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81岁的张柬之推翻武则天后,第二年就被武则天复仇反杀,而且他还犯了致命的错误,给自己招致灭顶之灾!
如果有人问,历史上有什么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那张柬之绝对能排进前三。
【资料图】
为什么说张柬之大器晚成呢?
因为这位兄台出生于唐高祖李渊执政末期(625年),经历了李世民执政的贞观时代,又经历了唐高宗时代,愣是当了40多年的七品小县官。
要知道,张柬之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正规的科举出身。
按理说,一个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从一个县丞做起,40多年下来,怎么着也得官升几级才对。
可张柬之的运气实在太差,他在青城县丞这个岗位上生生干了40多年都没升过一官半职。
一直到689年,武则天时代,朝廷开设贤良科招募贤才,张柬之才抓住机会,在一千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
朝廷这时才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这一年,张柬之已经64岁了!
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近10年,才升职为凤阁舍人。
但没想到根本没干几天又被打回基层了。
由于突厥首领默啜希望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武家人,与武周和亲,武则天动心了,想让武延秀娶她。
但张柬之觉得不妥,他当即就上书劝谏武则天,说自古以来没听说过天子娶异族女子的事情。
堂堂皇室贵族娶异族女子,是一件有辱国体的事情,所以和亲这事儿不能干。
结果因此触怒了武则天,一纸令下,他就被打发到荆州大都督府做长史去了。
大半生的时间,好不容易混到了朝廷高级官员的位置,这么一下又打回原形了,这一年,张柬之已经70多岁了。
就在张柬之仕途无望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狄仁杰!
关键时刻,狄仁杰帮了他一把。
武则天统治的末期时,有一次,武则天想让狄仁杰给她举荐有用的人才。
狄仁杰就问,陛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武则天说她希望找一个宰相级别的人才。
于是,狄仁杰当即就推荐了张柬之,果然还是狄仁杰的面子大,武则天没过几天就把张柬之升职为洛州司马。
但奇怪的是,这才没过多久,武则天又找狄仁杰,让他推荐人才。
狄仁杰则当场回应道:前几天推荐的人才,陛下还没有重用呢!
武则天听完一脸懵逼地说,那个叫张柬之的,我已经给他升职为洛州司马了啊。
可狄仁杰却说,臣推荐的宰相,不是司马。
这时,武则天才反应过来,脸上写满了大写的尴尬。
不久之后,武则天便将张柬之升职为司刑少卿,之后又升为秋官侍郎。
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新唐书》
在狄仁杰的举荐下,张柬之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
此时他已经70多岁,才进入朝廷权力中枢,但距离宰相还差一步。
最后把张柬之扶上宰相之位的却不是狄仁杰,因为狄仁杰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这个人叫姚崇,武则天时代的宰相之一。
当时,武则天让宰相姚崇出任灵武道安抚大使,临行前,让他推荐下一任宰相的人选。
姚崇当场就推荐了张柬之,并且说张柬之年纪很大了,必须尽快启用。
武则天十分吃惊,一个70多岁的老头,竟然连狄仁杰和姚崇都先后举荐,看来这老头不简单。
于是,武则天听从了姚崇的建议,把张柬之升职为宰相,这一年,张柬之接近80岁了。
但真正的大事业才刚刚开始!
705年,武则天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由于疾病缠身,武则天不得不在深宫之中静养。
而朝廷大事全部交给她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哥俩处理。
这俩人由此把持朝政,搞一言堂,而且还有一个风险极高的事情!
那就是武则天静养期间,任何人都无法面见武则天,只有这哥俩能见到。
关于女皇的病情动向,没有人能知道,只有这哥俩掌握武则天的病情。
这会导致什么严重后果呢?
