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和《雍正王朝》有关的文字,经常看到读者这样留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要是身在剧中,恐怕连一集都活不过去。
网友的留言固然是玩笑话,但是也足见被誉为国内权谋剧巅峰之作的《雍正王朝》其剧情设计之缜密和严谨。
可以说,剧中没有小角色,因为任何角色都是智商在线。剧中也没有小人物,因为任何人物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值得书写的故事。
之前我曾经分析过剧中的很多人物和台词,比扬言要去“杀了肖国兴”的图里琛,比如“不知为什么”的伊兴阿,比如“认真拜读了康熙所有诗作、文章”的邬思道。
这些人物看似不经意的台词背后,无意间都暴露了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心思和算计,而由当事人的这些算计出发,再结合整部剧的剧情,又可以进一步推理出更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所以说,《雍正王朝》被誉为历史权谋神剧,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主创人员对于这些细节的设计已经达到一个无以复加的极致地步。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剧中一个不算重要角色——弘昼一句不经意的台词,看看这句台词背后,又潜藏着怎样的深意。
话说“八王议政”风波过后,整个八爷党被彻底瓦解了。
随后,雍正特意让三阿哥带上弘时、弘昼哥俩去抄八阿哥的家。
雍正之所以这样安排,带有一定目的性的。
四位旗主王爷带着关外铁骑进京整顿旗务,是弘时、弘昼哥俩陪同八阿哥亲自接待他们,并围绕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会谈。因此,对于随后发生的旗主王爷和八爷党暗中联合,意图逼迫雍正恢复“八王议政”旧制度,小哥俩脱都不了干系。
另外,在八阿哥发动“八王议政”的当天,掌握了天下读书人资源的三阿哥也一反常态没有出现在现场。
究竟原因,是三阿哥提前知道了八阿哥的阴谋却故意知情不报、刻意躲避?
还是说三阿哥因为自己的心腹李绂险些被雍正处死,并被雍正趁机剥夺了“御前免跪”特权,心生不满,蓄意报复,便暗中和八爷党进行联合,准备在“八王议政”当天,单独在其他地方聚集读书人集体搞事情,和八爷党遥相辉映?
雍正看不透,更猜不透。
所以他干脆就让这三个无法解除“嫌疑”的人,一起去抄八阿哥的家,通过观察他们对待八阿哥的态度,进一步试探之。
结果,弘昼直接在家里整了一出非常荒唐的“活出丧”闹剧,硬生生地把这个“烫手”的差事推诿了过去。
雍正得知这个情况后,并没有打消对弘昼的怀疑。
因为弘昼不愿意面对八阿哥,究竟是心里有鬼,还是说的确不想沾染此事,这个有待进一步证明。
于是雍正便再度把弘昼叫到皇宫,当面确认一下。
一向不问世事的弘昼,也意识到事情的紧急,一个细节能够说明此时他的焦急:
只见弘昼特意塞给李德全一张银票,让他在关键时刻帮他圆一下。
可见,弘昼也深知此次被雍正召唤的惊险程度,甚至比“八王议政”当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见雍正把所有人支出去后,意味深长地问他和弘时会见四位旗主王爷的细节,弘昼思索片刻后,用“记不清”予以回应。
试问,为什么此刻弘昼会以一句“记不清”来敷衍雍正呢?
因为,此刻雍正问的那些问题都是送命题,比如那天弘时讲了什么?怎么做的?弘昼无论是如何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都不合时宜。
如实回答的话,雍正会进一步反问,既然你知道弘时已然有谋逆的企图,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制止甚至禀报上来。
如果说不知道的话,雍正反而会认为弘昼是在替弘时打掩护,那他是“同党”的嫌疑就更加洗脱不清了。
因为机敏如斯的弘昼已经感觉到,雍正早已经开始怀疑弘时,所以才找他来问话。
可能会有朋友继续产生疑问:既然雍正已经对弘时产生疑问,弘昼干嘛不坦率地向雍正揭发弘时的罪名,岂不是落个轻松自在。
其实,弘昼有他自己的考虑。
一、雍正对于弘时的处置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弘昼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原本弘昼就没有夺嫡的心思,因而他和弘时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弘昼仅仅只是想自保而已。因此,他并没有坑害弘时的需求和必要。
二、从兄弟情感而言,弘昼也没有加害弘时的动机,更不想在雍正面前落个坑害兄弟的罪名。
三、从长远来看,弘时此番躲过了雍正的严惩,甚至将来还取代了历成为了皇帝,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如果这一切真的实现了,那么今天弘昼向雍正告密弘时的罪行,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埋雷。
所以当下,对于弘昼来说,最为保险的回答就是“记不清”。
只有这个回答能够让弘昼彻底将自己置身事外,和所谓的“八王议政”风波撇得干干净净。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弘昼的一句“记不清”使自己永远处于“知道”和“不知道”的叠加状态,至于到底自己应该不应该知道,则要看接下来雍正的明确态度。在没有掌握雍正的明确态度之前,弘昼唯有用这个含糊不清的态度进行自保才是上佳之选。
也难怪八阿哥和十三阿哥都会称赞弘昼的智商要高过弘时和弘历,因为弘昼是掌握了“量子力学”的精髓啊。
不过,弘昼的这个支支吾吾的回答方式,其实也是在用一种非常含蓄的方法肯定了雍正的猜测——弘时早已经和八阿哥私下联盟,并参与策划了“八王议政”的阴谋计划。
至于如何处置弘时,您老看着办。
反正我一句瓷实话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