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抽空读苗子兮的《观我生——壁画中的中国史》,里面展示了很多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作者将一些壁画串联成故事,述说背后的历史,很有趣。
但看的过程中,仍感到乱哄哄的南北朝历史,让人很费神,于是顺手找来易中天老师的《南朝,北朝》,一口气读完。
不得不佩服易老师的通达学识和叙述技艺,不温不火又引人入胜,诙谐有趣又旨意隽永。错综复杂的史事,在易老师的笔下一幅幅缓缓展开,不仅讲中国,还顺带讲罗马——世界原本就是一体,在易老师的笔下像简笔画一样,寥寥数笔,却也简明生动。
从时间线上看,秦汉和罗马的跨度相当,秦汉帝国是从公元前200多年到公元后200多年,罗马帝国是从公元前20多年到公元后400年,都是400年左右的历史,都经历了帝国的扩张和瓦解。这其中既有帝国运行的内在逻辑,又展示出欧亚大陆所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温湿气候转入干冷气候,迫使亚洲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向南、向西劫掠,然后就是「五胡乱华」和「罗马解体」。
罗马解体不去管他,就看看「五胡乱华」。按照易老师的叙述和分析,「五胡乱华」后形成的南朝与北朝,表面上是将近400年的乱哄哄,但形成了中华文明演化的重要分水岭:从此没有胡汉只有中华,虽然有了南北之别。
具体地说,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表现突出的是民族矛盾(汉人、胡人谁主导谁),南方社会表现突出的是阶级矛盾(士族、寒族谁主导谁)。在北方社会民族矛盾的演化中,翻来覆去的争斗,胡汗之间谁也灭不了谁、谁也离不谁,结果就是逐步融合,并孕育出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的新气象。比如,意识形态上以儒为主、并容佛道,成为此后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而在南方的阶级矛盾演化中,社会却陷入治乱循环的内耗,结果只能是北方统一南方。
表面上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同为汉人的南方引入但没能驾驭新增量,而胡汉争斗不已的北方却在反复试错成功整合新增量,为此后的隋唐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顺着这个思路去看,中华文明到了明清时代,也陷入保守自闭的螺旋,单靠自身的力量已很难突破。这种情况下,西方列强作为外来入侵势力,事实上成了中华文明实现突破的新增量。只是,成功驾驭这个新增量仍然需要反反复复试错。这个过程,从政治上看整整用了一个世纪,而从整个文明演化进程上看,则至今仍在路上。
从这个视角看,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人,引入并驾驭新增量,很可能是主动走向成功最佳选择。 简单地说,就是:以我为主,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