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元年四月(762年5月),78岁的李隆基形单影只,在长安城的太极宫盯着贵妃的肖像唉声叹气,他颤颤巍巍地掏出珍藏在衣袖里的贵妃香囊,又一次泪眼朦胧。在失去杨贵妃后,李隆基一直活在自责和悔恨里,他恨自己无能,作为皇帝竟连自己所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最终连皇位也没了,他终日郁郁寡欢不得释怀,索性将所有的思绪都寄托于道教,最终选择禁食, 这位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绝食而死。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在赐死杨贵妃后,过得一年比一年悲惨,在杨贵妃死后6年多他也随她而去了。


【资料图】

李隆基起初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皇帝,赐死太平公主后,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位前期,李隆基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使唐朝走向新的高峰,开创了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一、李隆基晚年昏聩,生活奢靡

到了后期,李隆基却和自己的儿媳杨玉环走到一起,把儿子李瑁气得够呛,从此以后,朝政让他处理的一地鸡毛。

得到美人后的李隆基终日声色犬马,为了讨杨贵妃欢心,让其一家势倾天下,无限制地提供钱财让他们挥霍,专业为贵妃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一族靠着裙带关系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除此外,李隆基还宠信奸臣李林甫、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等奸臣,将朝政弄的乌烟瘴气。

他还鬼迷心窍中了安禄山的障眼法,让杨玉环认了比她还大16岁的安禄山做干儿子,并重用安禄山,除了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外,还封他为东平郡王,加给他兵权让他镇抚东北地区。真不知道李隆基咋想的,竟用一个塞外民族出身的人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

安禄山盯皇位很久了,他铆足了劲暗地里准备叛乱,打着防御侵略的旗号,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却在里面暗藏兵器、储存军粮,偷偷挑选上好战马有一万五千匹,远在千里之外的他拉帮结伙,培植心腹,并贿赂唐玄宗派去的侦察人员辅趚琳,让其在李隆基面前隐瞒实情并为自己美言,朝廷内外都安插眼线。

有一些臣下曾向李隆基暗示,让他注意安禄山这个大隐患,可是唐玄宗没有往心里去,他起初英明果断的性格荡然无存。

安禄山听到眼线传来的消息,赶忙屁颠屁颠地跑向华清宫去拜见唐玄宗和他的“干娘”,一阵痛哭流涕后,他抽噎着假装委屈地说:“我一外族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是您和干娘恩待我越级提拔,杨国忠却因妒忌要杀我。”唐玄宗听了之后,完全消除戒备之心,还给他加官进爵,任命他为左仆射,安禄山这才假装高兴手舞足蹈起来,斗得杨玉环咯咯直笑。

此后谁再告安禄山有不轨之心,李隆基就将谁杀掉,朝中的大臣都不敢直言进谏,阿谀奉承的人员不断增多,他们报喜不报忧,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极力隐瞒,导致李隆基对外界人事一无所知。

二、李隆基晚年遭遇安禄山反叛,过起逃难生活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一切准备就绪,他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开始搞事情。他打着“以清君侧,反杨国忠”的旗号带着15万(号称20多万)兵马发动蓄谋已久的叛乱,这一招还被后来的朱棣借用。

当时的李隆基正一边发扬自己的好战之风继续对外宣战,一边和杨贵妃歌舞升平,致使一些只顾功名利禄的官员在边境胡乱开战,使唐兵损兵折将达20万之多,李隆基充耳不闻.。

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爱妃的干儿子会造反,当河北州县当地县令面对安禄山雄赳赳的队伍时,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如入无人之境。

当安禄山占领东都洛阳后,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时,李隆基如梦方醒。面对洛阳的失守,他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接着下令将领西突厥突骑施人哥舒翰防守首都最后的防线——潼关。

潼关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可宰相杨国忠却进谗言,提出让准备不足的哥舒翰立刻迎战。

哥舒翰本身就有问题。上行下效,李隆基的手下哥舒翰喜爱饮酒,纵情声色不加节制,经常有病在身,当时被任命时他正病废在家。

唐玄宗竟然听从杨国忠谗言,命哥舒翰赶紧出战。

哥舒翰分析战况说:“安禄山经常带兵作战,士气高涨,他手下有能以一当百的敢死队,兵精、粮足、将强,骁勇善战,安禄山刚称帝,必用计引诱。对于远方赶来的叛军,速战对他们有利,我军只应坚守,不应轻率出关,这是上策。”

