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初,刘备亲率大军向镇守汉中的曹军大将夏侯渊所部发起进攻,刘备麾下老将黄忠大发神威,于定军山临阵斩杀曹军主将夏侯渊。
(资料图)
而当刘备得知夏侯渊死后,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很郁闷的说了一句话:“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在《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注引《魏略》的记载中,对这句话还有一个前提说明:“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
这是在说,刘备认为夏侯渊的部下张郃比夏侯渊本人更厉害,杀夏侯渊却没能解决掉张郃,他觉得很遗憾。
事实真是如此吗?刘备为何要贬低杀夏侯渊的意义?夏侯渊该不该杀?本文就具体聊聊这个事。
一:杀夏侯渊的意义不如杀张郃?
要说杀张郃的意义和价值大于夏侯渊,我个人觉得是个笑话。
史书中说刘备忌惮张郃,但实际上,根据史书中记载的汉中之战前后的战况来看,这种忌惮恐怕也就是口头说说而已。
早在建安二十年,刘备在荆州跟孙权搞定“湘水划界”后,率军回师成都,中途下令张飞出击,张飞只率万余精兵就把深入巴郡的张郃部给击败了,把他赶回到了汉中。
张飞偏师都能打败张郃,刘备亲率大军前来,还会怕他?
有部分三国爱好者分析,刘备是因为夏侯渊虽死,张郃却在,他纠集残余曹军还在坚守,汉中到底暂时没有拿下,所以刘备很遗憾。
这种遗憾其实也不存在,夏侯渊为什么会战死?《三国志·魏书九·夏侯渊传》中是这么记载的:
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这段记载说明,夏侯渊和张郃是分兵拒敌,但张郃快扛不住了,夏侯渊分出部分兵力去援助张郃,导致自己这边兵力不足,被黄忠抓住了突袭的机会,把他干掉了。
这证明刘备能打赢张郃,有夏侯渊给张郃当后盾的时候,刘备都能打得张郃需要救援才能顶住,夏侯渊死后,收拾张郃很难吗?无非多费点时间而已。
这是从汉中之战前后的战况分析刘备并不惧怕张郃。
至于张郃和夏侯渊的地位,基本不用比,张郃虽然位居“五子良将”之一,可怎么也比不得“诸夏侯”。
夏侯渊是谁?曹操的发小,创业伙伴,夏侯渊的妻子是“太祖内妹”,夏侯渊的儿子娶了曹操的侄女,夏侯渊年轻时还为曹操顶过罪,“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
无论怎么看,夏侯渊的地位和战死的意义都不是区区一个张郃能比的。
但刘备遗憾夏侯渊战死,且说那句话隐隐约约有埋怨黄忠不该杀死夏侯渊的真实心情是存在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表态?
二:不杀夏侯渊,曹操不会来,杀了夏侯渊,曹操必来
刘备作为君主,当然不会随随便便表态,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着一定态度,至于他为什么这么表态,下面分析一下。
首先说说汉中对于曹操的意义,借杨修的语气描述,就是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
这地方去关中要经过险道,去蜀中也要经过险道,除非曹操决定正式向蜀中发起进攻,否则守这个地方就是空耗钱粮。
而曹操早在建安二十年接受张鲁投降时,就拒绝了司马懿提出的趁着刘备立足未稳拿下蜀中的建议,决定了暂时不向蜀中发起进攻。
至于用汉中护卫关中,也没有必要,诸葛亮北伐时,就是以汉中为前进基地,可他多次北伐也没能打到长安,从汉中到长安,曹魏有的是关隘可守。
汉中既然是鸡肋,按照我个人的估计,曹操心中的底线其实是允许夏侯渊在作战不利时,可以撤退的,撤退到长安。
夏侯渊当时的官职是征西将军,理论上,整个雍州、凉州都是他的辖区,他作为曹魏西线战略区的主帅,应该待在长安指挥全局才是道理。
从当时曹魏全局的情况来看,汉中之战打响后,曹操是跑到长安坐镇,准备支援夏侯渊,而根据史书记载,在此前后的时间里,北方的乌桓、鲜卑及江东孙权都不怎么安分。
北线曹操派出儿子曹彰带着田豫北征,东线“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合肥周围的州郡全部要调兵去支援在那个战略区指挥大军抵御孙权的夏侯惇。
再加上汉中和刘备大战,曹军要同时应对三个方向的战事,这还是荆州方向的关羽没有动,否则曹军是四面皆敌。
这种情况谁来都头疼,所以,曹操未必想在汉中跟刘备死磕,他的底线应该就是夏侯渊可以撤退,放弃汉中,反正他也没想着要蜀地,至少建安二十四年这个时间段没想要。
但夏侯渊战死了,被黄忠杀了,这就逼得曹操不得不亲率大军来跟刘备交战。
前面分析了,夏侯渊跟曹操的关系相当亲密,可以对比一下,曹操跟夏侯渊就好比刘备跟关羽。
关羽死后,刘备不顾群臣劝阻也要出兵为他报仇,夏侯渊死了,曹操能没有反应?
