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吕雉想要杀了韩信,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吕后就找来萧何为自己出主意。而萧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则是决定要把韩信骗进皇宫,在皇宫里杀他。
(资料图片)
接下来,吕雉先是找了个借口,让韩信来长乐宫觐见。但是没想到的是,韩信当时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直接就给拒绝了。得知韩信拒绝入宫之后,这时候萧何就决定铤而走险,亲自去找韩信,用自己的面子劝韩信入宫。
对韩信来说,萧何绝对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当年要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且把韩信举荐给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将军韩信了。所以对于萧何这个大恩人,韩信一直都是十分信任的,也没想过萧何会骗他。所以,当萧何来请他的时候,韩信几乎没怎么多想,没想过萧何可能会害他,直接就和萧何一起入宫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韩信前脚刚刚入宫,后脚就被抓住了。
进了长乐宫之后,韩信没见到吕后,反倒只是见到了一群宫女。这群宫女拿着围布,围着韩信转圈,最后用围布把韩信给捆住了。随后宫女们又取来竹签子,用竹签子将韩信给扎死了。
就这样,一代兵仙韩信,在战场上纵横无敌,连楚霸王项羽都栽倒在他手上,但是他最后死在了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手里。
这个结果,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作为一代兵仙,韩信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从正史上来看,韩信和吕后之间,似乎又没什么人生交际。那为什么最后韩信不是死在刘邦这个皇帝的手里,反倒是死在吕后这个皇后的手里呢?
这事,其实还得从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开始说起。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随着项羽率领的西楚集团覆灭,刘邦在其他诸侯王的推举之下,正式称帝,汉朝正式开国。不过,此时刘邦这个皇帝,做得却并不踏实。
因为项羽虽然是被打垮了,中原地区的那些诸侯王和各地的割据势力,也都彻底对他臣服。但这些割据势力本身的存在,依然是很大的隐患,时刻威胁着汉朝的统一。
而且,在这其中,很多将领和地方诸侯王,其实并不老实。他们是在楚汉战争当中,见到刘邦占了上风之后,才倒向刘邦阵营的。像这种随时可能反叛的诸侯国,本身就很危险。所以,刚登上帝位的刘邦,就总是感觉自己的位置不稳,很没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在辅佐刘邦开国的功臣集团当中,也有很多能力出众的猛人。这些人不光有实权,而且在老百姓心里也很有威信。功臣集团的存在,同样也让刘邦变得更加焦虑,让刘邦感觉自己的椅子随时都有可能被抢走。
而韩信,无疑同时符合这两个标签。他既是西汉王朝最大的开国功臣,同时也是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王。这两个身份加在一起,韩信自然也就逐渐成了刘邦最提防的人了。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刘邦对韩信还只是忌惮,只是想着要削除他的权力,并没有想过要真的杀他。而且,当时西汉刚刚开国,除了功臣问题和诸侯王问题之外,刘邦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简单来说,之前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为了稳定人心,几乎没怎么考虑,就直接把自己的嫡长子刘盈,立为了太子。但是随着天下逐渐平定,刘邦却开始考虑,自己匆忙之中选的这个太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呢?
