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提及范蠡,在春秋末期利用西施制造美人计的就是范蠡和文种二人共同设计的,西施也是范蠡受命巡行天下甄选的,此后西施乱吴宫,勾践灭吴雪恨。民间慢慢涌起了一种传说,说西施曲线救国功成后,范蠡和西施重温旧情,隐姓埋名,隐居世外,做了神仙眷侣。然而这并非实情,越国再起后,西施的去处成了一个谜,而范蠡,只是完成了一个使命罢了,不管从前他们之间有没有故事,他的余生,和西施一点干系都没有。

范蠡在越国是为一名重臣,他经常给勾践出奇谋,遇到大多事情都能化险为夷,期间赤胆忠心,竭尽所能。勾践翻盘重新复兴越国后,范蠡被封大将军,职位仅次于宰相,封官拜将,所道功成,国家大局已定,可以尽情享受荣华了。但是范蠡并没有这种想法,反而从得来的高官俸禄中嗅到了危机。与勾践共事这么多年,他已经渐渐了解了勾践的性情“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不可同富贵”,况且,范蠡复国一计影响太大,名声早已传播全国,民众对其久久赞扬,范蠡时常感到不安,为今之计当以辞去官职。范蠡面见越王勾践,说道:“君上有忧,臣应为君王分管,君遭遇欺凌,臣应为君死难,从前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苟活于世,是想为您雪恨,现在大仇已报,请您惩戒我,杀了我吧。”勾践反而说:“我还要和你共享结果呢,你不能谢绝,不然,我就杀了你。”范蠡听后更不敢久留了,他将自家的财产全部变卖,偷偷地坐船逃往了齐国。勾践久久声传将会嵇山作为范蠡的封地,然而,范蠡才不会被骗呢,他至死都没有回归越国。

步入齐国后,范蠡依然不忘挚友文种,两人感情深厚,曾经无数次“抵掌而谈”,“终日而语” 。他写信告诫文种:“越王为人可与共磨难,不可与共享乐。岂不闻飞鸟尽良弓藏……”文种看后,继而称病不朝,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就说文种有异心,想造反,勾践起了杀心,“赏”给文种一把剑,文种自尽了。自古元勋都不得善终,范蠡认知这个原理,并用聪敏睿智免此劫难。

在齐国,范蠡隐姓埋名,改名为鸱夷子皮,他和家人白手发迹,开垦农庄,拓展财产,依附自身的贸易天赋,诚信经营,以及精良的谋划,没过多久,范蠡就成为资产几十万的富豪。齐国国君听闻他才气和品德俱佳,秉着任用贤能的心态,把他任职为宰相。不久,范蠡时常反思:自身家业这般壮大,如今又官至宰相,这已经是人生顶峰了,恒久云云,怕蒙受不起,恐有祸根。于是,范蠡选择急流勇退,他送还了齐国相印,又把全部产业分给亲朋挚友和附近乡邻,而本身,只带了一点珍贵的珍宝,默默的移居了,范蠡之后定居陶地,直至终老,后代称他为陶朱公。

范蠡的选择是对的,这个陶地果真是一块福地,“此乃天授之宝地,可灌溉农田,又适合畜牧养殖”。弃官从商的范蠡又重操旧业,他开展农业生产,饲养畜牧,还从事种种商业项目,不久,又积聚了巨额财产,富甲一方。范蠡性情潇洒,对人十分友善,为人慷慨大方,他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碰到天灾人祸时,常开粥厂赈济流民。做官是忠良,做买卖是奇才,为人是良人,范蠡的人生堪称圆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是史书对范蠡一生的归纳综合。

司马迁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三次搬家,都隽誉天下。他的每一次脱离,都是审时度势,舍弃贪欲,而每定居一个处所,都是功成名就。有舍才有得,这不是偶尔,而是一定。真正智慧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