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即兴写下《乌衣巷》,感慨东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那样的豪门士族,随着时光流逝都难免成为历史陈迹,都逃脱不了兴衰更替的命运轮回。谢安是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东山再起”的典故说的就是他,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及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正是凭借着“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赢得了东晋数十年的太平和发展,更使得陈郡谢氏家族迈入巅峰时期。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吴之璠”东山报捷图“黄杨木雕笔筒
【资料图】
以谢安在后方从容指挥东晋八万大军迎战前秦百万大军为题材的“东山报捷图”,是我国经典的传统故事。历代画家、雕刻家创作出无数“东山报捷图”艺术品,最著名的是清初雕刻大家吴之璠的“东山报捷图”黄杨木雕笔筒,如今已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本人收藏一件“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也活灵活现地铭刻着谢安在东山与友人沉着下棋、还有三位艺妓陪伴的神操作,谢安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优雅从容、处之泰然的超凡气度呼之欲出。
作者收藏的”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
大家都知道“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盖世神作《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时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羲之领着一众出身豪门士族的亲友,在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一场“曲水流觞”文人雅集,时年34岁的谢安也乐在其中,与王羲之等友人一起弹琴下棋、吟诗作画、畅饮放歌。谢安比王羲之小17岁,是王羲之的一个跟班小弟,谢安拜王羲之学书法,王羲之向谢安学弹琴,两人亦师亦友,常一起探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游山玩水等文人雅趣。
竹雕笔筒”东山报捷图“局部
东晋时期司马皇权几近“傀儡”,几大门阀士族各自把持重兵,类似于晚清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他们和司马皇室共同执政,形成了独特的“门阀政治”。在王羲之时代,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足见当时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权倾一时。而当时陈郡谢氏还不能与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等门阀士族相提并论,谢安能应邀参加兰亭雅集,主要还是因为父辈曾经做过琅琊王氏的幕僚、又与王羲之交友这层关系。
明”吴门四大家“沈周临摹的《谢安东山图》
王羲之万万没有想到,北方“五胡乱华”时的前秦国当时正迅速壮大,后来前秦王苻坚逐渐统一了北方,隔着淮河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并对势力衰弱的东晋王朝虎视眈眈。到公元383年,刚好是兰亭雅集后的30年,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秦王苻坚亲自率领指挥百万大军向东晋大举进攻,意欲灭亡东晋一统天下。王羲之更没料到,他的小弟谢安后来竟然当上宰相,还成了东晋军队迎战前秦大军的前指挥,并在生死之战“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挽救了东晋江山,保住了华夏文明,从而使得陈郡谢氏家族成为与琅琊王氏齐肩并称“王谢”的最显赫豪门士族。
谢安(落子者)正与客人沉着下棋
谢安,字安石,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少年时期,谢安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资,受到当权大臣王导和名士桓彝、王蒙等人的夸赞。他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成年后不仅没有踏入仕途,反而来到会稽东山过起了将近20年的隐居生活。当时在山水自然中陶冶性情是一种时尚,这些贵族文人受“竹林七贤”等魏晋风度的影响,崇尚道家天人合一、追求个性、顺其自然的思想。更有甚者,当时贵族文人豢养艺妓、携妓出游也成了时尚。
谢安也在东山豢养了一些艺妓,当然,那时的艺妓可不像现在的妓女,她们个个才艺过人,可成为文人雅士的心灵伴侣。当时,谢安的弟弟谢万任豫州刺史,是谢家地盘的守护人,但在公元359年,谢万北伐兵败后,被免为庶人。谢家面临全面崩盘的危机。相传有一位深谙谢安才能和气度的李姓艺妓还以死相劝,劝告谢安不要沉醉于隐居生活,应当“出山”施展抱负成就大业。直到41岁时,面对东晋危机、谢氏家族衰弱,谢安才结束隐居生活,踏上仕途,因而才有“东山再起”的成语典故。
