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皇帝中,明光宗朱常乐算最悲催的之一。他自幼就不受父亲的赏识,心惊胆颤地当了39年皇子,好不容易熬到登基那一天,刚施展一点抱负,就在即位30天那天清晨撒手人寰了。究其根源,其父明神宗宠爱的郑贵妃是罪恶的渊薮。
郑贵妃是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氏,其容貌艳丽出众,从小爱读书学习,十分机智聪敏,且善于交际和逢迎。万历初年入宫,先册封为嫔,不久便得到明神宗的宠爱,晋封为贵妃,实际地位在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之上。她是一个不甘于人后的女强人,为了总揽大权,三十九年来不择手段打压谋害明光宗朱常乐。
(一)掀起国本之争
朱常乐的生母王恭妃原来是个宫女,是父亲明神宗一时兴起临幸的产物,但从来都没有真正喜欢过她。“恨屋及乌”哟,朱常乐出世后也从来没得到过父爱。朱常乐出世后不久,郑贵妃也生了一个儿子,即朱常洵。
中国古代皇子的继承制,素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意即立皇子的顺序是,皇后生的儿子排第一,如没有则立庶子中年长的。明神宗没有嫡生儿子,按理说应由庶长子朱常乐继承皇位。郑贵妃恃宠而骄,展劲吹明神宗的枕头风,明神宗慢慢有了废长立幼的打算。但这事并不能由明神宗一个人说了算,按大明的规矩,还要过大臣们廷议这一关。
大臣们这一关是难以通过的哟。郑贵妃处心积虑地打起了歪主意。她常给明神宗说朱常乐很笨,没法子接受教育。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唆使明神宗拖延很长时间不安排朱常乐就学。后来郑贵妃又想出了一个“三王并封”的办法,让明神宗同时封朱常乐、朱常洵及另一个皇子为王。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自己儿子的地位,暗中也削弱了皇长子的地位。
群臣不是傻瓜,都是一些学识不错、老谋深算之人,一眼就瞅穿了郑贵妃的鬼把戏,于是围绕着该立谁为太子的问题,爆发出了一场史称的“国本之争”。在皇帝权威有些没落的那个时期,想舌战群儒的明神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朱常乐艰难地当上了太子。
(二)雇人谋害太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那天,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公然挥舞着一根大棒冲到太子宫殿,打伤守门太监后,企图进去谋害太子。当冲到前殿时,幸好被听到叫声及时赶来的内侍碰上了。那内侍叫韩本用,勇武过人,几个回合就制服了刺客,救了太子朱常乐一命。
这个刺杀太子的大案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御史刘廷元负责审理。经过好几次审理,发现凶手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自称叫张差,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的。这么一个思维不正常,近似疯癫之人,竟然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地去行刺太子,大家都认为背后肯定有人指使。经过审讯,张差供出了幕后主谋。
原来张差一个月到集市卖货后去乱消费,花光了钱,正在走投无路之际,一个老太监交给他笔好“生意”,就是到一个院子里去打一个穿黄袍子的人,打死后有重赏。经调查这背后指使的太监就是郑贵妃手下的庞保和刘成。这案子犯了众怒,大家对郑贵妃群起而攻之。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明神宗也不知如何收场为好。朱常乐看到父亲生气,只好主动站出来化解这场危机,提出只要张差一个人来承担罪责就行了。为难的明神宗顺坡下驴,最终使这桩大案不了了之。
(三)宏图难展身先死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终于登上了帝位。他执政后马上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将皇室的部分钱分发给边关将士,废除万历朝代设立的矿税,为直言进谏遭免职的言官恢复名誉和官位,提拔德才兼备的新官吏......
但是形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时,朱常乐突然大病不起了。
据史载,这罪魁祸首还是郑贵妃!她看准了朱常乐好色的特点,不断地送美女给朱常乐。即位之初百废待兴,朱常乐起早贪黑忙于政务,已经非常辛劳,夜夜还要这么“加班”,过了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就终于病倒了。
要说这种病,历代多数皇帝都有,只要多休息,注意调理一下就没啥大碍了。但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受郑贵妃的唆使,将该吃的补药换成泻药,这下朱常乐再也起不了床了。鸿胪寺丞李可灼自称有两颗仙丹(红丸),能够起死回生,延年益寿,吃了立马见效。朱常乐病急乱投医,吃了一颗精神好了一些,很快又服下了第二颗。这下子睡后再也没有醒过来,当了三十天皇帝就到西天去了。李可灼为啥要进献仙丹(红丸)?药是什么成分?随着人死去成了历史迷雾。不管啷个说,郑贵妃都脱不了干系!
(四)为达目的还要补刀子
朱常乐死后,郑贵妃为了实现自己垂帘听政的目的,一方面暂时把皇太子隔离起来,不让其与群臣见面,另一方面唆使朱常乐的爱妃李选侍(西李)霸居乾清宫,以便她本人向朝臣发号施令。
但群臣都不买郑贵妃的账,在纷纷指责其“名分倒置”的同时,指派太监王安从宫内秘密接触太子,突然在文华殿升殿登基,第二天又簇拥新皇到乾清宫,逼李选侍(西李)搬出。对郑贵妃的指令不理不睬。郑贵妃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美梦。其儿子朱常洵,在其死后11年时,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杀。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所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网络和丛书。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