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当年对这个女人可谓是一见钟情,不顾她的已婚身份,坚持娶她为妻,婚后甜宠十几年。然而曹丕登基的第二年却将她赐死,而且对她的尸体极尽侮辱,令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也就是用头发遮住脸,将米糠塞进嘴里,让她在阴间没脸见人,也无法开口说话。这又是为什么呢?
她就是曹丕的妻子文昭皇后甄氏,民间也称其为甄宓。其实她的名字并不叫甄宓,后人传她和曹植的绯闻,以曹植《洛神赋》中洛水女神名宓妃杜撰出了甄宓这个名字。
甄氏的祖籍在中山无极,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她的祖上出了个凤凰男叫甄邯,甄邯找了个让他少奋斗20年的老丈人,孔子第十四世孙、博山侯孔光。在老丈人的运作下,甄邯和族中子弟入朝为官,得到大汉权臣王莽的重用。甄邯封官拜爵,出任太保,执掌天下兵权,他的三个同族兄弟也做了大官。无极甄氏从此一跃成为当地的豪门望族。
【资料图】
甄氏的父亲甄逸曾经担任上蔡令,但他在甄氏3岁时就去世了。因为有显赫家族的庇佑,母亲把她和两个哥哥、四个姐姐拉扯大也并不算艰难。甄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她本身聪敏好学,孝顺亲和,所以美名远播。
后来著名的相士刘良为年幼的甄氏相面,称其长大之后贵不可言。这事被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听说了,袁绍素有称帝的野心,因此他就相中了甄氏,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氏为妻。不久袁绍就任命袁熙为幽州刺史,甄氏没有跟去任上,而是留在邺城替袁熙侍奉母亲刘氏,就这样甄氏与丈夫袁熙开始了异地恋。
袁绍在官渡之战被曹操打败后抑郁而亡,很快在公元204年,曹操就攻占了袁绍家族的老巢邺城,他的儿子曹丕先进城。到了袁绍家,曹丕看到一个少妇披头散发地躲在袁绍之妻刘氏身后哭泣,询问得知这是袁熙的妻子甄氏。曹丕上前帮她挽发擦脸,一顿捯饬之后才发现她容貌极美,于是一见钟情,转头就去向曹操汇报,说自己要娶媳妇,得到了曹操的允准。
袁绍的妻子刘氏为了保命,也想讨好曹丕,她也主动成全儿媳甄氏和曹丕的婚姻,就这样还没有和袁熙离婚的甄氏就风光大嫁,成为曹丕的正妻。两人婚后感情很好,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夫妻和美不说,甄氏与公婆也相处得非常好。
有一次曹操带着曹丕的母亲卞夫人出征,途中卞夫人生病了,甄氏听说以后担心得直上火,吃不好睡不好,嘴上起大泡,赶紧写信探问病情。
过了几天,下人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还不信,觉得是下人故意安慰她,反而更加担忧。直到收到卞夫人的回信,说身体已经好了,甄氏才终于放心。等到大军回邺城时,甄氏老早就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时激动得流下眼泪。卞夫人也感动哭了,一个劲儿地安慰甄氏,说自己只是有点不舒服,不是什么大病,不要担心。还对周围的人感叹甄氏真是个孝顺的儿媳妇!
曹丕做世子的时候,曾经宴请文学属官们,按照习俗,甄氏作为曹丕的妻子应该出来拜会客人。甄氏出来拜见时,在座的宾客都对她低头行礼,只有一个叫刘桢的人不礼貌,不仅不拜,还平视她。这件事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为了维护儿媳妇甄氏,严厉地处罚了刘桢,将他定为死刑,后来改为发配到采石场作苦役。甚至连宴席上坐在刘桢旁边的好友吴质也吃了瓜落,由于当时没有劝诫刘桢而被贬官。
曹操死后,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曹丕当了皇帝,就面临立谁为皇后的问题。大臣们就说了,您的嫡妻甄氏出身显贵,贤良淑德,又为您生了一儿一女,立为皇后不是理所应当么?
然而曹丕可不这么想。
当时曹丕后宫有好几个女人,除了甄氏,还有后来曹操给曹丕纳的郭氏、李氏、阴氏,以及汉献帝禅位后送上来的两个女儿。
都说七年之痒,甄氏与曹丕结婚10多年,肯定也腻了。况且后院里的另一个女人,在曹丕后来的生命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曹操有二十五个子嗣,其中能上得了台面的有五个: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当时曹操比较看好的两个是长子曹昂和小儿子曹冲。
曹昂早年随曹操征战宛城军阀张绣时阵亡了,按理说该轮到次子曹丕了,但是曹操更加偏爱小儿子曹冲。没错,就是曹冲称象的那个曹冲,他是个神童,而且秉性仁厚,但曹冲十三岁时生病去世了。
曹冲死后,曹操曾经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曹丕心里也是有数的,如果曹冲没死,继承人之位必然轮不到自己头上。
曹冲去世后,能与曹丕一争高下的只有曹彰和曹植,但其中曹彰善于军事而不善于政务,为人比较刚毅,不适合当曹操的接班人,所以如此一来,曹丕的竞争者只剩下一个曹植了。
曹植与曹丕是同母兄弟,都是卞夫人所生,但在储位面前没有情义可言,再加上曹操立储态度摇摆不定,曹丕、曹植兄弟俩各自结党,互相倾轧,剑拔弩张。
曹植的拥护者杨修出身东汉名门,且智谋过人,当时又是曹操的主簿,能获得很多内部消息,在他的帮助下,曹植在这场争夺战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但是后来都知道,历史上曹丕成了最后的赢家。那么他是怎样扭转局面,最终夺得世子之位的呢?