可是李隆基拒绝了这种“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最终哥舒翰迫于压力,匆匆凑集了20万军队。这些士卒中的许多人平时安逸惯了,又从未上过战场,毫无作战经验,一听到安禄山造反就吓得胆战心惊。

在上头的催促下,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往上上,结果灵宝一战全军覆没,哥舒翰逃跑,途中被手下火拔归仁抓获,劝他投降,哥舒翰不从,被火拔归仁揪住腿绑到马肚子上,连同抓获的其他将领一同押往洛阳献给叛军。李隆基人地两失。

潼关失守后宫中混乱,百官大都仓皇跑路,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72岁的李隆基宣告要亲征,禁军仪仗一听,马上迁到了大明宫积极响应。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加倍赏赐钱财,从马厩里挑出九百匹马积极备战,六军将士斗志高昂。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下令,可李隆基却又说要躲一躲,他带着杨贵妃、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和高力士等仓惶逃跑。根本不顾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只管自己逃难。

每逃到一个地方,杨国忠就出馊主意,他让李隆基下令焚烧那里的财物,说不给叛军留下任何物资。可将士们都知道就算烧了,叛军还是会向当地百姓征收,反而会更加加重百姓的苦难,再说路过的好多地方都是六军将士的家乡,因此杨国忠的提议遭到很多人反对。

杨国忠仍不回头,他和李隆基等人通过便桥后,他私自派人放火烧桥,李隆基看不下去了,直接怼他说:“大唐百姓都在避难逃生,你为何霍霍他们,要断他们的生路呢!”,说罢立刻让高力士负责扑灭大火后再来跟队伍。

此时,叛军已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李隆基一帮人马不停蹄,又累又饿,整得就像慈禧西逃似的。

他们逃到咸阳县望贤宫时,已到吃饭的点了,却找不到那里的官员和县令,这些人一听到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了。折腾了大半天了,唐玄宗和皇子皇孙们都还未吃东西。

杨国忠抓紧时机巴结,他自掏腰包买来胡饼献给玄宗,偷偷号召百姓给皇帝献东西。百姓争献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有啥献啥,李隆基的皇孙们饿得抓狂,直接用手抓吃,一眨眼的功夫都吃光了还没吃饱。六军将士也都饿得肚子咕咕叫,找不到可以果腹的东西吃。玄宗按价付钱给百姓,并宽慰他们。在场的人都涕泣流泪,李隆基也泪流满面。

这时一个叫郭从谨的老头向玄宗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早就想反叛了,有人曾向您禀告,可是还未见您的面就被杀掉了,这才使安禄山阴谋得成,使您出逃。先代的帝王为何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这个道理。

宋璟作宰相时,敢于犯颜直谏,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从您杀直柬之人以后,上至大臣下至百姓谁还敢向您说实话呢?

宫外的一切您再也不知了。老百姓早就知道会有今日了,但苦于皇宫大院戒备森严,无法向您传达呀。若不是您逃到这个地方,我怕一辈子也不能够向您当面诉说这些话呀!”

玄宗哭着说:“错全在我,但悔时已晚啊。”李隆基打发郭从谨离开后,玄宗的饭食准备好,他令人先给随从的官吏吃,让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找吃的,然后自己才吃。

由于百姓和县令们早带着吃的用的逃跑了,士卒们一直寻到半夜,才找到吃的。

有些跟随的官吏感到前途无望,本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人生观偷偷逃跑了,例如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是这种人。

逃难中的人群,能活着就是万幸,哪还有心分高低贵贱?当时驿站黑咕隆同,连盏灯也找不到,大家就互相依偎倒地而睡。

三、李隆基晚年丧失爱妃,被儿子算计

当李隆基一帮人逃到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时,将士们太累了,太困了,太饿了,烦躁到极点,所有的怨恨愤怒一触即发。

这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动了杀杨国忠的念头,他让东宫的太监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听了假装犹豫,一言不发。可就在一瞬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可能。

这时有20多个吐蕃使节突然拦住杨国忠的马,大叫着“饿,你有没有吃的?”,还没等杨国忠回复,就听到有士卒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人群中立刻有人拿箭射中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惊出一身冷汗,急忙逃命,但人没有逃过鬼门关,当他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追上来的士兵剁了脑袋,还把其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

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连同杨贵妃的两个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也都被杀。

