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是在1840年,中国大门被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打开后,最具实质性的“自强”运动。一方面它受林则徐、魏源思想激发;一方面直接因应对太平天国运动而出现。洋务运动首先是军事上的洋务运动,这和明朝向葡萄牙学习进而仿造佛朗机铳的明朝军事洋务运动是一样的。
但比明朝更先进的地方在于:清朝的洋务运动,从军事拓展到民用,然后有了思想上的向西方学习。包括废弃汉字、中医等观点都是洋务运动后期,民间知识分子开始具有的,进而目的是向西方全面学习。
【资料图】
前期洋务运动(1885年之前),主要是在军用、民用的学习,在这期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是三大主帅。然而,左宗棠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帅之一”,在对于他在洋务企业(军用、民用)的功绩介绍上非常薄弱。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其一:左氏企业系于今某些企业没有直接继承关系。
例如最著名的福建船政局、兰州织呢局和兰州制造局三家军用、民用企业的继承企业相对声明不显且间断。福建船政局的后续企业福建船舶工业集团等并无直接继承关系,这与轮船招商局和现在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招商局有着严重的区别。因此,在资本推动上就比较薄弱。而且福建船政局左氏只是筹建、日后调往西北也是只能指导建议且远在西北。
其二:兰州的地理、当时条件、经济和文化都比较薄弱,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力量、人性中有顽固的嫌贫爱富思维(读书人更是如此)。
兰州作为洋务运动西北大本营,地处后进之地,在当时经济、文化发展薄弱,与洋务派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差得比较多。所以,研究也就不深入。
其三:现代某些人有意识地忽略,这个比较阴险。
李鸿章已经被一些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描摹成“洋务运动唯一主将”,左宗棠则日益被描摹成“守旧派”大臣。而这种有意为之,对不懂历史的读者危害性非常大。还有一种人只讲或者只允许讲左宗棠的军事业绩,避谈左氏洋务企业或谈即不屑一顾。
之前,本账号对李鸿章的洋务企业进行过介绍,主要是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这两个局代表了李氏洋务企业的前期、后期发展情况。
前期洋务企业靠政策特别是垄断政策,轮船招商局作为“清政府筹建并控制”的类似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着垄断政策好处,也正是因为垄断政策才使得他没有被斗垮,同时也因为清廷、地方的财政支持让其在与外企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清廷主管下的中国在弱,以中国的体积,支撑起一两家企业如果都做不到的,那才怪了。
开平矿务局则是后期在铁路、电报指引下对自然资源的垄断,与前期相比,李鸿章、盛宣怀、清廷更加贪婪和无能,好端端的企业竟然被一个美国青年联合他人哄骗走,尽管这个人后来还当了美国总统,1933年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斗败。
总体上,李氏洋务企业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初步明确李氏的洋务主张和方式方法。那么,左氏如何呢?
同样都是失败的企业,左氏是见识上的失败,李氏是目的上的国家失败与个人成功。
见识上的问题可以弥补,例如左宗棠对于铁路问题的看法变迁。
思想和目的上的问题,则基本没有办法弥补。例如1873年李鸿章想扔掉新疆,1901年他同样不仅想把新疆扔掉,东北、外蒙甚至西南也扔掉。这就是思想问题了,你怎么改?没办法改!
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抛弃一切;为了个人利益,喜欢用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作为托词。而这些在宋朝就出现过。
宋朝为了自我利益,抛弃西北西南部分领土、燕云十六州等收复;
南宋为了自我利益,抛弃收复北方领土;
明宣宗以后为了自我利益,抛弃了东北绝大部分以及朱棣的大部分历史业绩;
清朝更不用说了。
见识很难遗传,那要看个人。
思想却可以遗传,而且是一片的。
具有李鸿章思想的人,在宋朝之后就是大面积存在,而这是我们复兴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