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狸猫换太子被《推背图》第十八象准确预言

第十八象:辛巳 艮下 艮上 艮

谶曰: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氛象开。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 听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前言】推背图成书于公元630年。《推背图》相传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书名《推背图》,是根据第60象(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全书内容是两位预言大师对唐朝及其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推背图以《周易》64卦名称排列象序, 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顺序循环一周 , 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谶语,判断吉凶。汉语词语,拼音为chèn yǔ,即指事后应验的话。该词来源于封建社会,有迷信色彩。)后面,将以金圣叹注释入手对每一象分别进行分享。

本期将分别从历史故事和推背图解析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解析分享。

历史故事

“天下之母,金刀伏兔”,在这里刘太后三个字写得明明白白。因为刘字的繁体是卯金刀,再沾一个力扶幼主的边,垂帘听政的要素也凑齐了,于是狸猫换太子的老戏,就正式地拉开了帷幕。

演员按顺序出场:

宋真宗:他将在出场之后死掉,这个演员主要扮演一个糊涂蛋,他糊涂就糊涂在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自己的儿子是谁生的。

刘太后:又名章献太后,文功武治,母仪天下,欺男霸女,人人害怕,她扮演一个神智正常的女人,不过和她一比,别人多少显得有些不正常。

李太后:这是一个倒霉透顶的女人,等时来运转了,她却已经退场了。

狄青:宋史上有名的战将,用兵如神,但在朝中没有地位,属于谁见了谁指着鼻子骂的那种类型,连他的部下都敢当场对他破口大骂,他却只有尴尬赔笑而已,后来又遭大臣们齐心合力修理,郁闷而死。

郭皇后:宋仁宗正式的老婆,但因为惹一位太监不高兴,被轰出宫去并灌药毒死。

阎文应:史上著名太监,横行后宫,抢男霸女,连皇上都拿他没法子。

好了,差不多主角都到齐了,虽然还差几个配角,但等配角们装扮好了,戏也快要演完了,不管他们,现在正式开演。

首先是宋真宗上场。由于辽寇犯边,宋真宗被寇准硬拖到澶州御驾亲征,在战场上赢了一局,但等到谈判桌上的时候,宋真宗却输得惨了,又给人家割地又给人家赔款,搞得辽国人民惊喜若狂,万难置信。出动那么多的人马不就是想得到这个吗?现在打了败仗,大宋却把你想要的东西拱手送上门来了,上哪儿去找这傻邻居去?

难道宋真宗的脑子有毛病吗?欧耶!山在欢呼水在笑,辽国人民把舞跳。

宋真宗自己却是窝透了火,知道自己在历史上是没什么好名声了。这不行,还得再琢磨个招术把丢掉的脸皮再捡回来,哪怕这张脸皮上有着多少人踩过的脚印,那也要捡。

于是就泰山封禅。这个泰山封禅轰轰烈烈地搞了好多年,搞得大宋百姓一个个都变得疯疯癫癫,神智明显不正常了,见了树洞都要伸手进去掏一掏,只希望自己能够掏到一本洪钧老祖藏在里边的天书,献给皇上,那这辈子的吃穿就不愁了。

没人从树洞里掏出天书来,倒有许多人在卧室里鼓捣出来好多本天书——睡觉的时候往褥子上撒泡尿,这就齐活了。

琢磨起来,这世界上最好鼓捣的就是天书了,天书天书,只要没人看得懂,就算是成功了。所以这桩生意,在当时是非常的火暴。

宋真宗就每天蹲在朝堂上翻看那些永远也没人看得懂的天书。没人顾得上后宫中的事情。这时候后宫却正在发生着一起夺嗣大战。

刘皇后每天夜里举着灯笼,悄悄地检查着宫中每一个妃子的床铺:我靠,这张床上睡了几个人?有男人没有?别的男人没关系,叫皇帝偷偷睡在这里可不行。虽然检查工作做得细,但百密一疏,还是有一个妃子怀孕了。

李贵妃。刘皇后当机立断,趁宋真宗只顾研究天书的工夫,把李贵妃囚禁起来。没过多久,李贵妃的孩子就出生了,刘皇后立即抱了过来,将李贵妃撵到厨房去:马上在我眼前消失,否则别怪我跟你不客气!

李贵妃忍气吞声地去了,这时候宋真宗迷迷糊糊地回来了,进门看见一个婴儿哇哇哭叫,惊问道:这是谁家孩子?