当时刘盈已经十多岁的,虽然还比较年幼,但是性格已经逐渐定型了。在刘邦看来,刘盈性格比较懦弱,而且还有点优柔寡断。刘邦当时就很担心,以刘盈这样的性格,将来很难驾驭住那些功臣和诸侯。
反倒是刘邦当时的新宠,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性格和刘邦比较像,更加被刘邦看好。
所以,汉朝开国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都一直想着要换太子。不过,对于刘邦的这个想法,吕雉这个皇后,以及她身后的吕家外戚们,自然是坚决反对,坚决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
所以,在西汉初期,诸侯王问题、功臣问题,以及立储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成了西汉初年最大的三个漩涡。不管卷入哪一个,都得脱一层皮。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而从后来韩信的表现来看,韩信极有可能是同时卷入了这三个漩涡,所以才落得最后那个可怜的下场。
以韩信的身份,卷入功臣和诸侯王的漩涡,倒是比较好理解。而他卷入立储问题这个漩涡,这事史书上其实并没有什么记载,更像是一条隐线。
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得根据史书上记载的其他的一些东西,来稍微进行一些推理分析。
功臣和诸侯王的那些事儿,我们暂且不提。汉朝开国之后,刘邦的主线任务,基本上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先说立储问题。
作为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第一次知道刘邦想要换太子,并且召集大臣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简直要彻底疯掉了。
要知道,当年吕雉嫁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一个泗水亭长,说白了就是那片地方的派出所所长,再加上一群小混混的头。而且刘邦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很一般。相比之下,吕雉他们家虽然没什么势力,但是却很有钱。
只不过,当时吕家因为在自己家乡惹了一些麻烦,不得不跑到沛县这边躲事。而吕家来到沛县之后,吕雉她爹第一次见到刘邦,就觉得刘邦非比寻常,所以后来就自己做主,把吕雉嫁给刘邦了。
这桩婚事,对于吕雉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刘邦不但比吕雉大十多岁,而且性格还比较野。两人成婚之后,刘邦几乎把所有家务事,都甩给了吕雉。
这还不算,后来刘邦要打仗,为了能让刘邦成事,吕家出钱出力出人,在刘邦身上付出了不知道多少。就连吕雉自己,之前都曾经被项羽俘虏,被项羽关了两年,吃了很多很多的苦。
可是如今,刘邦把江山打下来了,却要背信弃义,改立太子。吕雉或许可以容忍刘邦不爱她,可以容忍刘邦花心,但是却绝对不可能容忍刘邦对自己的儿子不公平。
如果刘邦真的把太子给换了,那吕家和吕雉这么多年对刘邦身上的投入,就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吕雉和吕家,是绝对不会容忍这件事情发生的。
但是,如今龙椅上坐的人是刘邦,刘邦的那些的下属也都认他,刘邦现在手里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而吕雉只是空有一个皇后的名头,吕家的外戚势力,也不算特别强。如果吕雉真的跟刘邦硬碰硬的话,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所以,想要阻止刘邦废太子,来硬的肯定不行。吕雉得想点其他的办法,来阻止刘邦的疯狂念头。
废太子这个事,虽然名义上是由刘邦一言而决。但刘邦本人,也得受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当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吕雉如何才能取得更多人的支持,让朝堂上的那些大臣,都更加支持刘盈。只要支持刘盈的人足够多,就算刘邦是皇帝,他也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换了刘盈。
而此时的吕雉,放眼朝堂,很快就发现:朝堂上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拥有超强影响力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在所有大臣当中,‘汉初三杰’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
