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265年取代曹魏后,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短短20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元气大伤,不久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天下大乱,西晋很快宣告灭亡,而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伏笔,那就是司马炎传位不正,气死最佳继承人司马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得国不正,没有威信,不得不更加鼓励奢侈+大封宗室子弟+迎合世家大族,这三条都沾了,西晋一开始基本就和明末没区别了,后来东晋还能续简直是得益于当年世家大族还算是武德充沛,要是按照后来宋明理学家们的德行,更完蛋。

何况,连家族内部传位也不正,司马攸可是景王司马师嗣子,当年因为司马师去世时没有亲儿子再加上嗣子司马攸年幼(10岁)不能当权臣,才给了司马昭,何况司马攸也是司马昭血脉亲儿子,这样的大宗(司马师)嫡子+亲上加亲(司马师嗣嫡长子,司马昭真儿子),都不能继位,而且司马昭死后不能继位,司马炎时代还是不能,最后被司马炎气死,让一个傻子司马衷继位。

别说司马炎是开国皇帝所以他可以随便选,司马氏的“晋国”是他爹司马昭建立的,司马昭才是始受封,何况这国怎么来的心里没数?

司马昭一念之差(司马师死时司马攸年幼不能继位,司马昭死时,司马攸可已经18岁了),岂不谬哉!

后来贾南风杀太后太子和八王之乱,他们这些乱臣贼子不害怕死去的武帝的灵魂也就很正常了,毕竟,武帝当年也辜负了死去的伯父和亲爹司马师司马昭,也不害怕他们的灵魂啊。

晋武帝自己就是乱臣+贼子,篡魏国皇位是为乱臣,违背父亲母亲的心愿(父亲司马昭:天下本景王之天下……此桃符座也……不可重复汉文帝淮南王,魏文帝陈思王故事。母亲王元姬:桃符性急,汝为兄不慈,日后不可相逼)是为贼子,也就别怪子孙是乱臣贼子了。

何况就算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司马氏的篡位和平吴功臣们(比如贾充,羊氏家族,张华)都不是绝对支持司马炎,确实当年多数重臣在司马炎和司马攸争的时候支持司马炎,但这是因为司马炎毕竟是司马昭长子以及司马攸还是年少。

当年的支持甚至都是有隐含条件的:司马炎死后,要把位置还给司马师的嗣子司马攸,不信看后来,司马攸和司马衷争的时候,多数重臣选的就是司马攸。

之前有一次司马炎病重的时候就想传召司马攸进宫,有人建议贾充,贾充不置可否,后来司马炎活过来了就没有召,但事后贾充并没有上报司马炎惩罚那些建议召司马攸进宫的人,他是什么心思可见一斑,至少在武帝和齐王之间是中立态度,而皇帝和一个亲王之间你中立,无疑就是不完全认同皇帝。

而且这里面甚至包括当年是司马炎少年好友,给司马炎赞划,帮助他挤走司马攸,获得司马昭继承权的羊琇和司马炎的好朋友曹志(他是曹植的亲儿子,大概比司马炎大10岁,是司马炎的好兄弟),羊琇在司马攸和司马衷之间,明确选司马攸,而且在武帝要赶走司马攸就国的时候,拔剑要杀司马衷母系的亲戚,还去武帝那里哭骂说不能让司马攸走,最后他也被司马炎活活气死了。

曹志则是从晋帝国的长远利益着想(他一个曹魏宗室,居然为晋朝长远利益着想,可见他和司马炎的友谊是真深,两个人好到能不拘礼节,一起喝酒,同榻而卧那种程度),劝司马炎说“你看看当年我们家,文帝曹丕不信任我父王曹子建,结果就少主辈出,最后大权旁落,要不然陛下父祖和陛下能当上皇帝?我能和你成好哥们?陛下啊,今天你不信任司马攸,就像当年文帝曹丕不信任我父亲!将来你那个傻儿子,能有我这样的好哥们和羊氏这样的忠臣吗?”

