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下食】
唐朝官员作息时间是这样的:三点多钟起床,仆役帮忙梳洗、穿衣,然后骑着马到宫城门口集合,等候上朝。
(资料图)
天色微明,大臣们就已经站在朝堂,商讨着军国大事。至于下朝的时间,每个皇帝都不一样。
《判曹食堂壁记云》记载:有唐太宗文皇帝克定天下,方勤于治,命庶官日出而视之,日中而退朝,既而晏归,则宜朝食,于是朝者食之廊庑下。
李世民是个工作狂,晨会基本要开到中午。他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离上班的地方近,有时间吃早饭,可群臣只能饿着肚子开会。大殿之中,群臣的肚子咕咕直叫,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员工饿着肚子上班,老板的脸上也挂不住。
因此,李世民让有关部门准备了食物(可以理解为盒饭),放置在大殿外的走廊。下朝之后,朝臣可以享用一顿工作餐,也叫“廊下食”。
工作餐的标准,因为季节、官员等级的不同,是有差别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员外郎,可以吃羊肉,标准是三头羊。如果遇到节日,朝廷会多杀一头羊,以示加餐。
冬天是汤饼、黄米饭配羊肉,夏天是冷粥配羊肉。
正月七日,三月三日加煎饼,正月十五,正月三十赐糕糜,端午节赐粽子,七月七日赐斫饼(手切饼);重阳节加糕点;十月一日加黄米羹。
吃惯大鱼大肉的您,可能觉得唐朝的皇帝很抠门,因为这样的工作餐,连您公司食堂的水准都不如。可您要知道,这些食物,全部是皇帝自掏腰包,不走中央财政预算。而且,能吃到皇帝赐给的食物,仪式感要远比生理需求重要。
皇帝的工作餐,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因为要讲礼仪。
比如,您端着餐盘到处溜达,想找某某官员唠嗑,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比如,您明明是兵部郎中,却跑到了兵部侍郎的餐位。
这个时候,御史就要找您谈话了。一顿批评不说,最终的结果,就是扣罚您一个月的俸禄。
唐朝官员的工资本来就高,一个月俸禄还是挺可观的。多几个犯傻的官员,皇帝的餐饮成本可能就回来了。
官员也不傻,唐朝中晚期,他们不再以吃皇帝的赐食为荣誉,为了逃避被罚的可能,他们经常请假,溜之大吉。
【宰相堂食】
廊下食,本质是吃公家饭。自从李世民开了赐食的先例,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纷纷效仿,搞起自己的小食堂。标准最高的,当属宰相的“堂食”。
为啥叫堂食?
因为宰相办公的地点就叫政事堂。
到了饭点,杂役会收拾好饭桌,将精美的食盘送过来,然后邀请宰相入席用餐。考虑到宰相日理万机,工作繁重,朝廷制定的餐饮级别非常高,吃的是珍馐美味,做菜的都是顶级大厨。
怎么说呢,普通员工都是在地下一层的员工食堂就餐,吃的是自助,而公司高管在顶层包间用餐,吃的是小灶,就是这种感觉。
由于就餐环境和配餐水准太好,就连宰相们也觉得不好意思。唐高宗年间,宰相们就“以政事堂供馔珍美,议减其料”。
当然了,宰相们口头说说,朝廷也不会当真,要真减了他们的待遇,舆论会说朝廷不尊重宰相的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和廊下食不同,宰相堂食的气氛稍显轻松,大家可以聊聊长安的八卦,自家子女,家乡风土人情等等,皇帝是鼓励宰相交流的。
在政事堂吃饭,气氛确实轻松,可是也有很多规矩。
比如,必须等所有宰相全部到齐,方可开席,有人没到,就得等着。吃饭的时候,不允许百官求见,否则就是对宰相的不尊重。
唐顺宗年间,宰相韦执谊、杜佑、郑珣瑜、高郢在政事堂吃饭,王叔文突然闯了进来,说要找韦执谊说事情。韦执谊想了想,王叔文正得恩宠,仕途光明,于是出门相见。其他宰相只能停止进餐,等待韦执谊的归来。
过了许久,也不见韦执谊回来,宰相们询问之下才知道,韦执谊和王叔文正在隔壁房间单独用餐。
郑珣瑜觉得,这是在侮辱他的人格啊,于是收拾东西赶回家中,一连旷了七天的班,以示抗议,以至于最终被罢为吏部尚书。
【州县堂食】
中央和地方的府衙,也都有堂食福利【京百司至于天下郡府,有曹署者,则有公厨】。区别在于,中央府衙占地面积小,无法开辟空间做食堂,只能在办事的公堂吃饭,大家顺便聊聊工作,交流一下感情。地方府衙规模宏大,通常会建自己的小食堂。只说吃饭这点事儿,地方官员确实比中央干部幸福。
您可能很好奇,官府建造食堂,提供盒饭,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都是走政府财政预算吗?
皇帝们比猴子还要精,他们知道公款吃喝就是个无底洞,就算国家再有钱,也经不起官僚集团的挥霍。
《判曹食堂壁记云》记载:遂命其余官司,洎诸郡邑,咸因材赋,而兴利事。取其奇羡之积,以具庖厨,谓为本钱,杂有遗法。
意思就是,财政部门会拨付启动资金,作为食料本钱。
如果是中央机构,负责发钱的是尚书省户部。比如,中书省、门下省、集贤院的本钱是一千贯,尚书省六部、鸿胪寺、国子监、秘书省数百贯。如果是地方,就由州府发钱。
各衙门拿着这些钱去贷款收息,或者经营产业,把盈余的钱充作伙食费。吃山珍海味,还是萝卜酱菜,就看各衙门赚钱的能力。如果每年有多余的伙食费,财政部门不会没收,全凭各衙门自己处理。
朝廷不遗余力的推行公共食堂,自然有它的道理。
其一,除了日常俸禄,公共食堂算是额外的福利,对薪酬不高,生活压力较大的基层官员而言,绝对可以提高他们忠诚度。
其二,对官僚集团来说,饭局永远是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的最好渠道。官员变成了熟人,跨部门办事的效率会大大增加,对朝廷统治也是有好处的。【亦非惟食为谋,所以因食而集,评议公事者也。由是凡在厥位,得不遵礼法举职司,事有疑、狱有冤、化未洽、弊未去,有善未彰,有恶未除,皆得以议之,然后可以闻于太守矣】
朝廷的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很骨感。
放贷收息、经营产业属于商业行为,需要灵敏的商业头脑,官员的脑子够用吗?大部分不够用!
而且,这个生意经营的好,无非是帮助大家改善伙食,可它毕竟不是升官的考核指标,谁愿意卖力?再者说,朝廷没有制定纪律,这笔钱放出去,怎么监督它的投资,怎么回收,都是问题。
因此,血本无归是常见的事儿。
没有饭吃,各衙门只能找上级领导化缘。元和二年,集贤院大学士武元衡找皇帝要了一千贯,充作伙食费。太和元年,殿中省尚食局找皇帝要了两千贯……
说来说去,皇帝才是最后的背锅侠。
参考文献:
拜根兴:《唐代的廊下食与公厨》
刘海波:《唐代官员会食刍议》
陈明光:《唐朝的食堂与食本》
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记》
严杰:《唐代宰相的会食》
以上内容节选自《一日看尽长安花:活在大唐》一书,更多关于高级唐朝人的日常生活尽在此书,一本书带你回到大唐,做个通透的唐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