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

字数:4663,阅读时间:12分钟

说到近代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历史,咱们中国人真得是气不打一处来!特别是19世纪中叶,借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火打劫出兵中国东北,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拉开了近代侵吞中国领土的序幕。


(资料图)

单是《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沙俄就侵吞了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于康熙皇帝打的那场雅克萨战役,清军将士的血都白流了。每次一提到这事儿,大家要么大骂沙俄太贪得无厌的,要么就是骂清政府实在太怂的……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导致清政府一口气丢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凶手”。还有一个小物件:蒸汽机!

都是”卖国老手”奕山的错?

小小的蒸汽机,怎么就和中国东北扯上关系呢?

咱们可以先看看,沙俄狮子大开口,一下子划走中国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瑷珲条约》,究竟是怎么签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当时英法联军正在进犯大沽口,清政府陷于“内乱外患交迫”之时。沙俄政府决定趁火打劫,阴谋霸占东北地区大片领土。

1858年5月22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船队开到瑷珲。次日,他与当地最高官员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声称目前中英两国正在交战,英国正想发设法把脚伸到中国的东北,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黑龙江地区割让给俄国,才能阻止英国的侵犯。

这个狗屁不通的强盗逻辑,怎么解释都不是那么回事。

虽然“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两国组成的国际特遣舰队曾经袭扰过堪察加半岛,但都是无功而返。而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进攻大清国的英法联军一般都以印度和中国香港为基地,且不说他们根本无心顾及中国东北。事实上,即使从香港航行到黑龙江流域,以当时的舰船水平,没有补给支持也是相当困难的。沙俄的理由连牵强都算不上,完全是一派胡言,反正就是让你吐血了。穆拉维约夫还有一个说法,“俄罗斯和大清,就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因为这是两国间最合适的天然疆界。”

说到最后,他直接暴露了狼子野心,威胁说如果不答应,沙俄将参加英法联军来夹攻大清。

这显然是赤裸裸的军事要挟,但坐在谈判桌上的却是“卖国老手”奕山,此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便是怯战挂白旗,满口答应《广州条约》,后来得了个斩监候的处分,但次年即获释起用。此时,奕山的身份已经是黑龙江将军, 他被穆拉维约夫几句话一吓,立即就服软了,这么大一件事,谈了也不过5天。等到了5月28日,双方就签订了《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对乌苏里江以东的中方领土,实行所谓的双方“共管”,实际上就是把后面想吃的肉,直接洗好放在自己锅里了,加把柴火那么一炖,又是一盘“好菜”。

整个过程从表面看,那个“卖国老手”奕山实在是太怂了,一枪不发,你就割给人家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给谁听那都是人神共愤!

但请注意一个细节:沙俄的舰队,怎么就能一下子就开到瑷珲城下,你哪怕去翻一翻《尼布楚条约》划定的疆域,也要连呼不合理。难道大清朝的江防舰队,都是吃干饭的?

要聊这件事儿,还得说说清朝开国后,一个遏制沙俄扩张的重要法宝:水师。

初期水战完全靠“船海”战术

说起清朝的康熙年间,中俄在黑龙江雅克萨地区的一系列战争,一般人的印象里,都是冰天雪地中的攻坚战,其实双方真正较量的重点,其实是水师!

沙俄在中国东北扩张时,都是顺江而下,他们建立的各个据点,也是以船队互相联系,一旦遇到清军的攻击,凭借其快速凶悍的战舰,能在第一时间遥相呼应,实现相互之间的支援。正是这样一种打法,让开国初期的清朝,吃了不少血亏。

当时的抗俄斗争,绝大多数的战斗都是在水上拦截和阻击敌人,而顺治前期的清军根本没有正规的水军,也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战舰,所以水战无论从装备到素养,都明显和对方有较大差距。以至于在东北的俄国人往往横行无忌,长期沿着江面到处抢劫,而黑龙江上游长期被剽掠一空,处处都是“白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的惨象,有一年冬天,远东的哥萨克们甚至直接坐船顺黑龙江直奔松花江口,成功抢劫了一批粮食,吃了一段时间又继续沿江下窜强征粮食过冬。