所谓‘汉初三杰’,指的是萧何、张良与韩信三人。这三个人的地位,那可是刘邦亲口承认的。在汉朝开国的过程当中,萧何一直帮刘邦坐镇关中,打理政务;张良帮刘邦运筹帷幄,想出了无数锦囊妙计;韩信就不用说了,作为刘邦麾下的头号大将,帮刘邦打了一堆大仗硬仗。要是没有韩信,刘邦能不能战胜项羽,恐怕还得两说呢!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朝堂上其他朝臣,虽然还有一大把。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却无法和这三人相提并论。而且,当初刘邦起兵的时候,吕家对他倾力相助。这就是导致刘邦的老班底,所谓的‘丰沛功臣集团’的那些人,基本上都买吕家的账,都愿意支持刘盈。
如此一来,只要能得到汉初三杰的支持,再加上那些沛县旧人的支持,刘盈这个太子之位,也就算是彻底稳了。就算是刘邦,也没办法换他。
所以接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吕雉如何拉拢这三个人。
对于吕雉拉拢张良的手段,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清楚。据史书记载,汉朝开国之后,张良比较聪明,知道自己该功成身退了,所以并没有贪图权力。除了保留一个留侯的爵位之外,在朝堂上基本就是一个闲云散鹤的角色,平时也不管事。
这样的张良,虽然暂时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但是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依然是非常恐怖的。
而接下来,吕雉为了得到他的支持,直接带着自己的哥哥吕释之,冲到了张良的家里,逼着张良出个主意,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为了让张良开口,吕雉是软硬兼施。一边给张良下跪,一边扬言如果张良不管的话,就让自己的哥哥把他给杀了。
张良虽然号称谋圣,但是面对吕雉这种撒泼打滚式的做法,也是十分无奈。最后,张良也是被逼无奈,只能给吕雉出了个主意,让她去把商山四皓请出来,给刘盈做老师。张良知道,这四个人在读书人当中很有威望,有这四个人的支持,刘盈就等于是得到了读书人群体的支持,太子之位基本上就稳了。
虽然当时张良只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但是这个主意出了之后,张良就等于是已经被迫站队了。就算他再怎么解释,外人也不会听。大家不会看他说了什么,只会看他做了什么。既然他给刘盈出了主意,那就意味着他已经站队到刘盈这边了。
相对于无欲无求的张良,萧何则是要更好摆平一些。
因为萧何本身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的理想就是镇国家,抚百姓,做一个丞相。萧何这个人很简单,他就是一个文人。在刘邦起兵之前,萧何原来是沛县的一名小小的主薄。明明饱读诗书,但是却没有用武之处。
没办法,当时的秦朝的环境就是如此。而且秦朝后期的时候,秦朝政府政治腐败,萧何也不一定能够上位。所以在刘邦起兵之后,萧何倾尽全力地辅助刘邦,为了就是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如果刘邦能够夺取江山,那么萧何最想要做的,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这个理想,原本萧何其实已经实现了。但问题是,汉朝开国之后,刘邦为了稳固皇权,不得不压制功臣,导致萧何本人,都不得不贪污受贿,以此来自污。这和萧何最初的本性,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史书上没有记载,吕后到底是如何拉拢萧何的。但从后来萧何的表现来看,萧何愿意帮吕后把韩信骗来,显然就足以证明,他当时已经站队到吕后这边了。
随着张良和萧何先后被摆平,接下来,汉初三杰之中,就只剩下韩信还没被摆平了。
和萧何张良二人相比,韩信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军中。当时在汉朝军队体系当中,韩信的地位,几乎是无人可比的。虽然韩信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并不算早,但是,哪怕是哪些跟随刘邦,一路沛县打过来的老将,也是对韩信心服口服。
哪怕后来韩信被剥夺了兵权,但是他的这种影响力,依然是十分恐怖的。
所以,相比萧何和张良,吕后最想得到的,就是韩信的支持。只要韩信支持刘盈,就等于是军队支持刘盈。如果韩信愿意坚决支持刘盈的话,就算刘邦也没办法换太子了,说不定刘盈还能反过来把刘邦给换了。
韩信的影响力,就是这么恐怖。
所以问题就在于,吕后如何才能拉拢韩信,让韩信支持刘盈。
对于吕后拉拢韩信这件事,史书上同样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有一件事,可以从旁佐证。
据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曾经去过舞阳候樊哙的府上,当时的樊哙见到韩信,就行了一个诡异的大礼。
当时樊哙双膝跪地,对韩信说“大王竟然光临寒舍,实在是我们家的荣耀”。樊哙的这个礼节明显是过了,因为当时韩信已经被贬为淮阴侯了,和樊哙是平级,樊哙根本没有必要行这么大的礼,更没有必要这样称呼韩信。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樊哙这么做,一时兴起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背后多半是有隐情的。
