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明王朝正统年间的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内乱。主要原因就是明王朝为了阻止麓川王国的对外扩张,分别于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征讨麓川王国的战役,但所取得的胜利只有一小部分,虽然成功打断了麓川王国的扩张步伐,但明王朝这边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力度是不增反减的。
此外,四征麓川时期消耗了明王朝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一次征讨麓川都需要从贵州等地征兵,当地的老百姓承受不了繁重的兵役和各种苛捐杂税,终于在正统十四年三月份,爆发了以苗族、布衣族为主体,以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剥削为目的的贵州、湖广各族人民武装起义。
(资料图)
在正统十四年二月份的时候,明朝廷在贵州驻军这边调了一万多人前去麓川战场,当地的防卫力量也因此而变得空虚起来。因此短短一个月之后,贵州邛水十五洞司的苗民便聚众起义,迅速攻占思州府城、五开等地。
起义军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广大穷苦老百姓的热烈支持,很快就建立其一个西自永宁,东至沅州,北起播州,东南达武冈的广大地区,起义军数量已经眨眼来到了20余万。
明朝廷这边知道大事不妙,便赶紧下令让都督宫聚为征南总兵官率军镇压,用时让广西总兵官柳溥、贵州参将都指挥同知郭瑛、湖广参将都指挥佥事张善各自率领一支队伍前去协同围剿起义军。还有让负责出征麓川的兵部尚书王骥也带着一支军队回去贵州镇压起义军。
然而即便这样起义军的数量还是比官军多很多,众寡悬殊,官军穷于应付,处处打了败仗,迫使朝廷不得不继续向贵州调兵遣将。
到了同年十一月的时候,朝廷正式命王骥为平蛮将军,充总兵官,负责此次镇压起义的大小事宜。当时间来到了景泰元年四月份时,起义军的势力依旧没有被压下去,朝廷认为王骥才能有限,便转而命第二代保定伯梁珤代其充任总兵官,负责镇压起义。
到了五月份的时候,朝廷的情况开始好转,贵州右副总兵都督佥事田礼率在新添、平越一带击败起义军;总督军务兵部左侍郎侯琎则在都卢寨、水西等地击败起义军。再加上云南援兵进入贵州,官军的力量得到大规模加强。
侯琎继续挥军东向,在安南卫、紫塘、弥勒,南窝、阿蒙、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清平等地屡屡击败起义军;总兵官梁珤在沅州一带对起义军的主力予以大败,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萎缩。
不久后,一个叫做韦同烈的起义军领袖带着数万人马驻扎兴隆,他自称为“苗王”,起义军在其带领下,接连攻占了平越、清平、新添等地,情况开始好转,丢失的士气也再度高涨。然而当时,朝廷的大兵已经压境,韦同烈的这一下只不过是困兽犹斗而已,根本扭转不了大局。
景泰二年正月,总兵官梁在靖等地再度大败起义军,一共斩杀了三千多人,还有六百多人被俘虏,起义的士气再度被重挫。
到了四月份,朝廷军开始兵分两路对韦同烈部发起猛烈攻击,第一路大军由总兵官梁珤带领,自沅州从东面发起进攻;第二路大军由都督方瑛带领从西面发起进攻,东西两路大军一起会攻兴隆,韦同烈无力抵挡只能退保香炉山,遭到官军包围。
在此十面埋伏的危难时刻,起义军的内部还发生了叛变,将韦同烈捆绑起来送给官军投降。伟同烈一没,其余的起义军部队更是不堪一击,相继被官军所镇压。此次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就这样高潮而起,低潮而落,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不屈不挠、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