即使他心中未必愿意,可态度上,不管是对内部的诸夏侯,还是对外部的敌人,都要做出强硬的表态,否则,方方面面怎么看他?
所以说,夏侯渊不死,曹操未必会亲自来汉中跟刘备死磕,当时汉中对于曹操的意义没那么大,但夏侯渊战死,曹操就必须来,汉中之战因此多延续了几个月。
夏侯渊不死,刘备短时间内击败夏侯渊或张郃就行了,把他们赶走,拿下汉中,战略目的达到,也不用跟曹操死磕,战争时间拉长是要消耗钱粮的。
刘备自己就是君主,他当然知道曹操的心态,所以刘备对于夏侯渊的死,其实不是很满意。
但他又不能直接批评黄忠说不能杀夏侯渊,这会冷了老将军的心,黄忠到底是拿生命在为刘备立功,因此,刘备只能拿张郃说事,隐晦表达对夏侯渊之死的遗憾。
对于刘备来说,击败夏侯渊,把他赶跑是上策,即使降一等,活捉也算是中策,且刘备的遗憾中,还有着对黄忠将来无法面对张飞家族的感慨。
三:夏侯渊和张飞家族的关系
黄忠当时稍微收点手,不杀夏侯渊,而是把他活捉,事情就好办多了。
夏侯渊当然不会向刘备投降,他也不是关羽在水淹七军时活捉的庞德能比的,庞德嘴硬,关羽不惯着他,直接他把杀了,夏侯渊嘴硬,刘备最多把他交给张飞,好吃好喝供着,战争结束了就会放回去。
因为,夏侯渊跟张飞家族的关系相当不一般。
建安五年时,张飞出外给自己找了个老婆回来,是为张飞正妻,她姓夏侯,是夏侯渊的侄女。
三国时期女子地位未必高,但张飞正妻夏侯氏和伯父夏侯渊的关系相当不一般,史载:“时兗、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夏侯渊在穷得没饭吃的时候,连自己的幼子都放弃了,都要养活侄女夏侯氏,两人之间的感情绝对深厚。
夏侯渊死后,正是夏侯氏出面提出要安葬伯父夏侯渊。
有这种关系摆着,张飞一家会怎么看待杀掉夏侯渊的黄忠?这对同僚之间将后来如何相处?张飞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也不是黄忠能比的,他要给黄忠穿小鞋,黄忠能怎么办?
这也就是黄忠忽视了这条关系线,年轻时不得志,临到老年才被刘备收入麾下并重用,拼了老命想为刘备立功,比如换了赵云来,一定不会杀掉夏侯渊。
黄忠在定军山杀掉夏侯渊后的第二年就病死了,而且,黄忠无后,他要是多活几年,活到刘禅登基后,估计更难受,刘禅的两任皇后全是夏侯氏所出,皇帝的丈母娘要是对黄忠有意见,他能好过?
举个例子,三国后期,曹魏重臣诸葛诞在寿春发起反司马氏的叛乱,但最后兵败被杀。
他兵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跟从东吴跑来助战的文钦意见不和,诸葛诞杀了文钦,为此,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向司马昭投降,导致寿春城内士气大降,最终城破。
诸葛诞虽然死了,但他有个女儿嫁给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司马繇,晋朝建立后,司马繇受封东安王。
他是诸葛诞的外孙,哪怕事情过了几十年,都记得是文鸯背叛外祖父那件事,在诸葛诞死了33年后,找到机会诬告文鸯谋反,直接导致文鸯被灭三族。
这个例子虽非绝对,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张飞家族中跟夏侯渊有血脉关系的后代要是记恨上了黄忠并采取报复措施,也是很正常的事。
夏侯渊死时,刘禅还未成年,还未娶妻,但刘备的继承人,找老婆的范围估计早就圈定了,十有八九不是张飞的女儿就是关羽的女儿。
刘备心里门清,所以,他表达的遗憾中还有对黄忠未来面对张飞这个同僚时可能不好过的遗憾。
四:黄忠实实在在是错杀了夏侯渊
根据以上分析来看,黄忠杀夏侯渊其实是错杀,他本人估计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圈圈绕绕,但刘备不可能不清楚。
对外,刘备因为夏侯渊的战死,需要应对本来可能没有,但夏侯渊死后肯定到来的曹操的报复,这远比收拾一个张郃要困难。
对内,刘备也会担心两位爱将,张飞和黄忠将来的关系,刘备当时也不可能知道黄忠第二年就病死了,对于黄忠,他肯定是想重用的,他要头疼如何说服张飞一家不报复黄忠。
但黄忠到底是斩杀了夏侯渊,引发曹操亲来不说,如果他没有病死,未来跟张飞一家也很难和谐相处。
因此,刘备很遗憾,他那句话有隐晦的埋怨,且并非无的放矢。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