御史大夫看到惊地说了句:“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话音刚落就引来杀身之祸。

韦见素听见吵闹声,刚探出头来看个热闹,就被杀红眼的乱兵用鞭子一顿猛抽,瞬间头破血流。

如不是人群中有人及时吼了一嗓子:“不要伤了韦相公。”他非得被活活抽死,这一声吼是从陈玄礼那发出的。唐玄宗得知,命杨贵妃的前任寿王李瑁前去抚慰,并赐药给他。

李隆基命令军士撤走,遭到拒绝。

他让高力士去协调,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上杖屡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资治通鉴》

玄宗说:“还是让我自己处置吧。”,说罢进入驿站。

这是李隆基备受煎熬的时刻。他拄着拐杖侧首而立,心中如万只蚂蚁在啃噬,他对杨贵妃万般不舍,可任凭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万全之策

过了好一会儿,韦见素的儿子京兆司录参军韦谔,“扑通”一声跪倒在李隆基面前启奏道:“现在形势危急,众怒难犯,恳请陛下赶快作出决断!”说着不断地叩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流满面。

李隆基为杨贵妃争取存活的机会,他说:“杨贵妃居住在深宫中,一个妇道人家从不与外人联系,怎知杨国忠谋反呢?”

这时高力士也走向前来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他的哥哥杨国忠被将士们杀了,杨贵妃日夜侍奉在陛下左右,将士们担忧会被报复!希望陛下仔细思量,将士安心陛下才会安全呐。”

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资治通鉴》

听了高力士的一番话,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杨贵妃哭着告别,李隆基命高力士引贵妃于佛堂,勒死了她。

“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新唐书》

杨国忠的妻裴柔与其幼子及虢国夫人、夫人子裴徽逃跑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抓获,全部杀死。

其实,这一场政变是太子李亨策划的,早在长安城时他就在等待时机。

李隆基出逃时太匆忙,没有做充足准备,他所带人马也就1000人,而太子李亨的则有2000人,其中还有一支精锐部队——飞龙禁军。

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后来的代宗李豫)和建宁王李倓也紧密跟随,一切都是精密部署。

在将士们一路劳顿,缺吃少喝,怨气重重时,李亨抓住时机派心腹宦官李辅国去拉拢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密谋弄死杨国忠,这才有了这场哗变。

马嵬兵变之后,太子李亨为进一步发展继续施行计划,他和李隆基分道而行,李亨北上至灵武,李隆基南下奔赴成都。

四、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惨?

1、失去皇位,夺权失败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远在四川的李隆基,被遥尊太上皇。

李隆基万万没想到自己打算要禅位的儿子却等的如此不耐烦!等接到通知差点被惊掉下巴,可鞭长莫及的李隆基只好面对现实。

他下诏说:

“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肤知。候克复两京,肤当怡神姑射,堰息大庭。”

意思就是,我被称太上皇就太上皇吧,反正我儿已经登基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军国大事的决定权你就先做决定,之后再告知我,等我回去后,还是得听我安排。

为了扳回皇权,李隆基遥控操作,在人事上,他安排韦见素、崔涣等人拿着册封诏书去灵武任职,留在李亨身边听从李隆基指挥。

他册封襄阳太守李恒为蜀郡长史、剑南节度使,永王傅刘汇为丹阳太守兼防御使等,委派宰相到灵武,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

他培植李亨的弟弟老十六永王李磷在江淮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李亨一看当了太上皇的李隆基丝毫不愿放权,连忙回击。

他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李磷,还把李隆基安插的人手杀的杀,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

至德二载正月初一(757年1月29日),安禄山被近侍李猪儿所杀。李亨回到长安,他赶紧派人入川,请太上皇李隆基回宫,一连写了两封请求信,怕他在外继续搞事。

李隆基毕竟那么大年龄的人了,有些念旧,他想念长安城的繁华,想落叶归根。

面对李享的“请求”,他决定回长安。

走到半道,李隆基后悔了,他看到迎驾的李辅国带着三千甲士,来者不善。李辅国一见到李隆基,直接收缴了李隆基的六百护卫的武器。

“李辅国诏取随驾甲仗。”——《新唐书》

2、被迫完成让位仪式,过起被监禁的生活。

到了咸阳望贤宫,李亨亲自前来迎接,他见到李隆基后,双膝跪倒,五体投地匍匐爬到李隆基面前,抱着李隆基的脚痛哭不已,李隆基心知肚明李享的想法,他接过早已准备好的龙袍披在李享身上,算是完成了让位仪式。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在宣政殿,将传国玉玺正式交给李亨。

