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里,张学良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101岁。关于张学良的一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有人说他是千古功臣;也有人说他是官二代,成绩有有一半都归功于他的父亲;还有人为他唏嘘,被囚禁了整整54年。

而在他逝世后,就更有争议了。因为他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要知道张学良的银行账户可是有上亿的资产,还有一些珍藏的文物更是用钱都买不到,张学良一直被称为爱国将领,那么张学良为什么要捐给美国而非中国?甚至都没有留给子女,这又是为何呢?


(资料图片)

子承父业, 重义轻利

要说起张学良的资产,就不得不提及他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作为“东北王”,与吴俊陞同为东北第一大富户,各大银行都有财产。张作霖的财产最先是靠土地而来,此外还有商号银号经营,从事粮食买卖、典当等等。到了北洋时期,张作霖还投资了很多近代企业以及银行,可以说是民国军阀中公认的富有。

根据《满洲报》1925年12月3日记载,“查得张作霖于奉天以外所存之现款,即朝鲜银行四百万,正金银行二百万,又在天津一千万,上海汇丰银行一千万。”《满洲报》1925年12月13日记载,“奉天满银正隆之两银行所存奉票当在百万元,百五十万元之数。”可见张作霖财产之多。

而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自然也会拥有张家的资产。1928年,父亲张作霖逝世后,张学良子承父业,接手了父亲留下来的资产,包括东北几十万亩良田、银行存款、地产、工厂、公司等等。

不过与父亲的敛财嗜好有所不同,张学良从不用权力来谋取家族的私利,还重义轻利。在他主政期间,还中止了此前父亲与日本商人合资开的公司,宁愿放弃丰厚的收入,也不愿和日本人做生意,这也受到了不少称赞。

此外,张学良还有上亿的资产,是原配妻子于凤至给他留下的。尽管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了,但于凤至一直都没有忘记张学良。于凤至在美国治病痊愈后,就开始投身商界,凭着敏锐的嗅觉和惊人的头脑,于凤至赚取了万贯家财。1990年,于凤至逝世后,将自己的遗产全部都留给了张学良。

于凤至

济贫捐藏, 告老归终

正如张学良自己所写的抒怀诗:“白发催人老, 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 富贵如浮云。”它体现了张学良视“富贵如浮云”。

张学良不仅不计较私产的增值,还经常用家里的钱接济民众,做了不少善举。例如东北大学的一名学生赴美国参加奥运会没有路费,张学良知道后就捐了钱给他;捐款建立新民小学、同泽中学;给东北大学建立临时宿舍等等。

张学良自己很少置办私人财产,唯一开销的地方就是收藏的字画了。张学良十分爱好收藏,一些文物甚至与张学良辗转了各个地方。张学良收藏的字画、书法等等文物,大多数是著名画家文人之手,有历代画师谢元、吴道子、徐渭、郑板桥等名家的绢本手卷真迹,还有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和黄宗羲的著作,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在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关东军曾将他在沈阳市旧宅收藏的古董、字画瓜分劫取。1993年,张学良无偿将一批珍贵的图书捐给了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1994年,张学良委托台湾的侄女张闾芝,将他在台北旧居里的一批收藏品拿去拍卖。1995年,张学良在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采访时,决定将最后一批收藏品,无偿捐献给哥伦比亚大学。至此,张学良的最后一批私人藏品就没有了。

哥伦比亚大学

而对于张学良为什么要全部捐给哥伦比亚大学,在台湾出版的《口述史料之外——张学良是怎样一个人》书中,写道记者提问为什么选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的回答是,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机构与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就选了哥伦比亚。书中还写道哥伦比亚大学为了争取张学良的文物,经历了很艰难的过程。最后因为时任珍品部主任罗福先生态度很好,给张学良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才初步确定了捐赠的意向。

而至于为什么没有捐给台湾或是大陆,主要还是因为他身份的特殊,虽然在大陆被释放了,但他身上掌握了太多国民党的信息,回大陆其实并不容易。而他自己也觉得无颜面对东北的父老乡亲,当时日军入侵时,他听取了老蒋的意见不抵抗,导致东北迅速沦陷了。另外台湾对他来说,是囚禁多年的地方,估计也不愿再面对台湾当局,而且台湾气候潮湿炎热,也不能很好的保存藏品。而为什么不留给后代,赵一荻曾说:将这笔钱留给子女,恐怕以后会生事端。

【伍老哥有话说】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张学良应该也是经过的深思熟虑的。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能老人只是选择了生命最后逗留的地方,选择了首先探讨藏品的哥伦比亚大学吧。

参考资料:

社会科学战线期刊——张作霖经济活动评述

党史纵横期刊——视财富如浮云的张学良

丝绸之路期刊——张学良遗作落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