大实话说到这种不惜掰扯自己命运和司马家如何能乘虚而入的作死份上了,好比赵普劝赵匡胤削弱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说符彦卿石守信是我哥们必不负我,赵普气得说大实话: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你还是周世宗的哥们呢!

但不同之处是赵匡胤并没有大怒,而是恍然大悟,去杯酒释兵权和削弱藩镇了。而司马炎直接杠精上身,无能狂怒(强行自我安慰说司马衷不是白痴),还是要立司马衷这个白痴为太子,而且为了逼迫贾家,羊家,张华,曹志支持,司马炎居然把张华曹志外放了,还让贾充把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衷(大祸从此开始)。

道理很简单:你司马炎获得司马昭继承权可以,但你不能获得司马师继承权,不能永远你家霸着司马氏族长吧,何况司马攸既代表司马师也代表司马昭,因为司马师死时他未成年,所以后来他也管亲爹也叫爸爸,没有宋明议礼那么乱七八糟。当然司马攸死后肯定还是司马师的宗法儿子。

如果司马攸继位,大概率根本就不会有八王之乱。

而且司马攸如果继位,也并不是宋太宗那种“天下是他大哥打的,他大哥有智力正常的儿子,他是无理取闹,事后追认出金匮之盟”的兄终弟及。

按照功劳,天下是司马师司马昭篡的,这两兄弟和司马攸的关系比和司马炎更亲近;按照宗法,天下是司马懿嫡长子嫡长孙的天下,司马师才是嫡长子,司马攸才是嫡长孙,按宗法上,他才是嫡长,司马炎是小宗,是堂弟(虽然年龄更大)。

而司马炎要赶走司马攸,强行立傻儿子司马衷的时候,世家大族大臣们和宗室的反应(90%都一致反对)充分说明了司马攸可以是正统这一点。

而如果没有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也会因为西晋朝廷仍然保有很强的军事实力而大大推迟,而且司马攸并不是什么傻白甜,他是有政治洞察力的,当年他就建议司马炎杀了在洛阳当人质(可不是在软禁中,而是做太学生和官员)和留学的青年刘渊(五胡之首),结果司马炎不听,唐太宗后来都吐槽说简直岂有此理。

曹志在司马炎不听,坚持驱逐司马攸和立白痴太子以后,曾经感叹说:“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晋朝之隆,其殆乎哉?” 意思就是说我看你大晋是不长久了。

当然,司马炎一系虽然挤走了司马师一系(或者说司马攸一系),也还是没能永远霸着司马氏族长和皇帝宝座,后来东晋无论是司马睿也好,司马伷子孙也罢,反正最多是司马懿子孙,不是司马炎子孙,还不如司马攸和司马炎亲呢(司马攸按血统可是司马昭的亲子)。

以及,当年司马懿背叛曹睿忍死之托:曹睿病危,撑着等到司马懿连夜回到洛阳,才咽气,临终前拉着曹芳的手给司马懿,说太尉要保住我大魏江山,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像祖孙一样亲近,司马懿哭着说“当年文帝把陛下托付给臣等,正如今天陛下把太子托付给老臣”。

结果呢?高平陵之变,夷曹氏,夏侯玄三族,司马昭之心……。所以说,后来司马师司马昭王元姬都把司马攸托付给司马炎,不仅仅是如当年曹丕曹植故事,更是如当年曹芳司马懿故事啊!

只不过这一次司马炎司马攸是亲兄弟罢了,但曹丕尚且能容忍曹植比自己晚死,临死前并没有气死或者赐死曹植,而司马炎却逼走和气死司马攸以及大量忠于帝国,为了司马氏全族而反对司马衷继位的大臣,那就是活该,没什么可说的。

可惜了这皇位,可惜了这天下,可惜了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之乱中死去的千万百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