张易之哥俩本来仗着武则天宠信,在朝廷里为非作歹惯了,一旦武则天病逝,新的皇帝必然会清算他们。
如果这俩人够聪明的话,他们为了保命或者保住既有的权势,大可以宣布女皇临终之前改主意了,决定另立他人。
反正没人能见到武则天,至于遗诏嘛,白纸黑字,再盖上皇帝玉玺大印,谁敢不从?
他们完全可以搞一份遗诏出来,立一个不会威胁到他们,并且能保住他们权势的人做皇帝。
这样一来,太子李显一党就危险了,李唐复辟也就遥遥无期了。
鉴于这种充满高风险的局面,张柬之决定趁女皇病重,不问朝政,发动一场政变,以武力逼迫她退位,还政于李家。
于是,神龙政变开始了!
作为这场政变的总策划,张柬之联系了忠于李唐的其他四位大臣,分别是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
值得注意的是,敬晖、桓彦范虽然掌管了禁军,但刚调任不久,根基尚浅,很难鼓动士兵跟着政变。
所以张柬之又联系了在禁军中任职20多年的李多祚,来负责组织政变的军队支持。
另外,李唐宗室中,相王李旦也参与了,因为袁恕己是相王府的人,太平公主则负责策反上官婉儿,把所有的人事调动和机密信息向武则天保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五名大臣、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几方势力联合向武则天发难。
一举诛杀了张易之兄弟俩,逼着武则天将帝位禅让给了李显。
至此,李唐完成复辟!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张柬之也在接下来的一步中犯下致命错误,给自己招致灭顶之灾!
五大功臣悲凉的结局
神龙政变成功让李唐复辟,正当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有两个人向五大臣提出了中肯建议,却被拒绝。
这是严重的致命错误,五大臣最终要为此买单,而代价就是他们五人的脑袋!
第一个人叫薛季昶,他是洛州长史,神龙政变之后,他第一时间拜访了张柬之和敬晖。
他认为虽然除掉了张易之兄弟俩,逼迫武则天退位了,但武则天的家族势力依然十分庞大。
比如武三思等人,依然有很高的权势,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将来武三思必定是个祸害。
第二个人叫刘幽求,他是朝邑县尉,他也建议桓彦范和敬晖趁早收拾掉武三思,不然日后武家的人反攻倒算,大家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惜的是,五大功臣此刻沉浸于胜利的喜悦当中,对这样中肯的建议却不以为然。
他们觉得自己胜利了,现在掌控了朝廷,武三思等人就是砧板上的肉,不可能再有作为。
而且他们觉得朝廷近些年来,已经杀掉很多人了,不宜再开杀戒。
殊不知,仅仅过了一年,武三思就重返朝堂,一举将五大臣团灭!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武则天的复仇。
武则天退位后,被送到上阳宫休养,有一次李显前去看望母亲,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原本,武则天比较善于保养,平时看上去的面色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就跟中年妇女差不多。
这会儿只见武则天满脸皱纹,沧桑无比,而且在经历背叛的打击之下,显得憔悴无比。
两相对比,前后差距相当大,李显见状,当场就大惊失色!
武则天见到儿子吃惊的表情时,一代女皇竟然哭了出来。
李显见到满脸憔悴的母亲,还哭了,心理不落忍,泪珠也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沧桑、憔悴的武则天开口了:
当年我把你从房陵接回来,立为太子,就是要把这皇位传给你,都是那五个贼子贪功,把我老人家弄成这样!
李显听完,顿时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连忙给母亲赔不是,好说歹说才把武则天的情绪稳定下来。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资治通鉴考异》
而武则天的那番话,却给李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则天的言外之意就是,李显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而且是太子,将来太子继承母亲的皇位,是合理合法的,也是必然的。
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都那把年纪了,而且病重,也活不了几年了,等武则天一死,太子继承皇位,是板上钉钉的事。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迫不及待地去通过政变这种高风险的方式获得皇位?
