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年,75岁的孝庄病逝,康熙刚走出孝庄的寝宫,便下令将太皇太后生前喜欢居住的那5间寝殿给拆了,棺椁也不许下葬。而一刻钟前,他还在为皇祖母的死感到悲痛万分,捶胸顿足,泣泪不止。
孝庄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本名布木布泰,她一定是美丽的,特别的,所以一生绯闻不断。
提到孝庄,总免不了要想到他和多尔衮的桃色新闻。多尔衮不仅自称“皇父摄政王”,甚至还经常出入皇宫内院,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重要的是,孝庄在临死前特意嘱咐皇孙,不想惊扰太宗(皇太极),所以不与其合葬。仅此一点,又被后世揣测为,是孝庄的难言之隐(因为她已下嫁多尔衮)。
且不论多尔衮与孝庄之间花边故事的真伪,就拿皇太极曾让她去劝降明朝抗清名将洪承畴来说,当时,皇太极先后派出多少汉臣去规劝,都没能使洪承畴低头臣服,甚至以绝食抗议。
而孝庄却毛遂自荐,亲自喂其参汤,谁能想到,这一勺勺的参汤下肚,加之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竟然真的让洪承畴归降了。不过,关于这个故事也衍生出了诸多版本,孝庄的人生也就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1644年,在经历了多尔衮和豪格的皇权之争后,6岁的福临(顺治)登上了帝位。这时,孝庄做了一件事,也逐步让他们母子之间离心离德。
当初,孝庄从科尔沁来到皇太极身边,是由哥哥吴克善一路护送。为了加强且稳固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位,孝庄安排吴克善的女儿嫁给了福临,成为了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
只是,这位皇后性格泼辣、生活奢靡,让福临深感厌恶。这第一段婚姻,就在福临的坚持下废了后,这是孝庄和福临的妥协。或许,此时的福临心中尚有一丝窃喜,没成想,孝庄又趁热打铁地安排了第二个博尔济吉特氏进了宫,成为了顺治的第二任皇后。
这位皇后是前任皇后的侄女,依然来自科尔沁。这是孝庄为了消除儿子废后的不利政治影响,与蒙古之间的再度联姻。此时,大清开国不久,政局不稳,孝庄的作法体现了隐忍的政治智慧。
遗憾的是,孝庄这位太后懂政治,可是她的儿子却不领这个情。他不爱这两位皇后,多半因为她们是母亲所选。所以,当董鄂妃出现后,福临便将满腔的热爱孤注一掷。为此,他三番五次要册立爱妃为后,都遭到了孝庄的拒绝。
这一次,他们母子的关系越发紧张。以至于孝庄病重,福临甚至不肯去探望一下。直到董鄂妃早亡,福临又以皇后的礼制厚葬她,此后母子关系才算破冰。
福临与母亲的隔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多尔衮的摄政。
福临继位时年幼,朝堂内外一应事务便是由孝庄打理。多尔衮虽然掌权,但他无子,于孝庄而言,她只需要稳住多尔衮,就保住了自己的儿子。在面临着多尔衮的铁腕手段时,孝庄选择的是隐忍不发。私下里却韬光养晦,极力拉拢其他权臣。
福临厌恶这种无法亲政的感觉,也不理解母亲的付出。在多尔衮死后不足百天,其政敌就整理出他多达14条的罪状,以至于被毁墓掘尸。
倘若没有孝庄的默许,这事能成吗?在皇权面前,任何小利都要让路。那一刻,福临懂了母亲的不易。
尽管儿子很叛逆,好在孝庄培养了一个有志向且极其孝顺的孙子。她将积累的治国安邦的理念,全部倾囊相授。
1661年,8岁的玄烨(康熙)登基。此时,朝政把持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索尼托老在家养病,遏必隆装聋作哑,唯有苏克萨哈与鳌拜争斗不休。
为了平衡权力,是孝庄做出的决定,与索尼达成了协议,迎娶索尼的孙女为康熙的皇后。索尼这才在临终前,奏请辅政大臣该还政于康熙。可以说,孝庄这一步走得极具智慧。
幸运的是,孙子远比儿子要听话的多。玄烨自小喜欢读书,孝庄曾心疼地对他说:“天下哪有你这样的人,明明贵为天子,却像学子一般苦读?”
在孝庄的培养下,玄烨也得以逐步成长。她是祖母,更是恩师,是他的一面镜子。因此,他尊崇孝庄为“宫中尧舜”。
1687年的冬天,74岁的孝庄病重,玄烨日夜陪伴,亲自侍奉她服药,内心极度焦虑。一向专注于国政的他,甚至提醒内侍,非大事要事不准打扰。
眼看祖母病情丝毫不见好转,玄烨又下旨赦免了犯人,希望以此为祖母祈福。而后,还亲自带着百官徒步登上天坛,为祖母祈祷延寿。
到了晚上,玄烨就在孝庄耳畔,为其诵读祝文,声泪俱下地回忆祖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甚至表示:“愿意减朕之寿命,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闻者无不感动泣泪。
饶是如此,玄烨依然留不住孝庄。
孝庄临终前表示想与儿子安葬在一起,这也给玄烨留下了一个难题。顺治的清东陵已经占着最好最大的位置,而康熙的陵寝已经在建,显然没有孝庄的空位。为此,玄烨只好将这个事搁置了整整37年。
当然,他也不是单纯让孝庄的灵柩停着,而是将她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中,最喜欢的五殿全部拆掉,在清东陵的墙外又搭建了一座安奉殿以供养。直到雍正继位后,才为孝庄改造了一座皇后陵。
她虽身份尊贵,却从来不会因此而奢靡。孝庄的勤俭,培养出了康熙的良好品德。而她的韬略智谋,也让康熙成为了一代明君。
孝庄作为优秀的政治家,却能做到掌权而不恋权,这才是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