两位信使策马飞奔报捷
在“淝水之战”前六年,即东晋太元二年(377年),时任宰相但没什么兵权的谢安审时度势,开始了抗击北方进犯的前期准备。当时的东晋,长江中上游由桓氏家族掌控,长江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平衡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他还“内举不避亲”,大胆提拔自己的侄子谢玄担当重任。在谢安的举荐下,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诸军事,镇守广陵(扬州)。此时,广陵和京口一带聚集大量逃避战乱的北方流民,谢玄到任后,选拔并收编了一些流民武装和原北府镇将,这些将士都曾身经百战,骁勇善战,谢玄将他们组建成一支精锐部队,称为“北府兵”。
闲适侍童子正在安静地端茶
两年后,已经统一北方的前秦攻破了江汉要镇襄阳,东晋岌岌可危。面对前秦军队的东进南下,谢安授意谢玄指挥五万北府兵在淮南一带四战四捷,击溃前秦军队,史称“淮南之战”,这也为后来他们面对“淝水之战”增强了信心。因此,谢安在“淝水之战”来临时仍从容镇定、四处游玩,并不是听天由命,其实他心中是有底的。
公元383年,面对前秦百万大军的大举进攻,在谢安的举荐下,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都督,率领八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淮河中游的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军顺江东下。谢安虽然身在后方的南京南郊东山(今江宁东山街道境内)别墅休闲游玩,而实际上他才是这场生死大战的真正总指挥。
当年10月18日,前秦王苻坚之弟苻融率二十多万先锋部队渡过淮河攻占了寿阳,不久,前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苻融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11月,东晋谢玄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奔袭洛涧,杀敌一万五千余人,揭开“淝水大战”序幕。之后,秦军紧靠着淝水(安徽寿县境内)西岸布阵,晋军进到淝水东岸,两军隔水对峙,“淝水之战”正式上演。谢玄用妙计大破秦军,秦军死伤二十多万。晋军一举收复失地。前秦王苻坚在逃跑中也被流矢射中,只带领少数兵马仓惶逃回北方。“淝水之战”后,谢玄继续率兵北伐,将东晋江山推进到黄河南岸,东晋国势一度大振,而前秦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苻坚被杀,北方再度四分五裂。9年后,前秦被鲜卑部落所灭,可谓“是非成功转头空”。
南京江宁东山是谢安为思念会稽东山而改名的
《晋书·谢安传》有一段精彩的记述:“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淝,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晋书》中的这段记述,将谢安在“淝水之战”时运筹帷幄、镇定自若、从容沉着的超凡气度和风雅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大敌当前,面对强敌压境、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谢安并没有显得惊慌失措,而是异常镇定从容,沉着冷静,他闲人一般在山中游涉,甚至还玩起了围棋赌墅的游戏。他的优雅从容、气定神闲,真可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信使快马飞驰送来前方大捷的喜讯时,谢安虽然心中大喜,却仍不动声色,沉着下棋。当客人问消息,谢安才慢慢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些都体现了谢安超凡的气度神采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又是他长期的文化薰陶与内在修炼养成的。谢安精深的文化修养与高超的治国治军能力,是东晋面临强敌仍能从容应对、最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的重要因素。
吴之璠”东山报捷图“黄杨木雕笔筒
历代雕刻家曾创作出无数“东山报捷图”艺术品,而最为著名的是清初雕刻大家吴之璠的“东山报捷图”黄杨木雕笔筒,已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吴之璠当年制成该笔筒后,被官员收下进献给了皇室,后乾隆皇帝慧眼发现并大加赞赏,还亲自写了一首御题诗,让人刻在这个笔筒上。该黄杨木雕笔筒,高17.8cm,口径8.5-135厘米,主题虽是反映“淝水之战”,却从谢安在后方东山(南京郊外)游玩下棋这一侧面来着力刻画的,具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感染力。整器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圆雕、阴刻等多种技法,层次清晰,雕工精湛,山崖松林布局妥贴自然,人物神态丰富多样、栩栩如生。尤其是谢安从容沉着、胸有成竹的风神气度呼之欲出,与策马疾驰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两组画面既相对独立,而情节上又互相呼应、连成一体,堪称绝妙!
