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8年进行的全民调查,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岁,在全世界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但是在古代因为生产水平、饮食条件、医疗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和现代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古代人的寿命大都非常短。有史学家做过研究,即使不计算出生没多久就夭折的婴儿,我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7岁左右,到战乱的年代就要更低了。所以我国古代70岁以上的老人非常稀有,这就是七十古来稀的由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古人结婚的年龄自然就会非常早,甚至在很多朝代皇帝都会制定法律来限制晚婚的行为。汉朝律法规定如果女子十五岁以上没有夫君的话,她的家族每年都要多交五倍的税款;唐朝律法规定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之前必须要结婚(缔结婚约),若是到了年纪还没有婚嫁,就会有官府的人来“乱点鸳鸯谱”;宋朝律法规定女子十五岁以上没有结婚对象,家人受连带之罪,杖打15……
从这些法律来看我国古代的皇帝的确是非常支持早婚,若是按照我国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男子满22岁、女子满20岁)来算的话,在古代早就收到律法惩罚了。其实皇帝这样做也有几分迫不得已的意思,因为在古代生产力地下,所以需要大量劳动力来从事田地耕种以及建筑工程,也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参军来守卫国土。早婚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人口增长,所以才会设定法律来限制晚婚行为。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计算缴税人口的时候,没有出嫁的女孩都是不计算在全家人口总数的,而结婚之后就会开始缴税,为了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让女子早日出嫁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因为律法的规定,在我国古代很多女孩出嫁的时间都非常早,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武帝的四公主富阳11岁就出嫁;武则天13岁就入宫做了才人,明清时皇宫选妃的女子也年龄限制到了15岁左右。
在古代还有很多家庭会为自己的孩子定娃娃亲,有时是在三四岁,有时候孩子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指腹为婚,因为定了娃娃亲的孩子就已经算有了婚约,不会触犯法律。不只是皇家如此,普通百姓家也是如此,一个村的邻居从小就让两家小孩定亲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古人让13、14岁的女孩出嫁倒也不是什么变态的嗜好,倒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逼无奈,这也就是背后的猫腻。
这样的制度也会催生很多的悲剧,第一是男女结婚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听从父母的命令,这样无疑会造成很多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很多古代的爱情故事都是从反对包办婚姻开始的。然后是早婚对身体的伤害,13、14岁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身体发育都没有完全,尤其是对于女孩来说,在这个时间段就进行生育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经常容易母子双亡。很多新生儿夭折就是因为母体过于脆弱才酿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