刘皇后笑曰:看你看书都看糊涂了,这是咱俩搞出来的宝贝儿子。

不对吧?宋真宗道:我天天琢磨天书的事,没记得和你胡搞过啊。

乱讲,刘皇后嗔道:这么大的皇宫就你一个男人,我生下来的儿子,不是你搞的还能是谁?太监也没这个本事啊。

这个孩子从此就成了刘皇后的亲儿子,慢慢地长大了,到他十二岁那年,宋真宗在完成封禅仪式后,幸福地咽气了。

十二岁的小皇帝隆重登基。宋仁宗。章献刘太后垂帘听政,母慈子孝,为天下楷模。

楷模归楷模,但朝廷章献太后说话才作数的,宋仁宗只算个铲铲,没人睬他。但小铲铲也会慢慢变成大铲铲,老太后终究要成为死太后。

终于有一天,老太后幸福地归天了,这老太太,她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出入乘轿,享受皇帝级别的待遇,她的生日就是全国人民要庆祝的盛大节日,连她老爸的名字,大家都要避讳,总之幸福到了极点。

直到这时候,宫中才有知情者偷偷地把真情告诉宋仁宗,可想而知宋仁宗当时心里的感觉了,说五雷轰顶,那是一点也不过分。

原来这个天天骑我脖子拉屎的老太婆根本就不是我亲妈,怪不得呢,要是我亲妈她哪拉屎不成啊,非要骑我脖子上来拉。最让宋仁宗无法原谅自己的是:自己的亲妈受尽天底下的屈辱,生生地劳累而死,这事要是让天下人知道了,那自己这个不孝之子,以后还怎么混啊!

宋仁宗愤怒了。老臣子们倒霉了。一日罢七相,朝野震惊。朝中之臣,就剩下了一个吕夷简。

宋仁宗这才感觉心理的痛苦有所减轻,就回宫去郭皇后那里寻求安慰。郭皇后听了朝事后说了句:吕夷简还在干活吗?以前他可是死老太婆的亲信哦。

对了,幸亏你提醒我。宋仁宗一拍脑袋,马上传令,让吕夷简回老家去自己玩。

吕夷简当时就晕菜了,这是怎么搞的吗?皇上不是已经消气了吗?就急忙找自己的哥们——宫中太监阎文应来,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阎文应来到,把事情经过简单地一说,吕夷简生气了:我靠,你说这个破皇后,你自己跟皇上在床上玩不就得了,朝中的国事你插什么嘴啊,那什么,老阎,这丫头不懂事,以后咱们也不让皇帝跟她玩了。

就这样。阎文应完全同意了吕夷简的计划,就回去执行。没过几天,宫里打起来了。为什么打架呢?这是因为两个女人一台戏,宫里有多少女人?又应该有多少戏?所以宫里打起来才是正常的,不打那就实在太反常了。打架的一方是郭皇后,另一方是正在受宋仁宗宠爱的尚美人和杨美人,打架的起因是杨美人和尚美人认为郭皇后的床上功夫不如自己,就应该有自知之明退后。郭皇后岂能容忍这种挑衅?当即一个耳光扇了过去:骚货,狐狸精。

尚美人挨了耳光,捂住脸颊就往宋仁宗身后跑:老公,老公,她骂你是狐狸公。

说得也对,狐狸精的老公,岂不正是狐狸公吗?郭皇后还不解气,抡起耳光又扇了过去:贱人,臭不要脸。啪的一声,这记耳光重重地落在宋仁宗的脸上。

打架时错打到拉架的,这是常事,宋仁宗并没有往心里去,可是大家全都吓坏了,郭皇后自己也吓得白了脸,连话都不会说了。热热闹闹之际突然静了下来,让挨了耳光的宋仁宗一下子凸显出来,成为了事态的中心,反倒让他感觉到了愤怒,没法子下台了。

气恼之下,宋仁宗冲郭皇后吼了一嗓子:滚,连我都敢打,还有点规矩没有了?那边阎文应立即上前:郭皇后请这边滚。

郭皇后心里后悔不迭,可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大事,夫妻嘛,在床上的时候什么花样没玩过?这点小事,过两天就没事了。心里想着,跟阎文应出来,走着走着却忽觉得不对:阎公公,你这是带我去哪里?阎文应惊讶地问道:还能去哪里?皇上不是下旨命你出宫了吗?