本人收藏的“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高约20厘米,口径约为15-18厘米,在竹雕笔筒中算是器形硕大,虽落款为“三松”,但不太可能是明晚期竹雕大师朱三松的作品,从包浆皮壳、竹丝断点及制作工艺等来看,应为“寄托款”,或为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仿制品,大概率是仿照清初雕刻大家吴之璠的“东山报捷图”黄杨木雕笔筒而制作的。自古以来,竹子在文人眼里为“虚其心,坚其节”,因而“供我文房,与共朝夕”,那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正是文人雅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
作者收藏的”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局部
这件竹雕笔筒同样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圆雕、阴刻等多种技法,错落有致,布局巧妙,雕工精湛。画面以山崖屏障为界,一侧山崖幽林,古松虬曲,浓荫如盖,“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两人围棋对弈,一人旁观,谈笑自若,谢安头戴披肩风帽,长袍大襟,为晋代文人隐士打扮,身体前倾,沉着落子,俨然胜券在握;还有三位艺妓身着长袖长裙手持如意、团扇、拂尘(也有说是乐器)站在一旁顾盼私语,一侍童子正向这边端茶;另一侧树高林深,峡谷重叠,但闻马蹄声声,两位信使正策马急驰,高举旌幡,喜不自禁,似迫不及待要传递前方的捷报……
整器松石构图和人物刻画层次分明,刀法娴熟,犀利洒脱,巧夺天工。雕刻师舍弃了“淝水之战”激战的场面,而以报捷的两骑与下棋的谢安相联系,把棋枰隐喻为战场,通过激烈与悠闲、动与静的强烈反差与对比,极力表现谢安的沉着自信和超凡气度,有“尺幅之内寓千里之势”。
这里再来探讨一下“东山报捷图”中的艺妓形象。前文已说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文人豢养艺妓、携妓出游是一种时尚,艺妓成了贵族文人清谈献艺、社交活动时的一道靓丽风景。都说“魏晋风流”,谢安便是代表人物之一。
南京江宁东山当年有谢安的东山别墅
唐代大诗人李白极为推崇的古代文贤当属谢安。李白诗作中涉及谢安的不下30首,只要受到仕途的委屈,李白就会想到谢安,并常常用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鼓励自己。李白曾携艺妓到谢安墓上祭奠,还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东山吟》,道尽了人生的悲凉:“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明代画家郭诩的《东山携妓图》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山携妓图》,是明代大画家郭诩创作的纸本墨笔画。该画以谢安归隐绍兴会稽东山的故事为题材,图中谢安清须飘洒,气宇轩昂,三个艺妓云发高耸,缓步随后,长裙宽衣,是明代文人画中的仕女形象。1480年,明代“吴门四大家”之首沈周,在看到前辈画家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时非常欣赏,赶紧提笔将其临摹下来,这幅画也是描绘谢安携妓穿行于嶙峋怪石和古松之间的场面,只见谢安头戴披肩风帽,手拿拐杖,步履轻盈,风度飘逸,前方白鹿牵引,歌妓左右相拥,简直比神仙还快活!
斯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
到明代晚期最为著名的竹雕嘉定派代表人物“三朱”(朱鹤、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在创作题材上自然对“东山报捷图”和“东山携妓图”比较熟悉,他们都曾制作过这类题材的竹雕艺术品。而清初的雕刻大家吴之璠又是竹雕嘉定派的代表人物,相传吴之璠的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就是在传承朱三松竹雕“东山报捷图”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完善并精雕细琢的。(文/徽京玩家)
作者简介:徽京玩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收藏玉器、金铜器、古典家具、瓷器、印砚石、紫砂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