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反目

咸丰刚继位,确实做到了“兄友弟恭”。道光帝地下有灵一定会很欣慰。不过没有两年,奕就被罢官了。

铁腕能臣肃顺

端华是郑亲王,肃顺是他弟弟。肃顺是庶出,不能继承亲王。肃顺的待遇和平民差不多。肃顺顶着贵族的头衔混吃混喝。他穿鹿毛大衣,怕别人不知道,反穿,毛朝外。人们对他的评价差别很大。有的人说他是无赖,有的人说他很有才。他说自己是无赖。

端华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弟弟肃顺。咸丰帝去打听肃顺的人品。人们对肃顺褒贬不一。说明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咸丰皇帝对他很有好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肃顺慷慨解囊,给咸丰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咸丰开始任用肃顺。

当时国家财政危机,国库空虚。肃顺胆子很大,提议收鸦片税,咸丰帝认为收鸦片税政府印象不好。肃顺表示,人都活不下去还管什么印象。咸丰帝犹豫不决。群臣反对。咸丰帝作罢。

肃顺不喜欢满族官员。清朝入关,满足是统治民族,八旗兵不种田、不经商、不做工,靠领军饷生活,变得懒散。肃顺看不起他们。他喜欢汉族官员。肃顺向咸丰帝提议重用汉臣。他的做法对清朝是有好处的,值得肯定。

左宗棠非常有名对吧?当初如果没有肃顺,他小命也不保。左宗棠是湖南巡抚骆秉章的秘书,没有实质的官位,但影响力非常大。遇事,巡抚会问左宗棠什么看法。有一次。零陵总兵樊燮来,他官位比左宗棠高,不对左宗棠行礼。左宗棠生气大骂。樊燮向满族官员官文打报告,请他上奏朝廷处左宗棠死刑。官文是满族官员,没有才干,他的优点就是他是满族人,他是咸丰帝安插在湖南监视汉族官员的。官文和曾国藩是对头。左宗棠支持湘军。官文上奏朝廷。咸丰帝叫官文再看看,实在不行就把他正法。肃顺听到了。肃顺不认识左宗棠,但他听到他门人郭嵩焘经常提起他。肃顺对郭嵩焘说了他听见的事。让他保左宗棠。郭松涛很奇怪,肃顺这么大的官,在皇帝面前替左宗棠说一句话不是更方便吗?肃顺说,这是密旨,皇帝没有问他的意见,他不方便说。郭嵩焘写了一个奏折,但他没有权利递,去找潘祖荫,请他递给皇上,并给他300两。潘祖荫说需要知道奏折写的是什么内容。郭嵩焘请他放心,写的是左宗棠的好话。潘祖荫同意了。当郭嵩焘的折子到咸丰皇帝手里的时候,胡林翼也上了一份保左宗棠的奏书。咸丰帝很犹豫,问肃顺的意见。肃顺说左宗棠他不认识,但有两位有名望的大臣保他,说明他不错。咸丰帝叫官文再调查一下。官文在宦海多年,见两位大臣保左宗棠,他见风使舵,不追究了。

肃顺个性张扬,目中无人,树敌太多,比如和大学士周祖培之间的事情,这里不详述,为他日后被清洗埋下了种子。

又如清朝第一科考案,肃顺执意要查清楚,这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一次杀一品重臣的案子。虽然对主考官大学士柏葰的刑罚过重了一点,但对清朝科考风气有整肃的作用。不详述。

记一下日记:

“洗稿”,知道什么是洗稿吗?不是原创的。什么是原创?经过消化和吸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作品。“ 洗稿”像搬运、抄写、截取、改头换面,重合度高。

读《苏东坡传》

宋朝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截止到宋朝有四次变法,都失败了。有秦朝商鞅变法,通过极权尚武使秦朝统一又极速灭亡。汉代桑弘羊变法、王莽新政、宋代王安石变法。宋代财政不行,王安石搞财政。增加国家收入应是通过提高生产或生产分配合理化。提高生产是不可能了,它的量就在那里。王安石采取的是生产分配合理化。通过富人拿出钱,和穷人财富平均化,增加国家财富。他在乡间推行青苗贷款。富人不肯借,穷人想借却没有物品抵押。青苗贷款在乡间强制推行。农民还不起债逃亡。朝廷跟富人争利,人心丧尽。

宋神宗问青苗贷款推行得怎么样,三朝元老韩琦表示新政不行。朝中小人当道,说青苗贷款深得民心。宋神宗派自己的心腹宦官去调查。宦官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回复说青苗贷款深得人心。宋神宗宁可相信宦官而不相信老臣。王安石排除异己。撤掉御史台。御史对朝政有批评、进诤言的职责。撤掉御史台对国家无利。有的君主英明会接受批评,受百姓爱戴。有的君主昏庸无道,不接受诤言,御史还会受刑。御史是高危职业,为了国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诤言。良臣纷纷离开朝廷,或辞官隐居,或在外当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