所以,早期沙俄在东北横行,抢粮打劫主要靠船队。否则以他们的人数,根本没有办法能持续消耗,但因为有了船,才会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横冲直撞。

这种情况下,清军也选择了针锋相对,开始在东北造船学习水战。而在顺治十二年的一次对俄水战中,清晰记载了当时清军出战的船只,总共有一百六十只,其中小船一百四十只,每船只能坐四五个人,大船二十只,每船能坐十七人。从数据来看,所谓大船其实也不过尔尔,绝对不是专门定制的战船。而当时清军完全是靠“船海”战术,来打击沙俄侵略者。

不过,东北并不是没有造船基础的。像我们今天熟悉的吉林省吉林市,其名字“吉林”,就是当地民族语言里“船厂”的意思。早在明朝,政府就在吉林设立了船厂,建造大船,巡航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东北大地。

而今一旦战争机器开动,凭着吉林自身造船的强大基础,清王朝很快组建了江防舰队,开始主动出击。

雅克萨决战,水师扮演了胜负手

仅仅三年之后,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吉林船厂已经开工生产出战船四十四只。这一年的6月30日,清军就在松花江口重创斯捷潘诺夫匪帮。多处俄罗斯人记载史料的表明,参加此战的清军有45艘左右的船,而船上备有武器和大炮。参与此次战斗的清军共有一千四百人,因此每艘船至少能容纳三十人以上,再加上各种大炮等重型武器,因此可以判断清军船只的载重量已然不小。

自从吉林船厂的战船下水后,清军水师逐渐在江面上建立了优势,多次击败了沙俄船队,遏制了沙俄在东北的扩张。特别是在中俄双方大打出手的雅克萨战役里,我们从教科书上看到的,是清军的围城攻坚,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还是水师。

其实早在开打之前。康熙皇帝为打好这一仗,就在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作第2次东巡,重点去巡视了造船重地吉林乌拉街,还特地“泛舟松花江”,来检阅和犒劳水师。无非康熙皇帝清楚,雅克萨决战中,水师要扮演胜负手的角色。他亲自下旨说:“此战战船关系紧要,要多遣能工巧匠前往。”此外,他亲自调拨了原来郑成功的手下林兴珠等人到东北前线,只因他们都是福建人,素习水战。

后来的战况果然不出康熙所料,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6月,清军攻克了雅克萨,焚毁城堡后撤兵,但两月之后,沙俄入侵者卷土重来。到了第二年,黑龙江水师2000人,分乘战船百艘,再次开赴到雅克萨城下,分水陆两路发动攻势,踞守孤城的沙俄侵略军最终弹尽粮绝,逼得沙皇彼得一世来书求和。当时,强大的船队不但保障了清军的供应,更切断了沙俄军队的外援,让雅克萨成为了孤城。因此在该战役中,调兵、围城、后勤……最为关键的都是水军,甚至光为运输军粮就专门开辟了一条纵贯东北地区的交通干线。

所以不夸张地说,当时清军的内河战舰,是世界先进水平。

当时大清制造的内河战舰长20米,甲板宽4米,型深2米,吃水取1.2米,桅高15米。动力虽然以帆为主,但无风条件下也有较好的机动性,因为两舷都设桨,尾部还有尾橹和船尾舵,每船核载水手战士50人,尚可在装武备或粮食15吨以上。战船置红衣大炮两尊,可轮番发射。

这种战船无论性能还是火力,当时面对沙俄船队,都是处于绝对优势,只要撞上,基本就能把那些自称“贝加尔的哥萨克”碾成渣渣。

而慑于清军强大的水师,《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虽然也没少搞事,但在东北这边,也算是消停了一百多年。

黑龙江上的五次武装航行

那么,为什么到了1858年时,沙俄突然不怕清军水师了?

