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济宁接庄镇,因接驾康熙皇帝而得名,原称为“接驾庄”,后更名为“接庄”。
康熙(公元1654-1722)继位以来,农民军余部和南明小朝廷等各种力量的强烈反抗不断,不久又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三藩叛乱,直至1683年台湾收复,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清朝巩固政权的大规模军事活动才告结束。连年的战争使得人口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经济萧条,恢复与发展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促进生产、安抚民心,康熙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六次南巡。接驾庄的名字由来便发生在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
首次南巡于9月28日启行,经河间、德州、禹城等地至济南府,后到泰安登泰山极顶,经新泰、蒙阴,乘舟过高邮、长江,泊镇江。10月26日至苏州府,次日登虎丘。经无锡于11月1日至江宁(今南京)登雨花台。同日,离江宁返京。10日,舟行至清河县天妃闸,登岸视察高家堰,又至清口视察黄河南岸诸显工程。17日,至曲阜。次日至孔子庙,于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四字,命悬挂于大成殿。又令将曲阜县康熙二十四年地丁钱粮尽行蠲(juan)免。
济宁城东南宋楼有一宋氏家族,宋家在明朝任高官的居多,名声显赫。据考,元朝末年,名世硕儒宋家始祖宋长,因兵变不愿做官,从北而南携眷来到济宁城东南定居,也就是现在的接庄村。后明朝建立,明太祖定鼎金陵后,广征中原贤士,曾三次下玺书聘请仍不愿入仕,过着隐逸自乐的生活。他精黄老导养之术,后终成为一代高士。圣人云,学而优则仕,他的后代却不完全像他那样,在明朝做官的颇多。宋五世祖宋祥官居明河涧知府等职,其子宋清字北塘为太学生,其后人宋国卿又被诰封为朝列大夫,宋锦任明兵部侍郎副指挥,有皇帝亲赐的“赐明光统”大印,掌握着全国的兵权。康熙帝久闻宋氏家族大名,为防反清,借本次南巡回京之际,特慕名顺路来济御驾亲访宋氏先人。
宋十世孙宋玺等祖人奉旨接驾于宋氏宗祠。当康熙御悉昔日宋氏家族史绩斐然,现族人又拥戴清王朝时,大加赞赏,遂挥御毫赐题“相卜国桢”四个大字,意为经过相卜知宋家后代定还能出一大批国家栋梁,以示对宋家的褒奖、安抚和期待。随后康熙爷在题字的左上方加盖了“寿命与天,即寿永昌”玺印。此后,接驾地的祖居之乡便更名为“接驾庄乡”,自此乡名大扬,广传四方。随后,康熙帝又圣驾古南池。沿运河北上,经汶上、东阿、高唐、阜城、雄县、永清等地,于11月28日返抵京城南苑,29日回宫。
康熙爷的亲访,使宋氏族人顿感皇恩浩荡。为表忠君之志,让后人永沐皇恩,铭记光彩历史,十世祖宋玺与祖人商议,想出了修族谱、排辈分、续“世序”的好办法,让后人永记这段历史。由十世祖宋玺提议,精选了“心志连怀廷,永学彦凤德”为首定世序,意为“宋家的志向连着朝廷,永远学习娘娘的德行”。尔后,又有十七世祖宋学云续“文元玉福广,肇继遵贵祥”接之。文元玉福广,意为有了文化才能福广。肇继遵贵祥意为只有遵循以前的做法才能富贵吉祥。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接庄街道接庄村,宋氏家族已传了二十几代。“德”字辈算是最高龄的了,到了二零零八年,年龄最大的已八十多岁。“文”字辈、“元”字辈、“玉”字辈的到处都是,甚至一家挨一家,“福”字辈的才刚刚传入,最小的今年才两岁。为防世序中断、起名称位紊乱,在宋二十世孙宋德行的发起下,又组织族人历时十二年,于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再次修成族谱,并续“世序”为“成名光耀祖,兴业振家倡;信贞传培代,忠孝仁义长”。据宋字人介绍,这二十个字至少要用到二十六世纪。
自康熙爷到接庄御访,宋家后代不忘祖训、祖规,一个个成名成器,光宗耀祖,忠义传长。在清朝,任州官府官的很多,在现代,办好事的和忠义之士也颇多,涌现出了革命烈士宋凤亭、先进教育工作者宋学斌、私营企业家宋文珠、当代书画家宋德昭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宋氏家族的兴旺,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可以佐证。明朝时期,一位名为宋北塘的宋楼村人,家族中很多人在朝做官,最高官至尚书,其家族广置土地,富甲一方,人称“活财神”。明朝迁都北京后,从宋楼到北京沿途建了九十九座庙、打了九十九眼井,凡是宋家人到北京都住自家庙,喝自家水,管吃管住不花钱。家族由于地多,建了一个轧粮场,占地十余亩,为显其富贵,场地全用木板铺就,木板下方悬吊很多铜铃,轧场时,把庄稼放在场上,用马匹拉着石碌(liù)碡(zhou)来回碾轧,碌碡震动木板,木板上的铃铛铛铛作响,响声传送十余里远,十分壮观,遂有人编起了顺口溜:“济宁州赛银窝,不如马坡白楠棵;白楠棵也不强,不如宋楼宋北塘;宋北塘轧响场,几十里路铃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