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字数2778

2004年,一部《汉武大帝》横空出世,旋即引发收视狂潮。无数我们今天熟悉的“老戏骨”、“明星”,都曾在这部剧中大放异彩,这也让《汉武大帝》成为了汉朝题材影视剧中无比圈粉的存在。


(资料图片)

除了强大的明星阵容,《汉武大帝》的另一个圈粉杀手锏则是精彩的剧情。比如剧中“反击匈奴”的桥段中,编剧就用一处细节,一改人们印象中汉朝打匈奴就是汉军骑兵与匈奴骑兵硬碰硬,谁更狠谁就能把对方干趴下的惯性思维,巧妙地向观众们揭露了一件大汉崛起的秘密武器。

那么,这件秘密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01憋屈岁月

看过《汉武大帝》的观众们或许还记得,剧中汉军与匈奴在漠北大决战前夕,霍去病先带人灭了左贤王,吓得左贤王的残余部队如丧家之犬般逃去了大单于的军帐。

彼时大单于正摩拳擦掌准备与卫青决一死战,一见到左贤王部的残兵,顿时气得哇哇叫:“我匈奴十几万人马,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全赔光了?”

残兵们见大单于发怒,急忙解释道:“汉军用了一种新式武器,咱们实在不是对手。”

大单于闻言更怒,大呼我不信这个邪。匈奴兵见状,立刻将武器呈上,原本咆哮的大单于突然间一言不发,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寂静。

匈奴兵呈上的秘密武器,便是汉军的强弩。在影视剧中,汉军的弩可谓是所向披靡,万人难敌,就连匈奴的大单于,最后也死于汉军强弩之下。

这段精彩剧情,虽然只是源于编剧的文学创作,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汉军的强弩实实在在是个恐怖的大杀器。如今我们观看影视剧《汉武大帝》,只觉得汉朝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纵横草原,对付匈奴宛如砍瓜切菜般容易,可在汉武帝反击匈奴前,汉朝也曾有过一段被匈奴吊打的憋屈岁月。

汉文帝时期,匈奴就曾大举入侵,兵锋直指汉朝的首都长安,甚至连甘泉宫也被匈奴一把火给烧了,侧面推动了“细柳劳军”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即便有周亚夫这样的名将,当时的汉军也时常受限于武力值的约束,不敢与匈奴交手。按照史料原文的说法,就是“单于留塞内月馀,乃去。汉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

换句话说,影视剧中看起来强大的汉军,眼看着匈奴的铁蹄犯境,却只能“礼送”匈奴出境。哪怕汉军主力集结,遇到匈奴时也极力避免与匈奴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

如此憋屈的岁月,如一根利刺般扎在每个汉家子民心中,也让无数的汉朝饱学之士日夜苦思冥想:到底怎样才能战胜匈奴呢?

思来想去,汉代著名的战略家晁错终于在《言兵事疏》里,提出了反击匈奴的设想。其中一句“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汉军想要打败匈奴,只有骑兵还不够,必须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弩

02铁血强弩

说到“弩”,许多“大片影迷”的第一印象,便是嚷嚷着“风”、“大风”,而后万弩齐发的秦朝军队。诚然,历史上秦朝的弩确实是个极具杀伤力的“黑科技”,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秦弩秦箭簇,不但技术水平让人叹为观止,其棱脊长度误差竟然也能控制在十分之一毫米内,秦朝时代武器的精细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精巧的秦弩若是遇到汉弩,立时就会上演一场武器升级的降维打击。比起秦朝的弩,汉弩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杀伤力,都能甩秦弩三条大街。比如汉弩在秦弩的基础上,改进了弩机结构,使弩能够安装上铜铸的机匣,大幅提高武力值。

战国时代,弩通常没有机匣,只能将牙和悬刀等原件直接装在弩臂木槽内。由于木槽承受能力较小,无形中限制了弩的强度。而汉弩装载铜郭后,能够在弩臂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弩的初速,这无疑提高了弩的射程范围。