除了清军东北防务空虚武备废弛外,更因为当时出了一个新物件:蒸汽机。

大清对蒸汽机,其实是不陌生的,乾隆年间马噶尔尼访华,就曾带来蒸汽机做礼物,但是却被乾隆当成了小玩具,压根没当回事。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台“小玩具”,会成为晚清年间的噩梦。

作为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代表,19世纪中叶,蒸汽机已经大量用于造船。

特别是在内河航行领域,已经出现了汽船。而在鸦片战争里,当时的英军,就多次使用蒸汽船,攻破清军的沿海防线。

当时,英国海军的作战流程一般就是先利用风帆战舰测试中国炮台的防御强度。如果遇到了硬茬子,那就让蒸汽船带着陆军进行登陆作战。而著名的虎门之战用的就是这种战术。1841年1月7日,英军利用3艘风帆战舰进攻沙角炮台来吸引守军,然后让四艘蒸汽轮船,全员上阵拖带着小船,将1461名陆军士兵绕到沙角炮台侧后方登陆,登陆的英军随即用3门野战炮夹击炮台上的中国守军,而蒸汽船也参与了炮击,很快沙角炮台失守。而虎门炮台最后的决战中,又是同样的战术,蒸汽船运输英国陆军登陆夹攻,击破了关天培的所布置的防线。

可以说,关天培就是败在蒸汽船手里,而看完这个战例,你大概就知道蒸汽船的优势在哪里?绝对是运力、速度和机动性,都大大提升,远远超越了原来的风帆战舰。

当然,沙俄的工业化水平并不如英国,但也用上了这个新玩意。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地,原本清军高大坚硬的内河战舰,可以碾压沙俄船队。但沙俄却开始玩蒸汽机了。当时沙俄不但造出了蒸汽船,还造出了铁甲舰。原本畏惧清军水师的他们,从此胆子就肥了。凭着新式的船舶,沙俄不但染指中国库页岛,而且还闯入了黑龙江口,一路建立兵营堡垒,升起俄国军旗。

1854年5月18日,额尔古纳号铁甲舰下水后,顺流而下直抵黑龙江下游。几乎与此同时,臭名昭著的阿穆尔探险队,也乘着希望号汽艇完成了黑龙江下游的航行。

记住这艘希望号蒸汽艇,正是他们给沙俄侵略东北打了头阵。

就在1854的2月,在沙俄皇太子亚历山大召集的一次“特别会议”上,便悍然决定:不管清朝政府同意与否,都要“沿黑龙江航行”。因此很快,穆拉维约夫在黑龙江上进行了第一次武装航行,并强行通过了瑷珲城。面对突如其来的俄军,清军毫无戒备只能眼睁睁看他们耀武扬威驶过。

而在1855年5月,穆拉维约夫再次无视清朝政府的严正抗议,第二次武装航行黑龙江。这次规模更大,共出动哥萨克军人2500余人,分乘125艘船只,分3批陆续出发。随行的还有51户(计480人)的移民,以及所谓“科学考察队”。而到达瑷珲附近时,当时的中国官员斥责穆拉维约夫,让他们从外海走,不准内江行驶。但穆拉维约夫完全置之不理,强行东行。

1856年5月,在穆拉维约夫的精心策划下,俄国船队在黑龙江上举行第三次的武装航行。此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吃了败仗的沙俄,争夺出海口的计划受挫,于是采取了“失之西方,取之东方”的策略,把侵略的主要矛头转向东方。1857年,穆拉维约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利时机,又组织了第四次武装航行黑龙江,先后侵占了黑龙江上中游北岸的大片土地,同时又“移民”了2400余人。到这一年的年末,黑龙江北岸的俄国“移民”已达到6000人。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穆拉维约夫还悍然宣布,建立所谓“黑龙江防线”,下设两个军区。至此,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的非法军事占领,已基本完成了。

你看,这些沙俄强盗们不但步步为营建立堡垒,更是凭着蒸汽船强大的运输能力,往被占领区域运来了大量移民。也就是说,等到1858年,穆拉维约夫第五次武装航行,兵临瑷珲逼迫奕山签字前,其实他们早已制造了既定事实,把大片中国领土吞入口中,

而新型的蒸汽船,正是他们重要的助力。如此让人心塞的一幕,除了提醒国人勿忘国耻,更生动说明了一个道理:核心技术,强国重器!

参考资料:韩来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