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笔记最早写于2022年2月24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关于宋义的“一语见幸” 

宋义因为说了一句话,得到楚王的赏识,暴得高位,这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刘邦可以直接破格提拔韩信,一下子把他提到大将军的位置,那是因为刘邦能够撑得住他

但是,楚怀王没有资格把宋义拜为上将军,因为他自己还得靠项羽撑着。

楚怀王想培育自己的势力,封宋义为“卿子冠军”,卿是士大夫,子是子爵, 冠军就是第一,这个位置很显眼,这直接把宋义拉向火坑了

我们提拔人要格外注意避免“一语见幸”

有时候必须考量 资历

因为一来他不一定有真本事。

就是他原来的位置,比如销售干的挺好的,能做业绩,但是,一旦提拔到很高的管理岗位上来,那么他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不是真的有,是不确定的 

这可不是凭他说了一两句话就能顶的了的,还需要从细节判断出他是不是有这个潜力。 

二来是他没有群众基础,不能服众。

楚怀王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

所以提拔宋义,基本上属于空中楼阁,虚的很,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02,“先入关中者为王”

当时,秦军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很多将领都不敢西进。 

当时只有项羽愿意去,他是想要为项梁报仇。

估计当时以刘邦那点实力估计也不敢去,但是为了脱离项羽的掌控不得不去,于是跟楚怀王建议:

西进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呢都不愿意动,不给点激励肯定不行的,不如给个承诺,先攻入咸阳者为王。(影视剧《楚汉传奇》里面有镜头)

不知道这个建议是不是刘邦说的,但对刘邦来讲是大利。刘邦在大略上面确实高别人一筹。

这个点印证了一句话,有的人做事,有的人做市场,有的人思考问题,从势开始。这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思维差异。

03,关于楚怀王与项羽之间的关系说明, 君臣之间只有名分是不够的,天之所秩,性之所安,情之所顺,缺一不可。(企业主也得思考这一点)

楚怀王就是项家推出来顺从民意的,并不是真的让他当王。

反过来思考君臣关系,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老板不可能仅仅用利益而留住一个人才,只要他稍微有点本事,他还需要名分,还需要舞台,需要“人上人”“自我价值的奉献”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分子。

所以,完善的薪酬绩效机制,还得有晋升通道,包括股权激励机制。从刚开始的绩效,再到虚拟股,再到注册股,再到创业股激励,集团股激励,上市前的期权激励,公益项目的参与等等。名,责,权,爱心参与等都得慢慢给予。

比如华一的高级讲师,他们会捐赠希望小学,有的会留下他们的名字。企业在为社会做贡献,企业高管也跟着为社会做贡献。一家愿意在自己好了之后,能想着为社会,为国家承担责任的企业,一定是有“文化内涵”的企业。那么,这里面一般是老板带头行动。

04,彭越治毛贼,杀一个人,就把他们治成了正规军。

彭越原本就在江边打鱼为生和兼职做山贼,后来一帮年轻娃子来找他,请他做头领。 

他推辞不过就出来领兵,第一件事情就通告明天什么时候集合,迟到的斩, 第二天有人不重视,他就把最后来的杀了。队伍一下子从各个吊儿郎当的样子变成了正规军的气势。

领导力有两种,仁爱的领导力和恐怖的领导力。

李靖说过: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自己的主将要比敌人更可怕,冲向敌人还有一线生机,不听将令,必死无疑。

彭越就用了这个恐怖的领导力。

慈不掌兵。所以既要有菩萨心肠,又必须有霹雳手段!

05,刘邦招降宛城,南阳郡守出城投降。

这与项羽就形成鲜明的对比,项羽基本上是一路杀过去,规定的时间不投降,破城之后就屠城。

这个招降的事情给到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启发。

或者讲在顿悟的层面,他能看到更高的的维度:这些人为什么要打仗?他们为什么要死守?

这是“自问”,很有意思,这个行为能够让人找到事物发展规律的本质

刘邦就是这样一步步前进的

当年教员带着夫人回到老家,边养病边办农民夜校,后来思考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的革命与俄国的革命不一样, 中国革命的重点在90%以上受压迫的农民,而农民的根本在于土地。分土地是撬动整个环节的核心。这个问题他看的最深最透, 其他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要等到很长时间后才能明白这个点。

刘邦也因为这个思考,后面在入咸阳之前连破多个城池,到咸阳的时候,能够与咸阳人民约法三章。

雄才与大略,大略胜于雄才。

所以,在知中行,也在行中知

大人物都有一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