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新政府宣布了自1972年以来最大力度的减税计划,一揽子减税计划价值450亿英镑。为支持其刺激计划,英国本财年计划发行1939亿英镑的国债,规模远超原定计划。
如何看待英国大减税?他会导致什么?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首先,税收太重要了,它是辅助我们研判偏长期趋势的重量级变量!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了解一小段历史:
【资料图】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作为农民的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治国,他认为老百姓做点小买卖不容易,别征税!所以明朝从建立开始就不重视商业税,而只征收农业税。到万历皇帝的时期,大肆营建、挥霍无度、朝廷入不敷出!但是农民太穷了,你又不能加税,加税会导致官逼民反,那就只能开征商业税了,当时叫榷税。
万历皇帝这一招很高明,他轻松解决了财政问题又不伤及民生,但是户部还是遵循祖训,不接收工商税,只接收农业税,万历皇帝就把工商税放在内库使用,而不再交给政府的太仓库保管。
一直到万历皇帝死的时候,内库里留了800万两白银,到明禧宗朱由校继位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魏忠贤专政,他残酷迫害东林党人等等,劣迹斑斑。
当时后金攻陷了沈阳、辽阳以后,辽东局势日趋严峻,这个时候朝廷急需要充盈财政,魏忠贤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坏蛋,但他出身贫寒,对民生疾苦还是很了解的,对税收制度大致沿用了万历时期的政策,通过工商税收来解决财政问题。更难得可贵的是在辽东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明朝政府在局部实行了对农民减税的政策。
那资金缺口从哪里来呢?靠征收榷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商业税来填补。同时,魏忠贤还找到了一条非常好的补充国库的办法,那就是从官员身上打主意,在明朝官员收上来的税粮运到京城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损耗,官员就会多收一点损耗,这叫限余,魏忠贤出台一个新规定:税差限余亦造正额之数,每两节一钱,把财政收入增加了100余万两,并且魏忠贤还积极鼓励领导干部捐款甚至强行向官员索要财物。
所以天启皇帝执政期间,由于魏忠贤措施得当,政策没有走偏,明朝继续能够维持得比较好。等崇祯皇帝继位以后,诛杀了魏忠贤,任用了东林党人一起来谋划朝政,我们看历史觉得东林党人都一身正气,其实这帮人根本就不尊重经济规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江南大户的利益代言人(江南大户主张废除工商税),这帮人掌权以后很快就把魏忠贤的很多做法给废掉了。
后来崇祯皇帝一直受困于财政短缺问题,他很困惑当年魏忠贤怎么就能做到把财政问题解决得那么好,而自己就做不到。那么缺口怎么办?崇祯皇帝竟然想到了对农民加税,结果导致官逼民反,最后把大明江山给葬送了,而东林党人也迅速投靠了清朝,明朝灭亡甚至跟它的税制是密切相关的。
讲完历史,回到当下,我们来看看英国大减税具体内容,挑一些重点:①取消将公司税提高到25%的计划,将公司税保持在19%,这是20国集团中最低的税率。②取消近期1.25%的国民保险费涨幅。③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20%降低到19%,并取消对超过15万英镑的收入(大户)征收45%的最高税率。④大幅削减购房税。⑤一项针对游客购物所缴税款的退税计划。⑥取消对各种酒精饮料额外加税的政策。
英国政府公布减税后,引发国债抛售,英国国债周五大幅下跌,5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日内一度涨近60个基点,创史上最大涨幅,基准10年期英债收益率日内涨超30个基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英国政府没足够的钱,要实施其一揽子减税和能源补贴计划,需要大量新债发行以提供资金的支持。而有大量债券发行,供给增加,那国债的价格就会下跌,国债的收益率与价格成反比,叠加市场还预期英国央行将更激进地加息,所以英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涨。
英国的这次大减税和明朝维持很好的初期,其税制共通点就是负债端主要是政府(发债是政府在负债)和大户(现在英国连大户都要减负),而居民和企业端负债相对较轻,对于企业来说减税就意味着把更多的利润留在了企业手中,企业的利润就会上升,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可以保住就业;而对个人减税,有利于促进国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增强,消费的上升可以盘活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
本来我还想对比英国和其他经济体的税负,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这个工作大家来做印象比较深刻一些!另外,有关史料部分的看法是很主观的,相信不少人会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留言区和平探讨。
好的,这次分享到此结束,欢迎点赞关注收藏和转发,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