想到这里,李显突然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
现在五大臣是复辟李唐的大功臣,都被封了宰相,还加封郡王爵位,号称五王,朝廷大小事务全部他们说了算。
作为皇帝,李显自己却没有任何嫡系力量,当年太子府的嫡系班底几乎在武则天时代就全部被贬官、流放,拆得七零八落。
皇帝现在不过是坐在龙椅上的象征性存在而已,实际上朝廷是被五大臣把持。
一想到这些,李显顿时感到五雷轰顶!
合着,这五大臣把自己和他们绑在政变的战车上,就是为了在武则天退位后,可以继续把持朝政,然后架空皇帝。
真是岂有此理,这帮人不仅耍了朕,还欺负了朕的母亲,决不能饶恕!
但李显感到自己孤家寡人,没有根基,很难跟五大臣抗衡。
于是,将韦氏立为皇后,并准许参政,同时给韦后仅剩不多的娘家人加官进爵,用外戚加强皇帝的力量。
同时与上官婉儿结成政治盟友,将其纳为昭容,掌管诏书起草,实际担任机要秘书。
由于李显和武三思是儿女亲家,所以又召回武三思,给其高官厚禄,还封了王,试图启用武家势力,加强皇帝的力量,对抗五大臣。
与此同时,李显迅速将当年的太子府班底全部召集入朝,加强皇帝的嫡系力量。
最终,在多方势力的联合打击下,五大臣被贬官流放。
张柬之时年82岁,在贬官路上抑郁而死,其他四人除了一个中途病逝外,均被武三思派人暗杀。
虽然干掉了五大功臣,但李显却驾驭不了他培植起来的两股势力。
武三思这个人撩妹能力十分厉害,他不仅把上官婉儿撩到手了,还顺便把韦后也征服了,李显的头上瞬间戴上了两顶绿色的帽子。
不久之后,李显离奇死亡,韦后试图做武则天第二。
结果导致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诛杀了武三思一家,但由于军队临阵倒戈,政变被韦后镇压。
武三思虽死,韦后一心想做女皇的心却没变,她以最快的速度安插心腹和娘家人,迅速掌控了朝廷。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联手发动唐隆政变,干掉了韦后一党,佣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之后,李隆基又和太平公主争夺权力,最终爆发先天政变,李隆基先发制人,一举干掉了太平公主。
至此,武则天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才算终结,唐朝在李隆基的治理下,进入开元盛世。
最后再来复盘张柬之的结局:
其一,张柬之以及功臣集团不知进退,难以善终。
当李显一系列的动作,又是加强皇权,又是召回嫡系,种种举动传达出了很明显的信号:五大臣功高震主了!
作为在朝廷混了几十年的人精,他们竟然无动于衷,要么是蠢到没看出来,要么是看出来了却不行动。
这个时候,要做的是赶紧回家养老,退居二线来保命,但他们根本没察觉到自己的危险。
所谓功成身退,就是知进退,张柬之显然是没懂这个道理。
其二,张柬之和功臣集团犯了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不断有人提醒他们,及时铲除武三思等人时,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觉得武三思不足为患,根本不予理会。
历史上,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他们就是不信邪。
结果呢,五个人直接让武三思给团灭了。
其三,武则天的复仇是李显动杀心的开始。
其实,对武则天来说,他肯定是想着将来传位给李显,没想过传位给其他人。
但她没想过张易之兄弟俩有伪造遗诏的风险,一旦成功,即使武则天想传位给李显,也无法实现。
对功臣集团来说,他们考虑的就是张易之兄弟俩伪造遗诏的风险极高,所以必须先下手为强。
站在武则天的立场,如果不考虑张易之兄弟俩改诏书的风险,那么五大臣就是在贪功,试图把持朝政。
所以,出于帝王权术,她在生命最后一年教导儿子李显,要防着这五个人。
加上李显当时的处境,以及五大臣把持朝政的情况,客观上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这就应验了武则天的说法。
所以,李显必须干掉五大臣才能巩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