“上皇下楼,上(肃宗)匍匐捧上上皇足,涕泗呜咽,不能自胜。”

玄宗曰:“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

李亨让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继续让高力士陪伴,还让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陪老父亲聊天,让他以前的宫女继续伺候他、梨园弟子为他歌舞娱乐,有时李隆基接待一些前来看望他的一些官员们。

但是,李隆基彻底失去了人身自由,到处都有李享安插的眼线。

3、心愿未了,永不能了

最让李隆基不能释怀的是杨贵妃的惨死,他一回宫立即让人去祭悼她。

他有个心愿,想改葬杨贵妃,可却被宦官李辅国拒绝了,李辅国偷偷令人将贵妃的遗体移葬到不知名的地方地方,让李隆基永远无处找寻,断了李隆基的这个念想。

有个宦官看他可怜,就偷偷献上了贵妃的香囊,从此玄宗把它珍藏在衣袖里。他又让人找来画师画了贵妃的肖像,挂到鲜有人去的大殿,早晚都去观瞻,边叹气边哭泣。“朝夕视之而欷歔焉”,叹息自己竟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他过着百无聊赖,坐吃等死的生活。

有一天,李隆基心血来潮,想到自己之前办公的地方看看,就去了自己曾经处理政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勤政楼。

这座大楼是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他思绪万千,又禁不住唉声叹气起来,楼下来来往往的市民百姓,抬头看见李隆基,表现出惊喜的样子,眼含热泪,高呼万岁,声音震耳欲聋。

李辅国赶紧跑到李享的病榻前上奏(李享当时病的严重,李辅国把持朝政),他诬陷说:“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阴谋。”

李享病的不知东西南北,早被李辅国控制,李辅国的“上奏”也只是掩人耳目的装样子。最后还是拿主意的还是他自己,他私自将太上皇迁到长安城最北部的太极宫,把陪在李隆基身边的人员全部撤走,换上二三十个老弱病残来照顾。

4、当众受辱,彻底被软禁,亲信被遣散

搬家途中让李隆基感到胆战心惊,李辅国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路途中有许多拿刀的卫士,刀已出鞘,他们全部听从李辅国得号令。

李隆基惊出一身冷汗,好几次差点从马上滚落,辛亏被身边得人扶住了。

这时高力士骑马赶到,冲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你算什么东西,胆敢如此无礼,赶紧下马!”

李辅国这才下了马。高力士大声宣布 “太上皇告诫将士们应忠于职守。”李辅国让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叩拜呼喊:“太上皇万福!”。

高力士又对李辅国说:“你来牵马。”

李辅国乖乖去牵马,李隆基这才平安到了西内(太极宫),稍稍挽回了些尊严。

李辅国走后,李隆基终于忍不住纵横的老泪,他边哭边拉住高力士的手说:“刚才幸亏你赶到!要不,我早去阎王那报道了。”

不久,李辅国又想出毒招,瞒着李隆基,下假诏把对李隆基忠心的人全部惩办,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被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观。李隆基在他们临行前都没有见最后一面。

5、毫无念想,绝望到绝食而死

李隆基成了一个彻底与世隔绝的孤寡老人,他后悔回到长安,杨玉环死时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出现,一次次锥心之痛,令他又恼又恨又担忧,恼恨自己威武一生,最终却有这么多的无能为力;快死的人了却让一个太监收拾的这么憋屈,他担忧某一天会被李辅国虐死,最终他选择绝食,这种对他来说相对比较有尊严的死法。

宝应元年四月甲寅日(762年5月3日),李隆基在忧心如焚中驾崩,享年78岁。在李隆基去世后不到半个月旧病缠身的李亨也驾崩。

李隆基驾崩的消息传到被李辅国陷害所流放到巫州的高力士耳中,高力士正好遇赦而归,他在半道上面朝北方,呼天抢地声泪俱下,吐血而亡。

总结:

赐死杨贵妃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一年比一年凄惨,这都是他晚年沉迷声色,宠溺安禄山造成的,他晚年利令智昏不听劝阻,临到事当断不断,明明听到多人直柬安禄山要造反,他活在自是里,竟还继续给安禄山兵权,仍然让安禄山掌管三镇。李隆基专宠杨贵妃,让杨国忠专权,给安禄山创造叛乱的机会,总得来说,这都是李隆基贪色造成的,可谓利令智昏、愚蠢至极,最终导致自己失去皇位、权利、自由、尊严、亲信、还搭上老命,也毁了自己前半生的英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