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

本文由百度网友“洞庭秋”原创投稿,《读书狗子》首发


(资料图片)

初唐文人中,最为光芒瞩目的莫过于王勃。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即使杨炯如何叫嚣“耻居王后”,也改变不了世人将王勃推为四杰之首的事实。

一篇《滕王阁序》写在骈文没落的时代,却成为骈文史上的顶峰之作,被誉为最美骈文。单单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盖压万世。

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堪称初唐最杰出的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足称绝唱。

除此之外,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王勃的神童之名、未冠出仕、腹稿成文、英年早逝的故事。连唐高宗都曾捧王勃文章大呼“大唐奇才”,近代伟人也称赞他为“英俊天才”!

然而世人多赞天才王勃的绝佳文品,却少有人提及王勃的人品如何。其实历史上的王勃人品是很差的。且来看看这位天才的人品:

少年出仕、浮躁狂妄

王勃成名极早,六岁就以能诗闻名远近,九岁时就曾作文学批评著作《指瑕》十卷,十六岁时尚未及冠就参加幽素科应试,并且及第后被授予朝散郎的官阶,在唐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武则天次子)府中任修撰之职,正式出仕。

少年出仕自是才高,但未经磨练却是难眠心浮气躁。当时的权贵圈中流行斗鸡,诸多皇子也参与其中。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高宗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后来的唐中宗)便热衷斗鸡。

此时的王勃身为沛王修撰试读,也参与二王之争,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来讨伐英王的斗鸡,文中极尽戏谑诙谐之言,一时间传得长安无人不知,可谓荒唐。

这篇《檄英王鸡》传到唐高宗耳中,惹得龙颜大怒,高宗既怒皇子玩物丧志,也恨王勃文人无行,以军国檄文的文体写斗鸡戏谑之事,何其无聊荒唐。高宗一怒之下将王勃贬官为民,逐出长安。

私德有亏、杀人入狱

要说浮躁狂妄还只是少年性格上的不足,因此被贬官,倒是让人心生同情。但私德上的恶性却是王勃一生都难以洗清的污点。

第一次被贬,王勃返巴蜀游历三年后重回长安参加科举,及第后前往虢州求得一个虢州参军之职。在虢州参军任上,王勃犯了一件既鲁莽又愚蠢的事。

当时一个官奴犯了死罪,王勃不知出于豪侠仗义还是什么心态,头脑发热就将这个官奴藏匿。但不久冷静下来后,他又后悔了,想将罪犯交给官府,又怕自己担上窝藏之罪。

于是王勃一不做二不休,果断杀死了这个官奴。杀人灭口,诗人凶残起来也是很可怕的。但此事还是传出去了,王勃因此获罪入狱,其父亲也被牵连,贬官至交趾(今越南)。

按理说,王勃刚开始能藏匿这个官奴,相必二人是有些交情。但后来却杀人灭口以掩自己窝藏之罪,这不是私德有亏是什么?初时善心救人,后又杀之,其善亦伪!

恃才陵籍、人尽远之

王勃的才华足以力压一代,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恃才傲物、欺压同僚。在虢州参军任上,王勃自恃才华,从不将同僚放在眼里,甚至多有欺压戏谑同僚之举,被虢州同僚所共恶,人尽远之。

这一点,在新旧《唐书》和《唐才子传》等诸多史料都一致写道“僚吏疾之”。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王勃的人品实在是不怎么样!

总的来说,王勃还是太年轻,少年浮躁狂妄、处事鲁莽杀人犯罪、恃才狂放不通人情。王勃人品之差,大致如此。

人品虽差,但其孝心却是至善。王勃最是孝顺父亲,他第二次入仕选择去虢州求职,便是因为虢州多产药草,他费尽心思从很多医者手中学得诸多秘方,又千方百计求得虢州参军,就是为了日后能侍奉父亲。

后来杀人入狱,其父被贬交趾,王勃逢大赦出狱,朝廷本恢复了他的官职,他却拒辞不任,而是心怀愧疚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也正是在探亲归来途中,坠海而亡。

在他坠海的前一年,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千古第一骈文,成为万世之绝唱。文中他这样为自己的命运感慨:“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殊不知,他这一生倒霉的经历、多舛的命运,唯有坠海英年早逝是无辜,其余都是自己的人品差种下的恶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