作为功臣集团的核心人物,樊哙不但最早追随刘邦,而且还是吕雉的妹夫。有这样一层特殊身份在,他不可能不知道韩信被贬的事。所以,最大一种可能就是,樊哙是故意的,他想要和韩信谈什么,所以才称呼韩信为“大王”。
很有可能是,樊哙受吕雉所托,拉拢韩信,许诺“裂土封王”的巨大好处,所以樊哙才会称呼韩信为“大王”。
这个猜测,或许并没有什么证据支持,但却是合情合理。
不过,根据史书记载,这次拜访之后,韩信独自离开了樊哙的家。而且,出了樊哙的家门之后,韩信还自嘲的说了一句“我竟然落得跟樊哙这种人为伍”。
如果樊哙和韩信的合作意向达成,双方都会很高兴,那么韩信自然不会一个人走出樊哙的家门,而是樊哙高兴的送韩信出门。
而韩信之所以一个人出门,还鄙视樊哙,这就说明,两人很有可能是谈崩了,韩信拒绝了樊哙的合作邀请,所以才一个人走出樊哙的家门。
当然,这些都只是后世的猜测。对于当时的真实情况,我们却是无从得知。不过有一点,我们几乎是可以确定的:作为当时最敏感的政治人物,韩信大概率是卷入了这个夺嫡的漩涡。
或者说,韩信本人不愿意掺和这些事情。但是他特殊的身份,让吕后不得不注意他,导致他不得不卷入这个漩涡。
如此一来,西汉初年最大的三个漩涡,韩信几乎是无一例外,全都被卷进去了。
作为异姓诸侯王,韩信原本就是刘邦主要针对的对象。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就趁机闯入韩信军营,夺了韩信的虎符。原本韩信是齐王,在诸侯王之中势力最大。但是这次事件之后,刘邦不但夺了他的兵权,而且还废了他的齐王爵位,改封他为楚王。
后来,没过多久,刘邦又借着去南方视察的机会,抓了韩信,把韩信带到了京城,改封其为淮阴侯。
而作为开国功臣,韩信在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比。所以西汉开国之后,刘邦也一直极力在军中淡化韩信的影响力。刘邦不但剥夺了韩信的兵权,而且还把韩信关在京城,从根本上杜绝了韩信和军队的接触。
在这两个漩涡当中,韩信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光是这两个理由,就足以让刘邦对韩信动杀心。
而吕雉对韩信拉拢的失败,则是开始让吕后也对韩信生出杀心。
如果当时樊哙真的是受吕雉的命令,前去招揽韩信,那就势必会把所有事情,对韩信和盘托出。而一旦韩信知道了所有事情,却又不愿加入吕后的阵营。到了这个时候,韩信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威胁了。
如果韩信去找刘邦打小报告,揭发吕后的这些计划,又会如何呢?
所以,此时的吕后,极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对韩信生出了杀心。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后世的猜测,而且也没有什么历史证据支持。但不管怎么说,韩信当时卷入了西汉初期的几个最关键的漩涡,被刘邦深深忌惮。而且,他的存在本身,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是事实。
所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得很理所当然了。
公元前197年,北方手握重兵的代相陈豨造反,刘邦亲自领兵前去镇压。据史书记载,早在陈豨前去北方赴任之前,韩信就已经和他私下串联,准备谋反。等到陈豨正式谋反之后,韩信也在京城行动了起来。韩信假传诏令,释放了各大监狱内的法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准备让他们袭击皇宫,以此来策应北方的陈豨。
然后,韩信的这个计划,被吕后和萧何提前发现。接下来,萧何就把韩信骗进宫里。在吕后的安排下,韩信入宫之后,直接被处死了。
这就是正史上韩信最终的结局,以及正史对韩信死因给出的解释。
但对于这个解释,后世普遍不太认可。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如果韩信真的想要造反,他其实有更好的机会。不管是之前垓下之战刚刚结束,还是他做楚王的时候,都曾经手握重兵。那时的韩信,如果想造反,完全可以轻易起兵,没必要等到今天。而且,当初楚汉战争进行到关键处的时候,项羽曾经劝过韩信,让韩信坐山观虎斗,三分天下,但是韩信依然拒绝了。
这就证明,韩信对刘邦,其实还是很忠诚的。或许,他从未想过要造反。所谓的造反,其实也不过是吕雉后来扣在他头上的帽子而已。而对于这顶帽子,哪怕后来刘邦发现是假的,也不会去计较什么。因为对刘邦而言,他其实比吕雉更忌惮韩信,更希望韩信死。
不管韩信到底是否真的有过谋反的行为,总之,韩信的死,其实是一个必然的事。
因为他的存在,威胁了太多人的安全。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此一来,各方都想杀他的情况下,韩信自然不可能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