郭皇后大急:哪有这种事,皇上只是说……

说什么说,你出宫去之后再说吧。阎文应早已安排好了人手,不由分说上来扯着郭皇后就走:有话你出宫之后对着墙根说去吧。郭皇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赶出了皇宫。

事发之后,宋仁宗情知不对头,这是老阎搞怪,自己明明说的不是那个意思,就命令老阎再把郭皇后接回来。阎文应领圣旨,顺便捎了两个御医去,见了郭皇后不说回宫的事儿,非让郭皇后吃药,郭皇后被灌了几缸子药水进去,腿一蹬,就正式退场了。

这件狸猫换太子的正戏基本上就七七八八了,和郭皇后吵架的那两个妃子,杨美人和尚美人,也是被阎文应接过宋仁宗的话头,逐出了宫外,到庙里做了尼姑。看老阎办事这么较真,吓得宋仁宗在宫里都不敢说话了。

这一出戏的整个情节就是这样,老戏中因为实在不忍见刘妃还没享到儿子的福就死掉,就让她多活了几天,由宋仁宗将她接到宫中住去了,要不这么搞还能怎么办?皇上的脸上实在是没面子啊。

《推背图》解析

推背图第十八象:辛巳 艮下艮上 艮(刘太后主政)

卦图

卦象

辛巳 艮下艮上 艮

谶语(谶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气象开

【金圣叹

“此象主仁宗嗣立,刘太后垂帘听政。旁有一犬,其惟狄青乎。”

【谶颂详解】

1. 解 谶

【天下之母】:指宋仁宗养母刘太后,即垂帘听政辅佐仁宗的章献太后。

【金刀伏兔】:“兔”:兔为卯,与“金刀”合刘字,繁体:“劉”。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3乘8为24,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时24岁。

本句指刘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国家治理安定,江山巩固。

2. 解 颂

【水旱频仍不是灾】:指刘太后兴修水利,使水旱都不是大灾了。

【力扶幼主坐灵台】:刘太后全力辅佐14岁的宋仁宗即位,没有发生权臣欺主、陈桥兵变之类的事。

有版本作:“力扶幼主镇埏垓”。埏垓,音严该,指边辟的地方。

【朝中又见钗光照】:指刘太后1022~1033年垂帘听政。

【宇内承平气象开】:刘太后治国,承平无战事,朝政清明,广开言论。

3.解 图

图中妇人显然喻指刘太后。旁边的犬,并非金圣叹所猜的“狄青”,刘太后去世时,狄青才26岁,尚未建立大功业。图中犬,当指仁宗,仁宗生于1010年,属狗。古时称儿为“犬子”。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才亲政,14~24岁期间虽为皇帝,但无权,依附于刘太后,图中犬蜷伏于妇人足下,即隐喻此。

【解卦】

卦为“艮”,上下两部分都是艮,指山。

卦为“重山关锁之象”大象:“宜止不宜进,阻塞之象”。似指章献垂帘听政期间,宋朝保守治国,对外邦没有进取之意。

另:卦为“重山”,山上压山,似指刘太后在仁宗之上,仁宗成年也无法亲政,直到仁宗24岁太后去世,他才成为真正的“统 台”者。

【详解】

详解:

刘太后垂帘听政佐仁宗的预言

《推背图》第十八象预言了真宗死后的朝局。第十八象的图中画一房屋,正中坐一女子,下有一犬。暗示仁宗即位后,刘太后听政。

谶文是:“天下之母,金刀伏鬼。三八之年,治安巩固。”其中“鬼”与十二地支的卯对应,金刀加卯,是繁体的“刘”字;伏鬼,喻女性。意思是刘姓女子,成为天下之母,以太后身份治理国家十一年,使国家治安巩固。

颂文是“水旱频仍不是灾,力扶幼主镇埏垓。朝中又见钗光照,宇内承平气象开。”是讲刘太后辅佐仁宗,使宋朝上下出现一片承平气象。

【历史事件】

章献太后

1.《狸猫换太子》——莫把戏说当历史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排演成了多种戏剧,在民间广为传唱,但这与历史完全不符。该故事出自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说的是宋真宗的妃子刘氏、李氏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心狠毒辣的刘妃将李妃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刘妃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即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流落民间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刘太后则畏罪自缢。

