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是历史上使用的最为频繁的武器之一,历史上很多武将都在使用弓箭方面很强大,就比如说三国时期的黄忠了。早在上古皇帝战蚩尤于逐鹿,就是纯用弓矢以制胜,这是有弓矢之最早者。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非常著名的弓呢?使用它们的人又是谁呢?那么接下来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十大名弓。

1、龙舌弓

这龙舌弓出自吕布“辕门射戟”,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乃是第一猛将,武力究竟有多强就不得而知了,而这龙舌弓据说是用虎骨为弓身、龙筋作弦,乃是传说中的神弓,速度和准确性极高;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但吕布能用此弓轻松射到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也是相当恐怖了,把袁术麾下头号大将纪灵吓了一跳。想必当时关羽和张飞内心也是五味杂陈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游子弓

力猛弓强,离弦之箭如游子归家般急切。北宋时花荣所用,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

3、神臂弓

为北宋李宏研制而成。弓身用檿木,弰用檀木,蹬子枪头用铁,马面牙发用铜,弓弦用麻绳札丝作成。弓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程二百四十余步,合今三百七十二米以上。穿透力强,入榆木,可没半簳。弓身轻利,使用方便,由一人发射。熙宁元年(1068年),李宏把弓样呈献朝廷,成为宋军长期使用的一种精良兵器。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名将韩世忠加以改进,名为克敌弓。射程增至三百六十步,约合五百五十八米,能贯穿重甲,“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在对金战争中,金帅完颜兀术也承认,“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绍兴十二年(1142年),南宋科举考试,词科特别以克敌弓铭为题,足见当时对这种兵器的重视。另说,赵匡胤即位元年,已有神臂弓存在。

4、灵宝弓

汉武帝时,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后来,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由于惧怕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郡时,有一天外出打猎,远远看见草丛中有一只老虎,就拔箭射去,随后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而箭已经射入石头中。唐代诗人卢纶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相传灵宝弓轻巧,拉满弓射出的羽箭却可在百步内裂石。

5、震天弓

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的佩弓,突厥人方面率军作战的就是号称为“天山射雕王”的颌利可罕,率兵十多万。战役一开端,对方突厥军就精选十几个骁勇强壮的将士向唐军应战,颉利可罕最赏识的三员大将元龙、元虎、元风呈现在前面。只见薛仁贵镇定自若,持此弓射击,三箭连发,龙、虎、风应声倒下。顿时,突厥军吓得乱作一团,纷繁投诚。“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成为唐军长期传唱的歌谣。

6、万石弓

用比钢铁还要坚硬,但非常轻的紫檀木制作而成的弓,为三国时黄忠所用,《三国演义》中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幸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

7、射雕神弓

主人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征战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土地,他的射雕神弓在他征战的一生汇总立下了悍马功劳,“只识弯弓射大雕”,说的就是他。

8、霸王弓

项羽的宝弓。说到楚霸王项羽,相信大伙都非常熟悉,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以勇猛善战而著称;下图中这款冷兵器就是项羽少年时期自己亲自取材所打造的一支名弓,名为霸王弓;据传说,在项羽十五周岁的时候,家乡乌江有黑蛟龙作怪,项羽知道这个事情后,亲手把黑蛟龙干掉,而且抽出龙筋,再用重达127斤的玄铁打造了这支旷世名弓,据说也只有楚霸王一人能拉动此弓。

9、轩辕弓

据传说是轩辕皇帝所铸,选用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麋之弭,河鱼之胶精心制作了一张弓,名叫轩辕弓,后来在涿鹿之战中,蚩尤被黄帝轩辕用此弓三箭穿心而亡!在封神演义中又名乾坤弓,为李靖所用,骷髅山白骨洞碧云童子被这一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10、落日弓

传说中后羿(射日的后羿和夏朝的后羿不是同一人)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帝俊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