除了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辅佐,还有一个女人的谋略起了很大作用,这个女人就是郭女王。
郭女王出身小官之家,父母早逝,但她从小貌美才高,长大后被选入东宫。虽然她比曹丕大3岁,但还是凭借美貌和智慧获得了曹丕的喜爱。
郭女王和甄氏都是有智慧的人,但前者显然更胜一筹。在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战中,郭女王扮演了一个谋士的角色,她为曹丕献上不少良策,正是多亏了她的筹划,曹丕最终才能夺位成功。
曹丕做了世子以后,也十分感激郭女王的帮助,对郭女王更是宠爱有加。郭女王的弟弟当县吏的时候贪墨了官府的布匹,侵占国有资产按当时的律法应该判死刑。曹丕罔顾律法,多次写亲笔信向负责此案的官员鲍勋说情,请他赦免这个小舅子。鲍勋也不敢扛这个雷,想来想去还是公事公办,把案子上交了。曹丕于是怀恨在心,找人参了鲍勋一本,将他罢免。
曹丕十分宠爱郭女王,登基之后就想要册封郭女王为皇后。但是由于郭女王出身比较低,还没有生育子女,所以朝中大臣们不同意。曹丕碍于压力,只好先册封郭女王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是当时的诸妃嫔之首。并且还大肆赏赐郭女王的家人,给他们加官晋爵。
郭女王手段高超,深谙宫斗之精髓,虽然非常受宠,但举止依旧谦恭谨慎,勤俭节约,对曹丕的母亲卞太后极为孝顺。后宫嫔妃犯错时,她则总是帮着弥补掩盖,每当曹丕责问起来,她甚至为了帮这些嫔妃求情而向曹丕跪拜,所以六宫嫔妃都很敬服她。
反观甄氏,由于身患疾病留在邺城,与曹丕相隔两地。听闻丈夫与新欢情深义重,孤独寂寞之下,就对曹丕的怨怼,说了一些抱怨的话。
曹丕最厌烦这个。他曾经有一位妾侍任氏,由于任氏性子急躁,不够温柔,说了一些怨恨曹丕的话,曹丕就把任氏驱逐出门。
甄氏是曹丕一儿一女的生母,驱逐也没用,将来自己的孩子掌权之后还会把她接回来。但是不惩罚她自己又难消气,于是公元221年曹丕就派人去赐死她。
面对赐死诏书,甄氏非常平静,她写信将儿子曹叡托付给曹丕的嫔妃李氏抚育,然后就自杀了,终年三十八岁。
要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还有孩子,大众普遍认为曹丕也不一定就这么狠心,非要置甄氏于死地。这当中肯定有郭女王的手段。甄氏作为嫡妻,是郭女王封后之路上的绊脚石,当然要被剔除。
甄氏死前将儿子曹叡托付给李氏,但是郭女王一顿操作就把曹叡抢了过来亲自抚养。一个扮演慈母,一个扮演孝子,俩人在曹丕面前演了一出母慈子孝,曹丕看了也很放心。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甄氏的儿子曹叡即位,也就是魏明帝。曹叡继位后立马撕破脸,逼问郭女王陷害自己母亲的事。郭女王是怎么回答的呢?“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为什么责问我?你应该去怪罪你的父亲!”
其实这话也许才真正道出了甄氏之死的本质。早在曹操为儿媳甄氏出气,惩治了宴席上对她不敬的刘桢和吴质的时候,就已经为甄氏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了。因为刘桢是曹丕的拥护者,而吴质更是曹丕相当亲密的朋友。这场宴席,这个结果,其实对曹丕来说是相当尴尬的。从这时候起,曹丕对甄氏就产生了一丝微妙的怨气。
后来曹丕移情别恋郭女王,登基后想立郭女王为皇后。甄氏如果没生下曹叡,那么把她打入冷宫也就是了。但她生下了曹丕的嫡长子曹叡,连曹操都非常看重这个长孙,当时除了曹叡,曹丕也没有更合适的儿子能胜任这个储君之位,曹丕不能放弃曹叡。如果不立曹叡的生母甄氏为皇后,又让甄氏活着,那就是个定时炸弹,对于后宫甚至前朝都是极不稳定因素。
不过曹叡显然无法看透这一点,就算看透了也没用,他的父亲曹丕已经死了,如今只剩下郭女王一个人可以承载他所有的怨恨。郭女王此刻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纵使她智计无双,也无法走出这个死局,最终还是暴毙了。
曹叡下令将郭女王“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也算是为母报仇了。
甄氏被曹叡追尊为文昭皇后。曹叡非常怀念母亲甄氏,经常派人到她的陵墓前祭祀,还专门为她在洛阳修建寝庙。除了给予母亲死后哀荣,还让母家亲戚入朝为官,赏赐他们的财物加起来高达上万两白银。
甄氏的父亲甄逸早逝,曹叡只好追封这位没见过面的外祖父为安城乡敬侯,封地在中山国魏昌县安城乡,食邑一千户,由他的孙子甄像承袭爵位。
公元230年,甄氏的母亲敬侯夫人张氏病故,曹叡不顾大臣劝阻,坚持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外祖母的葬礼,还下令朝中文武百官全部陪同送葬。
后来曹叡又觉得母亲甄氏的陵墓地势太低,于是派自己之前提拔的表兄弟甄像把甄皇后改葬到朝阳陵。
是帝王权术?还是宫斗争宠?后世已经无法准确描述曹丕当时的想法了。只是可惜甄氏一代美人,三十八年的短暂人生中,幸福太短,悲哀太长,即使容颜绝世,倾国倾城,也不过像所有普通女子一样,最终化作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