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简单聊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展现的那些对联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资料图片)

首先,电视剧开篇,康熙在乾清宫召见众皇子及朝臣商议应对黄河水患的措施。当镜头由近及远,康熙所坐的龙椅两侧出现一副对联。

这是本剧出现的一幅对联,内容为:

“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

不过需要声明的是,实际上这幅对联属于“穿越”出现,因为它是乾隆皇帝书写,本不应该出现在康熙皇帝生活的时代。

其中,上联“克宽克仁,皇建其有极” 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和《尚书·洪范》,下联“惟精惟一,道积于厥躬”出自《尚书·舜典》和《尚书·说命》。

乾隆皇帝书写这幅对联,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能宽容仁爱,是治国最大的准则,只有精心一意,治国之道才会聚集在统治者身上。

随着康熙缓步走上台阶,本剧的第二幅对联也随之出现。

再来一张近距离特写镜头。

这副对联的内容为: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或许很多观众都想象不到,这副对联出自康熙之手。康熙题写这副对联之时,才不过十五岁。

也是在这一年,康熙安排大内侍卫除掉了朝中权臣鳌拜,为自己打破这些顾命大臣的掣肘,全面开启王朝的励精图治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来解析一下康熙的这副对联。

上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和《尚书·皋陶谟》,想表达的意思是为君之道,要具备威仪正气,才能做万国的表率;君主要谨言慎行,勤勉政事,才能长治久安。

下联“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出自《尚书·君牙》和《尚书·太甲下》,表达的意思是一国之君,想要治理天下,要仿效先代圣贤的做法,也不要忽视国计民生,要体会到其中的艰难。

此时,年过半百的康熙皇帝面对着多年前,意气风发的自己亲手书写的这幅对联,内心必然是感慨万千。

过去的几十年,康熙和他的追随者们平三藩、收台湾、斗沙俄、西北平叛,开创了不世功业。

然而一场黄河水患,却让康熙蓦然发现,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在水患面前变得无能为力,十分脆弱。

康熙已经隐隐感觉到,整个王朝潜伏着难以预测的危机。

如何应对这足以葬送整个王朝的危机,康熙在忧愁、在思索、在期待着能够破局的人。

或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为什么康熙、乾隆所题写的这两幅对联,皆和《尚书》有关?这又说明了什么含义呢?

在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尚书》这部传世经典。

众所周知,《尚书》被儒家奉为经典,不过《尚书》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按照史学界的分析,《尚书》是一部记述上古时期统治者们日常言行、施政方针和一些重要历史事迹的材料汇编。

从上古尧舜时期一直到周王朝,《尚书》中都有记载,时间跨度将近两千年。

这些珍贵的典籍凝聚着先人治国安邦的思想结晶,因此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重要的参考文献。

尤其在先秦时期,每当诸侯国新的统治者登基之后,大臣们会第一时间把《尚书》等文献先呈给他看,以便于他从中学习古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理念。

《国语周语上》记载: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念古)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这个记载中提到的“史献书”,即是《尚书》。

介绍了《尚书》的历史渊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康熙、乾隆为什么会从《尚书》中摘引典故创作对联,那是因为这两位满人出身的帝王,对于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推崇备至,他们也效仿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那样,自幼就开始修习“四书”、“五经”等文化经典,对于那些历史典故如数家珍。

尤为令我们感慨的是,《尚书》这些成作于上古时期的文化典籍,在几千年后依旧被人们所修习和借鉴,足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