这些情报部门可能意义就不大了;

抗战时期,有多少地下员,用生命换来了敌军情报;为了打击犯罪分子,尤其是贩卖毒品集团,有多少默默付出,有多少默默牺牲的英雄卧底,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安宁社会。

“阴谋”按照《鬼谷子》中的说法,即谋划要保密,在没有成功之前不能公开,这也是成事的规律,我们无法回避;他就像一把刀,好人用它来维护正义,坏人用它来做坏事,谋略无好坏,有善恶的无非是人罢了。

“阴谋”,从反的方面也告诉我们,要从敌人、甚至是合作伙伴那里得到实情,是非常难的;他们给我们展示的往往是表象,看似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是对我们有利,但背后的真实意图难以推测;

我们需要进一步揣摩。鬼谷子为此也写《揣》和《摩》两篇来教我们怎么探知他人背后的秘密。

鬼谷子《揣》篇提出了“量权”和“揣情”的方面,具体包括“甚喜”、“甚惧”、“问其所亲”等几种方法,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们之前写的文章。

鬼谷子《摩》篇提出十种“摩”的基本法式。即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十种方法。这十种方法因人因事而变,十种研究事物的方式。我们下期详细和大家分享。

我是云梦君,我们下期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