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之后历时十年,先后消灭了韩、赵国、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将齐国放到最后一个攻打呢?
秦国将齐国定为最后一个目标是根据当时的战略需要决定,也就是秦国历代“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首先秦国和齐国并不相邻,中间隔着三晋韩赵魏,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借道三晋进攻齐国,二是攻灭三晋再攻打齐国,但前者风险很高,如果三晋和齐国组成合纵,前后夹击进犯齐国的秦军,那么秦军危矣,相比之下还是第二种方法靠谱。
其次齐国在战国七雄中属于大国强国,秦国若是先攻打齐、楚这样的大国,会很大程度上消耗国力,而且因为距离的关系,秦国会消耗更多的粮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么再攻打其他诸侯就会更吃力一些,不利于整个统一战争。但是秦国先攻打邻国、弱国,就可以将战争中的损耗弥补回来,用攻占的土地赏赐给那些获得军功的将士,不会动摇秦国根基。
(相关资料图)
最后是秦国“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战略策略在六国中见到成效,其中尤以赵国和齐国最为成功。赵国有赵王宠臣郭开,齐国有齐相后胜,两人都被秦国用重金买通,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独占其二,但廉颇和李牧都被秦国买通郭开使用反间计除掉,从而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齐相后胜虽然没有采用反间计,但在秦国重金贿赂下,后胜和他的宾客、仆从不断劝说齐王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诸侯国,致使秦国得以将其他诸侯逐个击破。齐王也是听信后胜建议,采取苟安政策,才被秦国留到了最后。等秦国攻灭其余五国后,战国七雄中仅剩西秦和东齐,但此时的齐国又怎么是强秦的对手呢!
公元前221年,秦国大举进攻齐国,而齐王建却国相后胜的建议下不战而降,存在八百多年的齐国宣告灭亡,但投降的齐王建也没有得到优待,最终被秦始皇安置在偏远的共地,活活饿死于松树和柏树之间。
长平、邯郸之战秦国损失惨重,被迫推迟统一六国步伐
秦国在长平、邯郸之战中先后合计伤亡了四五十万人,导致对山东六国的全面打击政策全面破产,为此秦国不得不推迟统一六国的步伐,被迫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
长平之战
虽然长平之战中,秦将武安君白起斩首坑杀赵国军民约四十五人,几乎使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也因此战元气大伤,从根本上被削弱,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进行全方位对抗。但秦国参战的六十万军民也有近一半的伤亡,为此导致国内兵力空虚,秦国虽胜,但也只能说是惨胜。
《战国策》记载:“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秦人欢喜,秦民饮食餔馈,以靡其财。赵人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四面出嫁,结秦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并且秦国打赢长平之战后,百姓便假借祭祀之名经常聚会,为此浪费了财物,进一步削弱了秦国的国力。而赵国则因大败,军民悲泣哀嚎,为此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努力耕田,为此增加了农业生产,得以使赵国财力充实,并同时派出使臣带上贵重礼物结交诸侯盟友,千方百计地为防备秦国做准备。
两相对比之下,秦国已经失去了攻赵契机,在短时间内不宜再攻打赵国,但秦昭襄王因为赵国违约没有割让六城,不久后又再次集结大军围攻赵都邯郸,秦赵两国继长平之战后,又发生了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
不过武安君白起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邯郸之战,因为白起对两国当下形势了然于心。
《史记》记载:“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秦国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没有乘胜追击,为此失去了攻赵、灭赵的良机,而赵国军民上下同心,士卒敢于赴死,并利用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抗秦准备。国内兵力空虚的秦国不宜再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若是非要如此,在赵军和诸侯援军里应外合之下,秦军最终是必败无疑。
邯郸之战的结果也正如白起预料的那样,在赵、魏、楚三国联军内外夹击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造成了近二十万人的伤亡,再加上长平之战的损失,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不得不推迟统一六国的步伐。
秦国被迫改变统一六国的策略,开始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攻灭六国也就有了先近后远,先弱后强的顺序,齐国和秦国并不相邻,又是战国七雄中的东方之大国、强国,自然会被留到后面。
秦灭六国之战的战前部署和战略策略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文信侯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两大政治势力后,正式亲政掌权。之后便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尉缭之计瓦解诸侯合纵
不过摆在嬴政面前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当时秦国之力,消灭山东六国中任何一个都不成问题,但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情况便难以预料。因此“如何瓦解六国合纵?”成为秦国首要解决的难题。而这一难题被尉缭解决。
《史记》记载:“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
尉缭入秦面见秦王,一语便戳中了嬴政担心诸侯合纵的要害,建议秦王用财物贿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以此破坏各国谋划,瓦解诸侯合纵,这样不过只损失三十万金,就能将六国诸侯彻底消灭。于是嬴政听从了尉缭的建议,而这个计策也成为秦统一战略中的第一个内容。实施最为成功的是赵、齐两国。
《史记》记载:“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在长平之战时,秦国就曾使用“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导致赵孝成王用赵括换掉了廉颇。嬴政攻打赵国时,也同样使用了此计,用重金贿赂赵王迁身边的宠臣郭开,造谣赵军主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准备与秦军里应外合攻灭赵国,致使赵王派人取代了李牧和司马尚,李牧因为不肯接受命令,最终被赵王派人抓捕杀害,李牧死后三月,王翦便率军攻破了赵都邯郸,灭亡了赵国。
同样被秦国用反间计除掉了还有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不仅在邯郸之战中带领魏国援军打退了秦军,之后在嬴政继位后,又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一直追击至秦国函谷关,而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出战,信陵君也凭借此战声威震动天下。
《史记》记载:“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秦王担心魏公子威胁到秦国,就用黄金贿赂晋鄙(窃符救赵,被信陵君假传君令杀死)原来的门客,在魏王面前不断进谗言,最终魏王免除了魏无忌上将军一职,之后郁郁而终。信陵君一死,秦国就开始不断侵占魏国领土,最终灭亡了魏国。
秦统一六国战略,齐国被放到最后
秦灭六国的战略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用重金贿赂六国权臣、贵族,以打乱各国谋划,从内部分化瓦解各国,从而瓦解多国合纵;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具体的战略步骤为“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这一战略步骤又细分为三步:“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从秦国制定的统一战略来看,第一阶段似乎先消灭相邻的韩、赵两国,其次是楚、魏两国,燕国和齐国被放到了最后。
之后秦灭六国之战也和制定的统一战略相差不大,唯一发生的意外就是燕国太子丹策划制定了“荆轲刺秦王”的暗杀行动,导致秦王嬴政大怒,在没有攻灭楚魏两国时,就提前将燕国打了个“半残”。
等秦国攻灭楚、魏之后,秦王嬴政便下令彻底消灭了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和赵国北部代地的代王嘉部,此时山东六国已被秦灭五国,最后只剩下东边的齐国。而秦国早在多年之前就开始一直用重金贿赂齐相后胜,为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后胜就和他的宾客就不断规劝齐王建不要帮助五国攻打秦国,应臣服于秦。
等秦国攻灭韩、赵、魏、楚、燕五国后,举兵攻齐时,齐国朝野上下已经毫无斗志,也没有备战准备,最终齐王建在齐相后胜的劝说下不战而降,齐国亡。不过齐王建并没有得以善终,而是被秦王安置在边远地区活活饿死。
结语:
在秦始皇开始推行统一战略时,秦国并不是没有能力灭掉齐国,但将齐国定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却非明智之举,要想进攻齐国,就必须要向三晋借道,如果齐国和三晋联合,秦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就有可能重现邯郸之战的惨败。只有先近后远、先弱后强,才是最适合秦国的统一战略。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