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逃亡途中突然想到了同宗的刘渊,便决定前去投奔他,希望他看在同是南匈奴子孙的份上,助他一臂之力,东山再起对付拓跋部。
等刘虎赶到汉国时发现大殿上坐着的不是刘渊,而是刘聪,刘渊的第四子。
(相关资料图)
原来就在这段时间,汉国发生了一连串重大变故。先是河瑞二年(310年),在位六年的刘渊崩殂,传位长子刘和。不久,四子刘聪杀刘和而自立。
因此迎接刘虎的就变成刘聪了,刘聪看在宗室的份上,收留了刘虎,封他为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利用他来牵制拓跋部。有了刘聪的支持,刘虎腰杆子一下子硬朗了起来,人也仿佛年轻了十岁,迫不及待地再次出兵攻打拓跋部的西部部落,结果又被郁律吊打了一顿,刘虎不得不狼狈退走。
此后的几年里,刘虎一而再再而三侵扰拓跋部,每次都被拓跋部击败,真正做到了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屡败屡战”,咬住拓跋部不撒嘴,就算被打肿脸也不松口,这种犯二的精神确定令拓跋部很无语。
不过上天不会再给他失败的机会了,第N次失败后刘虎急火攻心,急死了。他死后,儿子刘务桓即位,成为铁弗部的新当家人。刘务桓一上台便改变了老爹的策略,派人出使拓跋部,释放出和解的善意信号。
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去拜见汉国大将石勒的侄子石虎①,向他示好。石虎就封刘务桓为平北将军、左贤王,这是想两边通吃的节奏。
不过刘务桓在这部戏里的戏份太少,还没等他把台词准备好,他就突然病死了。刘务桓死后,围绕着接班人爆发了激烈内讧,先是他的弟弟阏陋头继承了汗位,不久刘务桓的儿子悉勿祈起兵驱逐阏陋头,自己抢到了汗位。但悉勿祈在位时间很短便去世了,他的弟弟刘卫辰②即位。
刘卫辰是刘虎的孙子,也是一个狠角色,但这人非常圆滑,一即位就派人前往拓跋部进贡,同时又派人向前秦皇帝苻坚示好。就这样刘卫辰在拓跋部和前秦之间左右逢源,脚踩两只船,首鼠两端,成为拓跋部最大的威胁。
刘聪即位两年后,发兵南下进攻洛阳,俘获晋怀帝北返,临走前屠杀洛阳官民三万多人,将洛阳城付之一炬,堪称西晋版的“靖康之变”。幸免于难的西晋群臣拥戴秦王司马邺为太子,西奔长安,成立流亡政府。猗卢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和刘琨商议,打算袭击刘聪老巢平阳(今山西临汾)救出晋怀帝。但由于刘聪防备严密,猗卢找不到机会,最终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国难当头,为了笼络猗卢,流亡长安的西晋朝廷先后加封猗卢为代公、代王,置官吏属员,食代、常山二郡。从此“代”这个名号便成为拓跋部的名片,后来拓跋什翼犍建国时毫不犹豫用了代这个国号,这就是十六国之中代国的由来。
猗卢对刘聪、石勒等人祸乱中原的行为非常愤恨,一心想扫平这场动乱。当然这都是表面的漂亮话,真实意图其实是想取而代之。
于是他下令全族备战,令行禁止,诸部民众经常因违背命令而获罪,凡应召而迟到的人往往被全族诛杀。
这种铁腕手段凝聚人心,提升战力的同时也为猗卢招来了致命威胁,甚至连他的儿子都公然抗拒他的命令。
猗卢的长子六修对父亲的铁腕手段极为不满,父子俩的矛盾日渐激化,甚至到了猗卢召见六修,而六修拒不奉命的地步。
“帝召六修,六修不至。”
猗卢的震怒可想而知,决心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儿子,亲自领兵征讨六修。一场大战下来,猗卢居然打败了,被迫乔装打扮流落民间,不久便含恨而死。
镇守外地的拓跋猗迤之子普根听说六修作乱,皇叔猗卢兵败身死,立即回国平叛,击杀六修,在部众拥戴下即位。
经此一战大批鲜卑人为躲避战乱南下并州,拉开了鲜卑族内迁的序幕。
