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封神的时候可能会对一件事情没有太在意,那就是纣王对于姜皇后和殷郊殷洪兄弟的无情。也许有人会说,纣王就是个坏人,所以他才会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如此绝情,那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我们要是仔细一想,很可能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资料图片)

纣王宠爱妲己,把妲己当作了自己的心肝肉,所以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有些淡了是可以理解的。况且姜皇后当面顶撞纣王,面君直谏,让纣王在人前失了面子,而且纣王喜新厌旧对于姜皇后有些绝情还能说得过去。但他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殷郊殷洪也如此绝情就奇怪了。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一个男人品德再差,面对自己的儿子时都会舐犊情深,怎么会忍心痛下杀手?殷郊殷洪并没有犯下什么大的过错,而且年纪幼小,纣王是怎么下得去手的呢?其实这些在《封神演义》这本书里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只能认为纣王被妲己迷得失去了理智,成为了妲己的牵线木偶。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封神演义》这本书,参考一下创作《封神演义》的原型书籍,我们就明白为什么纣王会如此对待姜皇后和殷郊殷洪了。《封神演义》前面的故事情节其实是参考《春秋列国志》和《武王伐纣平话》以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而创作的。《春秋列国志》中妲己入宫的第一年就与姜皇后发生了冲突,并且通过阴谋诡计害死了姜皇后。

姜皇后死的这一年殷郊是十三岁,殷郊得到母亲遇难的消息之后便跑到姜皇后的遗骸旁痛哭,问询母后死亡的原因。这时候的纣王面对自己的嫡长子还是有情的,纣王诉说了姜皇后的罪状,劝殷郊节哀。同时纣王也后悔直接害死了姜皇后,于是下令厚葬了姜皇后。纣王并没有牵连殷郊,殷郊毕竟是纣王的长子,还是太子,是国之根本。

所以《春秋列国志》中的纣王还是理智的,并没有因为殷郊是姜皇后的儿子便想除掉他。后来殷郊想杀妲己为母报仇,纣王才在大怒之下想要斩杀殷郊,但在比干的劝谏之下,纣王只是把殷郊贬出了朝歌,让他去潼关防守去了。之后纣王就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嫡长子殷郊与妲己寻欢作乐去了。在武王伐纣时,殷郊也加入了伐纣大军,为纣王的覆灭出了一把力。

也许有人会问那殷洪呢?《春秋列国志》中姜皇后只有一个儿子殷郊,并没有小儿子殷洪。殷洪是《封神演义》中作者创作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其他作品中并没有殷洪这个人物。所以《春秋列国志》中纣王并没有丧心病狂地要斩杀自己的儿子,他还是有父子之情的。《春秋列国志》这部书是历史夹杂着虚构传说,历史的成分要多一些。另一部封神的参考《武王伐纣平话》就基本与历史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一部小说了。

《武王伐纣平话》中殷郊不再是简单的纣王与姜皇后的儿子,而是有前世来历的。在《武王伐纣平话》中,纣王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太岁星,于是太岁星下界来找纣王了解因果来了。所以太岁星转世成殷郊,天生就是来报复纣王的。姜皇后死的时候,殷郊一岁,所以殷郊并不知道母后姜皇后是怎么蒙冤遇害的。殷郊的乳母告诉了殷郊真相,于是殷郊才要杀妲己为母复仇。

殷郊刺杀妲己复仇失败,被纣王的护卫们拿下了,于是纣王要斩杀殷郊,结果被一个异士救走了。然后殷郊就开始了王子复仇记,最后在西周大军的帮助下灭亡了殷商,杀死了妲己,为母报仇成功,但他也同时灭亡了殷商,这一点显得不合理。所以《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王与殷郊都有些不正常了,他们的行为不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逻辑。纣王与殷郊的对立是前生注定的,他们就是为了对立而存在的。

殷郊的前世是太岁星,这与封神世界是不一样的。封神世界里殷郊是死后才被封为太岁的,殷郊之前并没有太岁星这个神道。本来封神世界里的殷郊也是要为母报仇想要杀死纣王和妲己的,可是在申公豹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动之下最后成了征伐西岐的力量而死在封神战场。这是封神世界里殷郊与其他作品里殷郊里不一样的一面。殷郊由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变成了一个维护现有秩序的角色。

没有了反抗精神的殷郊一下子变得没有那么可爱了,也站在了大势的对立面,成为了螳臂当车的那只螳螂。而纣王之所以对于殷郊没有了父子之情而要杀死殷郊还是因为受到《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故事架构的影响,不想过多地改变殷郊的故事发展线。只是封神中的纣王更加没有人性,对于殷郊没有一点父子之情。还不如《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中的纣王有人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