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古代,官员任职期间不能随便撤换,而是要有一定的适应期,也可以叫做磨合期。过了这一段时间,才可以撤换官员。
书生们十年寒窗,苦读成才,考中了之后做了官,要适应官场文化,要会巴结逢迎,要会请客送礼,要会站队,更要会见风使舵。不然,只会用四书五经学来的圣人之道来做官,就会陷入冥顽不化的境地,没多长时间就把官给做丢了。
做了官的知识分子会和其他的官员连成一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互相包庇,互相利用,互相求情。朝廷要把某个官员撤掉的时候,其他的利益共同体内的官员会向朝廷求情,把他的罪过说轻一些,让他官降一级或者外调,总之不能削为平民。朝廷方面也知道做官的不容易,因为朝廷的税收全凭这些地方官来支撑,如果随便撤掉一个地方官,再换一个新官,那么新官上任会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比那个旧官有过之而无不及。旧官已经被喂饱了,而新官还正肚子饿着呢!
在封建王朝,朝廷随便撤换地方官就是给民间增加负担,也是给自己找麻烦。那些被压迫得生活不下去的人会选择做强盗,或者起义,而缉捕盗贼、平息起义风波又要耗费朝廷许多钱粮。所以,即使地方官是个贪官,只要没有碍妨谁,没有犯多大的罪过,朝廷方面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去了。即使有的地方管治理不力,朝廷方面也不会立刻换掉他的,而是降下钦差大臣督促他们办事,事情平稳一些了再酌情撤官或者对调,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表面稳定,而不是为了什么法律和民心。
所以,封建国家为了长治久安,也是为了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不能随便撤换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