普根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在位仅仅一个月便死了。他的儿子当时刚出生,还在襁褓中便被桓帝猗迤的皇后抱着即位,半年后也不幸病死,史书语焉不详,多半也是死于激烈的权力斗争。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经过一番动乱后,新的代王被部众推举上台。此人就是沙漠汗的孙子拓跋郁律,后来被尊为北魏平文帝。郁律早年在军中颇有威名,英勇善战,曾多次大败刘虎等人,横扫代北,声名远扬,史载“资质雄壮,甚有威略。”——《魏书•序纪》
郁律即位后一扫拓跋部多年的颓势,强势扩张。他的老熟人铁弗部趁他立足未稳之时发兵挑衅,被郁律一顿痛扁,打得满地找牙。此后郁律趁热打铁雄踞大漠,东西万里,势力极盛。
就在郁律东征西讨时,匈奴汉国却政变不断,动荡不安。先是刘聪病死,其子刘粲即位,不久为其部将靳凖所杀。刘渊族子刘曜平叛即位,期间杀害了被俘的晋愍帝,消息传到拓跋部后,郁律对大臣们说:
刘曜杀害晋帝,如今中原无主,莫非这是上天要赐给我吗?
这番话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郁律已经不满足于做草原之主,他的梦想是入主中原,做中国之主。从郁律后面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绝不仅仅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就在郁律为入主中原摩拳擦掌积极准备之时,又一起突如其来的政变使他的计划化为泡影。
政变的策划者不是别人,正是桓帝拓跋猗迤的皇后(此时已经是太后了)。太后见郁律深得民心,又热衷于南征,害怕郁律树大根深后会不利于自己的儿子贺傉(郁律的堂兄,拓跋猗迤的次子)。
思来想去,太后心一横,干脆发动政变杀害了郁律,诸部大人死者多达数十人,拓跋部又迎来了一次非正常的权力更迭。
郁律死后,太后立儿子贺傉为新主,因儿子年幼,太后自己临朝听政,拓跋部迎来了第一位女国主。太后刚一临朝便推翻了郁律的政策,派人和刘曜③议和,化干戈为玉帛,争取外部和平环境。
北魏建立后严格执行一项“子贵母死”的野蛮残忍制度,即儿子立为太子储君后,立即处死母亲,以杜绝女主干政的情况。
想必是吸取了这次政变的惨痛教训吧。
太后这一临朝就是整整四年,心有不甘的贺傉一直在苦苦等待着。
四年后太后终于恋恋不舍地将权力还给贺傉,贺傉因为是通过政变上台,所以人心多有不服,国中暗流涌动。为了安全起见,贺傉决定换个老巢。
他选择东木根山(今内蒙古兴和县元山子)筑城,将王庭迁到那里。第二年贺傉病死,弟弟纥那即位。石勒闻讯马上出兵打劫,这就很不厚道了,古代规矩“礼不伐丧”,人家家里死了人,敌国一般都会派人去吊唁,最差也要发封唁电,很少有趁机落井下石出兵攻打。
石勒对此不屑一顾,那是你们汉家腐儒的迂腐之论,我是胡人,听不懂。
注释:
①石虎:(295-349)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侄子。早年追随石勒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受封中山公,后晋封中山王。石勒去世后,石虎杀幼主夺权,自称天王。349年正式称帝,同年病死,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
②刘卫辰:(?-391)新兴虑虒(今山西五台)人,铁弗部首领。刘务桓第三子,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之父。兄长去世后,杀侄夺权,周旋于前秦、代国、后赵之间,反复无常。391年,偷袭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兵败逃亡被杀,其子赫连勃勃建立胡夏后,追谥桓皇帝,庙号太祖。
③刘曜:(?-329)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汉赵末代皇帝,刘渊从子。早年参与永嘉之乱,灭亡西晋,长期镇守长安。平定外戚靳准之乱后登上帝位,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前赵。大将军石勒起兵反叛,建立后赵,攻打前赵。329年,破长安,俘杀刘曜,前赵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