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众多,其中有一条被誉为最“爱国”的“爱国河”,却鲜为人知,它就是哈拉哈河。


【资料图】

哈拉哈河又叫哈勒欣河,它是我国和蒙古国的一条界河。由于哈拉哈河所处的地貌西高东低,从东岸朝着西岸望去,仿佛一道长长的屏障在眼前。因此该湖又经常被叫做在蒙语中有“屏障”之意的“哈拉哈”。

广告微信视频号数据分析平台×

哈拉哈河

哈拉哈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北坡的松叶湖。该河自东向西流,流经杜鹃湖、苏呼河等湖泊后,它的干流会从伊尔施镇,流入蒙古国的贝尔湖。接着,它再折返入境,重新流入我国的呼伦湖。由于哈拉哈河流到国外后又返回中国,所以不少人又因此称它为“爱国河”。

哈拉哈河由于世代流淌在蒙古高原,所以它的河岸丛生着众多原始的植物群落。同时,河内也因此盛产了多种名贵珍稀的冷水鱼,其中体形硕大的哲罗鱼因肉质鲜嫩而久负盛名。然而哈拉哈河之所以在历史上声名鹊起,除了它特殊的流经路线外,主要还是因为在二战期间,哈拉哈河下游曾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战役——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这场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诺门罕发起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当时,诺门罕位于伪满洲和蒙古的边界,因此双方在许多地段都存在边境纠纷。然而在伪满洲和蒙古境内,又分别有日本和苏联的驻军。

从1935年开始,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就以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问题为由,经常在中蒙边界地带发起挑衅,实则是为了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日军在挑起多次军事冲突后,日军和外蒙军最终因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发动了战役。

在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的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率领104名骑兵、90名装甲兵到达了距诺门罕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企图在诺门罕一带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展开进攻。日军打算占领蒙古国的东部领土哈拉哈地区后,再以此为跳板,随即侵入苏联的远东地区,以实现他们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

广告《战舰世界》新版本上线,驭舰狂欢 搏浪通行×

行进的日军

一开始,由于日军有5架战机的配合,蒙军一度处于劣势。但后来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很快派出军队、坦克、战机赶来支援。在苏联的配合下,日本关东军的搜索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们攻下哈拉哈地区的计划也随之失败。

到6月份后,日本又派出了4个飞行团,和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这时,苏联也出动了150架飞机,对日军的集结所在地展开了空袭。苏日双方就这样持续了长达3天的空中大战后,日军另外派出的战机又抵达了战场,并击落了苏机99架,击毁了地面飞机25架。

苏联战机受到重创后,另一批苏军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对日军展开了反攻。在苏军的猛烈进攻下,日军暂时停止了攻势。这时日军以进行战线整顿为借口,暗地里开始实施早已拟定好的诺门罕地区的细菌战计划。

诺门罕战役

在7月13号当天,石井细菌部队少佐碇常重,带领22名敢死队员乘坐2只胶皮筏,在哈拉哈河中撒入了达22.5公斤的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企图以这样的方式重创苏军和蒙军。然而让日军意想不到的是,哈拉哈河特殊的流经路线,反而让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另外731部队的军医和敢死队员,也因细菌传染死亡了40多人,日军为此损失惨重。

诺门罕战役

最终,这场历时135天的诺门罕战役以日军失败告终。后来据统计双方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的兵员达20多万人,大炮约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同时,死亡的人数高达6万余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