不仅如此,汉弩还增加了望山高度,并划分出类似近代步枪标尺般的分度线。这一技术改良,让汉弩在进行远程火力打击时,能够更精确地掌握正确的射角,从而提高命中率。

到了实战中,汉弩的战斗力更是想想就让人遍体生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就出土了一支精巧的青铜弩机。该弩机郭长9.5厘米,锁机时机牙露出郭面约1厘米,望山露出郭面高约4.5厘米,表面分刻5度,每度又中分出半度,度距从下往上递减,从每度7.5毫米减至6.5毫米。

不难想象,这样精致的汉弩若是投入实战中,必将产生惊人的杀伤力。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从汉代出土实物来看,两汉时代不仅有精致的轻弩机,还有战力更为强大的腰引弩。

所谓“腰引弩”,就是一种比蹶张弩还要强劲的弩。弩手需要同时使用两腿和腰部的力量才能张弦搭箭,射出的箭镞威力惊人,用《思辨录辑要》中的话来说,就是“一夫之力,能胜八百斤,射可及五百步,真军中利器也。

03科技先行

有道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如此强大的弩,毛病也显而易见,那便是射速太慢,用来应对快速移动的匈奴骑兵十分吃亏。针对这一问题,战略家晁错认为汉军可以将步兵、骑兵、车兵组成联合军阵,再辅以车载强弩、单兵用弩和弓等远射兵器与戟、刀等近战格斗兵器协同作战,从而克服弩的短板,有效打击敌人。

低调的弩,就这么在汉军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汉代许多将领,都是用弩的专家能手。比如被唐朝诗人哀叹“难封”的李广,不光能用弓箭射石头,还是指挥用弩的高手。

据史料记载,李广曾率兵出击匈奴的左贤王,当时李广一骑绝尘,将大部队远远甩在了身后,用实力证明了“飞将军”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跑得太快的一大弊端,就是李广孤军深入,不幸被匈奴十倍兵力包围。危机关头,李广不慌不忙,亲自操作大黄弩,射杀匈奴副将,吓得匈奴不敢冲锋,最终等来了援兵。

李广以强弩逼退匈奴多年以后,他的孙子李陵率领五千汉军作为先遣部队出击匈奴,意外遇到匈奴单于的主力,被3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当即命汉军取出强弩,对准匈奴“千弩俱发”,打得匈奴骑兵连连败退,取得初战胜利。

匈奴暂时退兵后,李陵急忙带着部下转移,途中多次以强弩对付匈奴,均取得不俗的战绩,还曾一度以强弩连射单于,吓得单于抱头鼠窜,直到所有弩箭全部用光,李陵才被匈奴击败。

靠着强悍的汉弩,李陵打出了虽败犹荣的经典一战,而在更多的战役里,汉军也凭借着弩的威力,打出了辉煌的胜利。

比如东汉“拯救大兵耿恭”之战中,汉军就用强弩发射毒箭,吓得匈奴一边忙不迭地逃命,一边感慨道:“汉兵神,真可畏也!”

不俗的战绩,让弩成为了汉军中装备比例最高的武器。同时,汉军为了确保“弩”这个大杀器发挥出最大威力,在军队编制中专门设置了强弩将军和积弩将军,以及专门的弩兵“材官”,还严格限制“弩”的流通,甚至连十石弩都被列为禁止出口的高科技武器。

而随着汉军追亡逐北,打垮匈奴打通丝绸之路,一直被限制出口的高科技装备弩,也打出了国际声誉。比如当时与汉朝“号称齐名”的罗马,就十分推崇中国的弓弩,一些罗马贵族索性将中国的弓弩与箭簇挂在身边,以便随时把玩欣赏。

一件汉朝军队里常见的单兵弩,漂洋过海到了罗马,就成了罗马当地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贝。这传奇一幕,恰恰证明了一个真理,任何一个时代,军队的强大与进步,都是科技先行。

参考资料:游战洪《先秦两汉时弓弩礮的制作技术和作战性能》、秦延景《中国古代弓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