史实与此相差太远:包拯是刘皇后去世4年才守孝完毕出任县令的。真宗40多岁时,5个儿子都夭折了,刘妃让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寝而孕,真宗和刘妃大喜,真宗向群臣说刘妃有孕,并在孩子出生前晋封刘妃为“修仪”,仁宗一直认刘妃为亲母,可见李氏更象是“代孕”。

李氏因此只得到“崇阳县君”的封号,不久,李氏因生下一女被晋封才人,方正式成为妃嫔。但女儿又早夭。1032年李氏重病,已经垂帘听政的刘娥晋封李氏为“宸妃”(宸音陈),但李氏当日命终。刘太后采纳了宰相吕夷简之谏,以皇后礼安葬李氏。刘太后故去,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有人借此说刘太后害死了李妃。仁宗派李妃的弟弟开棺验尸,见被水银浸藏李氏身着皇后服饰,颜面如生,隧明白了真相,向刘太后的牌位哭拜谢罪。

2.从打工卖艺,到母仪天下

刘娥家境贫寒,自幼丧父。13岁嫁给青年银匠龚美,随龚到京城谋生。她“善播鼗”[1] ,卖艺谋生,因美色被引荐给15岁的赵恒(后来的真宗,当时叫赵元侃)。赵情窦初开,对刘一见钟情,欲把这个川妹子纳为侍妾。赵的乳母秦国夫人大怒,把这个“灰姑娘”赶出王府。

赵恒把刘娥藏在了王宫指挥使张耆家,虽然公务繁忙又娶妻纳妾,但仍不时去张耆家与刘娥相聚。15年后赵恒即位,刘娥入宫成为美人。皇后早逝,真宗在大臣不断的反对中,1012年立出身卑微的刘娥为后。刘娥是贤德之人,通晓古今,成了真宗的贤内助。她以身作则,树立简朴的风范,把皇宫内务治理得井井有条,每日还要帮真宗参谋朝政。在以“出身”决定命运的封建时代,刘娥遭到了以宰相李迪、寇准为首的士大夫的反对,他们尤其反感刘娥参政。真宗晚年病重,事多托于刘皇后。真宗死前,“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3. 垂帘听政——“宇内承平气象开”

刘太后垂帘听政,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广开言论。初期,宰相丁谓专权,向上用“群臣公议”胁迫太后,向下用太后招牌压制群臣,甚至假传圣旨逼李迪、寇准自杀,幸被二人识破。不到半年,太后找机会贬谪了丁谓一派,稳定了朝政。身为女流的刘太后,纳谏的胸怀是历史上少有的,太祖开创的广开言论的风尚,由她发扬光大,著名的“鱼头参政”的典故就出自于此。

“鱼头”是鲁宗道的外号,因为“鲁”字以“鱼”为头,而且他极为耿直,官拜“右正言”,直言进谏象鱼骨头一样噎人。刘太后执政,第一个提拔了他,任命为“参政”。一次出宫时,太后车辇走在小皇帝的前面。宗道正好碰见,急忙拦路跪谏:“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宜辇后乘舆!”太后指着他:“好你个宗道,其骨在头,乃鱼头参政”!说完,“急令辇后乘舆”。

还有一次,刘太后曾请鲁吃饭,问他对武则天的看法,鲁面带气色地说:“(武后)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转身就走了。刘太后从此彻底打消了称帝之念,还更敬重这个“鱼头参政”。后来有人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被她当众摔在地上。

人非圣贤,刘太后也有过错,比如贬谪了一些进谏的大臣,但是众臣依然进谏不断,这也正体现了“广开言论”的气象。刘太后11年垂帘听政,朝中出现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吕夷简、鲁宗道、范仲淹、狄青等名相贤臣。海晏河清,正是“宇内承平气象开”。元朝右丞相脱脱主编《宋史》311卷中提到:“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1033年,宋廷祭太庙,65岁的刘太后刘娥想要穿穿天子衮冕,朝臣哗然。最后拗不过,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减了几样呈上。刘太后祭奠回来的路上就染病了,一个月后去世,被谥为“章献明肃”。宋朝皇后、太后的谥号都是2个字,显然,仁宗给了刘太后的空前的荣誉。

[1] 鼗:音陶,鼗鼓是一种拨浪鼓,有长柄,鼓两边缀有耳槌。

如果觉得好,请关注和点赞。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此文部分资料、图片整理自网络。以上内容为分享学习探讨使用,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自行甄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