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衡阳会战打到最艰难处,第10军的给养已越来越差,20多天来都是以盐开水佐食烧焦米粒做成之糊饭,官兵无不面有菜色。

战线后方房前屋后水塘里的鱼虾及浮萍,早已被士兵捞上来食用一空。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肚子,实在是无法扛枪打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少数士兵竟冒着敌火,公然跳入敌我阵地之间的池塘捉鱼来改善生活。

一日战况沉寂,一个士兵脱光衣服站在鱼塘边向日军高喊:“我们没带武器下塘捉鱼,你们不能开枪,要打就按规矩下午6点开打。你们胆敢开枪,我就过来搞死你们!”

这种“示意”居然有效,而敌我阵地,犬牙交错,相距不过50至100米,这次日军没有开枪。

但这种“默契”绝不会天天发生。每到要吃饭的时候,怎么做?做什么?各炊事班炊事员都得费尽心思。

炊事员钟月宝,脸上满是刀削般的皱纹,使人看上去感觉比他实际年龄大了许多,才40岁出头,却长着一脸黑白相间的浓密胡茬。

钟月宝曾是酒楼主厨,抗战爆发后别着菜刀参了军,因有炒菜的特长,被安排到了营部炊事班。

钟月宝望着眼前这一锅未煮已先黄的糙米,在一旁连抽三根烟,也没想出什么好招。

“班长,得架锅煮饭了。”炊事班士兵在一旁焦急了。

这话对钟月宝来说就像一面战鼓,他狠狠地将烟锅在一块硬石上敲了敲,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大声说道:“生火。”

钟月宝将米用水泡软后,熬成粥饭,加入一些盐水,就算做成了一餐官兵聊以充饥的食物。

稀粥送到战壕里,一些士兵早已饿得麻木了,端碗就吃,像完成任务一样。

钟月宝看士兵端碗盛那黄糊糊稀粥时的表情,心里难受极了。

得弄点新鲜的东西给战士们尝尝。现在唯一能够去想的,只有阵地前沿附近剩下的那些鱼塘了,钟月宝想着,水塘边有菜地,有菜地就可能有瓜仔,钟月宝决意冒险去试一试。

7月17日中午,钟月宝手中挽着一个大菜篮,独自一人向阵地前沿的那片水塘走去,突然听见有人说话,他猫腰仔细一看,才发觉是自己人。

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战斗,饿极了的士兵,竟不顾远处日军阵地的鬼子兵,抢在钟月宝之前下到池塘里去捕捞鱼虾。

钟月宝跟他们打了招呼后,赶紧朝池塘上面的菜地走去,菜地已长出了高高的杂草,与四周的山野融在了一块。

钟月宝小心地将杂草一层层拨开,杂草中的刺藤将他的手扎出了多处血痕,他连看一眼的功夫都没有,抓紧着往前找。终于找到了冬瓜,有三个。

他起身又四处瞧了瞧,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发现身后约一百多米的山丘上有两头水牛在吃草,钟月宝的眼睛瞬间亮了,有牛不更好吗!

主意还没拿定,那两个爬到塘埂上的士兵也在向他打招呼,用手指了指悠闲摇尾的水牛,他们似乎也有这意思。

山丘的正对面相距不远是日军阵地,也许对方也盯上了这两头牛。钟月宝立即在草丛中蹲了下来,慢慢地摸过去,趴在牛身后的坡下,等待机会。

黄昏时分,两头牛沿着青草地边吃边走,钟月宝把衣袖一卷,弯着腰敏捷地靠在牛身体的后面,一把抓住了离他最近处那头牛的鼻子,使劲地往身后一带,牛顺从地跟他走了过来。

两名士兵从鱼塘对岸跑过来协助赶牛,一个叫张大海,一个叫刘顺,三个人都是捉牛的有功人士,最后牛交到了第190师师部,三个冬瓜给了一营。

第190师容师长也挺会做人,特地送了一条牛后腿给方军长,爱兵如子的方先觉让炊事班将牛腿煮成一大锅,给司令部官兵每人分一碗。那可真是美味佳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尝到如此鲜美的食物了。

无独有偶。在战斗尚不太激烈的城北(主战场集中在城西南),第10军第3师第9团3营8连的三名士兵,渡河出城。一开始传言他们是逃兵,逮到后要就地正法。

当晚得知,他们三人潜入了北岸的一个乡镇。身上带着40多个连里战士的家书和一些钱款,跑到镇上的邮电所去给家里人寄信和汇款。

那些信都是“希望你们节哀”“我要为国家民族而死!”“父母大人多多保重!”等遗书。

激动的小镇居民知道是衡阳城里打鬼子的第10军战士后,纷纷送来牛肉、蔬菜等。于是那三名战士又带着食物返回了部队。

面对这种“擅离部队10小时”的做法,连长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便决定先把带回的牛肉拿出来交给团长,由团部发落。

结果团长萧圭田也不敢动牛肉,把牛肉又交给了第3师师长周庆祥,周庆祥随即又把牛肉送给了军长方先觉。

一贯军纪严明的方先觉也一时陷入了思索之中:这三个士兵,没有打报告,擅自离队,结伙去寄家书和汇款,身上带着那么多钱,明明已经脱离战场,却没有去逃命,而是又带着食物和完成兄弟们的托付跑回来了,回来继续守城,回来与衡阳共存亡!

怎么罚?就当给他们放了10小时假吧。下不为例!

(钟月宝,湖南常德568团1营炊事员)

结语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远去,弹指一挥间,时间还健在的参加过惨烈的衡阳会战的老英雄已经寥寥无几了,祝老人家们都晚年安康!

活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抗倭英雄!

逝去,他们是炎黄子孙永久的丰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