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地方的“钱袋子”也明显鼓了起来。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了上半年财税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多数省份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以4000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领跑全国;北京、四川、河北、湖北、河南、福建6省市则以超过2000亿元的水平线,位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0亿元,包含安徽、湖南、辽宁、陕西在内的12省市;西藏、海南、黑龙江等7省市则并列第四梯队。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看来,当前,我国减税降费持续进行,但从上半年来看,与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收入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保持较高增长,反映出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百姓“钱袋子”不断充实的向好态势。

“当前,主要收入来源保持稳定,三大税种平均增速超过20%,非税收入受到相应带动。此外,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提高,在稳定经济运行、平衡税收负担中发挥出积极作用。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各地财政收入保持了较高增速。”何代欣表示。

总体来看,各地财政收入保持了强劲增长,收入规模和增速不仅回到了疫情前的状态,而且呈现出新的积极态势;而在支出方面,各地仍然秉持着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重点发力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支出需求。

按照计划,下半年,各地将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发挥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不折不扣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地方收入明显增多

通过各地财政“账本”可以发现,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

其中,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的“钱袋子”仍然是最“鼓”的。

2021年上半年,广东财政收入继续稳坐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599.57亿元,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5.3%,与全省GDP两年平均增幅相匹配。

江苏位居第二,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47亿元,同比增长19.1%;排在第三位的浙江,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13.96亿元,同比增长24.9%;上海位居第四,上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31.51亿元,同比增长20.2%;山东紧随其后,位居第五,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00亿元;北京则以3254.4亿元财政收入位列第六。

这也是全国财政收入的第一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梯队中,财政收入质量普遍偏高,具体体现在税收占比较高,这意味着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在内的非税收入相对较少。

其中浙江财政收入“含金量”最高,税收占比达 85.6%,江苏达82.0%,广东为77.7%。在广东,今年上半年,税收增长22.1%,税收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江苏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至6月,江苏税收收入4631亿元,同比增长19.8%,有力拉动了财政增收。

天津上半年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3%。企业盈利状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月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44.9个百分点,九成行业实现盈利。

吉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年初以来,吉林持续加快项目建设、稳定工业运行、刺激消费复苏,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省收入增长的基础不断夯实。上半年,吉林增值税同比增长29.5%、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4.8%、契税同比增长25%,对税收增长贡献率总计达到75.8%。

下半年保民生

从地方公布的支出明细看,各地认真落实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财政支出坚持严管控、保重点,有力保障了重点民生领域和各项重大决策落地落实。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最高的湖北,同比增长14.9%,比2019年同期增长0.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继续保持在75%以上,充分保障了养老、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支出需求。

广东、浙江、山东、海南、贵州5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两位数以上。

相较之下,上海、北京、云南、黑龙江4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较低,均低于1%。

其中,黑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77.2亿元,增长0.4%。黑龙江财政厅表示,财政支出坚持严管控、保重点,有力保障了各项重大决策落实。严格管控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公车、会议、楼堂馆所等一般性支出;同时,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持续向重点任务聚焦发力。

吉林则是上半年财政支出中唯一呈现负增长的省份。吉林财政厅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1716.8亿元,同比减少18.2亿元,下降1%。从支出明细看,在其主要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等项目减少。

财政部部长刘昆对此直言,政府过紧日子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这是长期的方针政策,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这几年,国家的钱袋子确实越来越沉,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过紧日子更有重要的意义。”刘昆表示。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