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年冬季,吴国西陵督步阐(步骘之子)上表,建议吴帝孙皓把国都迁到武昌。

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迁都武昌,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

吴甘露二年、宝鼎元年(266年)三月二十日,吴国派遣大鸿胪张俨、五官中郎将丁忠,到晋国吊祭不久前去世的晋文帝司马昭。


(资料图)

张俨,字子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识,弱冠时就已经非常有名,历任显职,拜大鸿胪。

孙皓对张俨说:“现在南北通好,因为使君你有出使外国的才能,所以委屈你前往。”

张俨回答说:“承蒙赞誉,就算不能延续先贤的美名,也会磨砺才干和气势,想着不辱使命。”

到达洛阳之后,张俨遭到了贾充、裴秀、荀勖等人轮番刁难,想找出他所不知道的知识来为难他。

但张俨不负博闻强识的盛名,见招拆招,一一化解,毫不示弱。

他还与羊祜、何桢等相结交,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俨在归途中,因病离世。

丁忠出使回来后,孙皓大会群臣。

散骑常侍王蕃喝醉了酒,趴伏在桌上,起不来。

王蕃(228—266年),字永元,庐江松滋(今安徽宿松县)人。

王蕃博览多闻,兼通历法、六艺,对中国的天文学、数学作出过可贵的贡献。

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

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3.1556,与刘徽的3.1416、祖冲之的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

王蕃初为尚书郎,后来辞官。

吴景帝孙休即位后,王蕃与贺邵、薛莹、虞汜一同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

大家都认为王蕃很清雅,吴朝廷派他出使蜀国,蜀国人都很称赞他,回国后担任夏口监军。

孙皓继位后,王蕃又入朝担任常侍,与万彧官职一样。

万彧与孙皓有旧交,为人鄙俗,仗势侵辱王蕃,说王蕃自我轻贱。

中书丞陈声很受孙皓的宠幸,与万彧二人多次在孙皓面前诋毁王蕃。

王蕃高风亮节,从不看人脸色行事,有时违忤孙皓的意旨,时间长了屡受责备,加之万彧二人不断诬陷,让孙皓很不高兴。

因此,孙皓疑心王蕃并未醉酒,只是故意装出来的。

为了查探王蕃,孙皓命人用车子把王蕃送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来。

结果发现王蕃容貌举止庄严,行止自如。

孙皓勃然大怒,认定王蕃是装醉,对自己大为不敬,要杀他。

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都为王蕃求情。

孙皓不允,喝令左右,就在殿堂之下杀了王蕃。

随后,孙皓出宫去登来山,让左右亲随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一样争抢啃咬,将他的首级弄得支离破碎。

王蕃死时仅三十九岁,孙皓将他的家属流放到广州。

镇西大将军陆凯听闻,上书说:“常侍王蕃内修美德,外明事理,知晓天道,了解万物,处事正直忠心,是社稷的重臣,大吴的龙逢啊。从前他奉事吴景帝,进谏献策于左右,景帝钦佩赞赏他,赞叹他卓越超群。而陛下恼恨他说话刺耳,厌恶他直言对答,将他斩首于殿堂,抛尸于野外,国内人民为他伤心,有识之士为他悲悼。”

丁忠出使晋国归来,自以为打探到了晋朝的虚实,建议对晋国用兵,对孙皓说:“北方的晋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我们可以袭击并夺取弋阳。”

孙皓就此询问群臣。

陆凯上书,反对用兵,说;“北方新近吞并了巴、蜀,派使者来求和,这并不是向我们求援,而是想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此时敌人的势力正是强大的时候,想要侥幸取胜,我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车骑将军刘纂说:“国家之间争霸,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如果有机会,怎么可以放弃呢。但应该先派间谍去观察形势。”

孙皓采纳刘篡的建议,没有出兵,但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这一年,吴国改年号为宝鼎,任命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