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曾国藩读到这一句话,决定改掉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寓意呢?
(资料图片)
除旧迎新之际,在众多湖南籍名人中,我觉得曾国藩的“涤生”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应景。
疫情三年混得不好的人,总希望能够把昨日种种霉运干掉,今日种种美好的愿望马上实现。
我为大家梳理一下曾国藩这一生取了多少名、字、号,是怎么变化的?
一,曾国藩一生取了很多名、字、号。
曾国藩一生取名非常多,从乳名宽一、到学名子诚、自己取名涤生、再到改名国藩、最后谥号文正。
封建时代,书香门第的家族非常期望多生男孩多出人才,曾国藩作为曾氏家族的长子,一呱呱坠地就备受瞩目,全家视如珍宝,父亲曾麟书为他取乳名:宽一,放下心来,一心一意把他培养成人才。
读私塾后,父亲曾麟书给他取了学名:子诚。作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的曾家,望子成龙,诚实本分,某取功名,报效国家。
二,自己取名“涤生”颇有来头,寓意深刻。
大家知道,古代的知识分子唯一出路就是参加科举,夺取功名,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科举就像今年高考一样,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突破圈层最好的一种方式。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他的文化底蕴已经非常深厚,虽然没有考取拿得出手功名,连个秀才都不是,但是他这条路一定会走到底。还在苦读的他,对这个是世界的看法,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他知道官场贪污腐败,吏治黑暗,加上一些灾荒和外敌入侵,道光朝的朝廷无心无力,导致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他想考取功名,被朝廷重用,甚至登上朝廷重臣的位置,励精图治,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以自己的力量匡扶大清正义,激浊扬清,为官场刮起清新之风。
那一段时间,正好他读了袁黄《了凡四训》,这部被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第一善书,读到一句话,让他决定改名为“涤生”。
为什么改这个名字,他解释:何为“涤者”,取其旧染之污也;何为“生者”,取《了凡四训》“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他的决心就是除旧迎新,彻底把以前的种种不好的扫除,重新励精图治,严格要求自己,每日自省提升自己,做出一番事业。
三,京中遇贵人,贵人赐名:曾国藩,果然成一代名臣,半个圣人。
1838年,曾国藩当时的名字还是曾子诚,入京参加会试,当时,权倾朝野的穆彰阿是他的主考官,这个人是他的贵人,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在这一届不负众望,成功考取进士,入翰林做庶吉士,开始步入仕途。
曾子诚治学严谨,功底深厚,作诗作文,很有见地,所做的诗文打动了穆彰阿,幸亏又得到一位湖南老乡引见,拜穆彰阿为师。
穆彰阿嫌“曾子诚”这名字太土,而“涤生”这个寓意虽好,不是学名只是字,穆彰阿要他改一个名字。
曾子诚经过多年历练也情商变得非常高了,顺势恳请恩师穆彰阿为自己赏赐一个名字,正是拜入他的门下做他弟子。穆彰阿很少跟人改名字,但是曾子诚确实是个大才,日后必成大器,自己也正好要笼络大量门生,壮大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于是一拍即合,建议他取名:国藩,国藩国藩为国家之藩篱,大清朝的栋梁。
攀上了穆彰阿这棵大树,曾国藩在官场中平步青云,十年升迁七次,在满人为尊的清朝,没有那个汉臣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后来曾国藩建功立业,匡扶满清,位极人臣,成为晚清四大重臣之首,被后人誉为半圣。
从曾国藩读到一句话改名“涤生”的事例,给我们很大启发。
在除旧迎新之际,混得不好的人,都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把旧的事情全部抛弃,新年迎来新变化新运气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