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今山东临沂人,和前期故事中提到的吝啬鬼王戎一样出身豪门琅琊王氏,历仕三国曹魏及西晋,官至太尉。
而他之所以被后人记住乃至纪念,是因为孝顺,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者,为“孝圣”。
【资料图】
王祥和他的山东老乡济南人闵子骞一样,幼时丧母,而且都被后母虐待,而且王祥的后母更狠毒。
闵子骞的后妈不过是把闵子骞的棉衣塞满芦花代替棉花,丈夫发现后怒而休妻,闵子骞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人单。”父亲回心转意,继母则痛改前非。
而王祥的后妈朱氏则一度想亲手砍死他。
王祥的母亲早逝,朱氏对他很不待见,常在丈夫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渐渐地,父亲也讨厌王祥,常罚他干脏活累活,但王祥从未抱怨。
王祥家有棵李子树很好吃,后妈怕丢,就勒令王祥负责看管。有时风雨骤至,王祥就抱着李子树哭泣,害怕李子损伤。
即便如此,后妈还是恨他要死。一天晚上,竟然干脆拎着刀想偷偷砍了他。好在王祥命不该绝,恰巧起夜出了屋子,后妈只砍到了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发现后妈正为这事懊丧,于是跪前请死。后妈见事情败露,又见孩子如此孝顺,从此良心发现,开始善待王祥。
再后来,朱氏生病,大冬天的想吃鱼,王祥二话不说,跑到河边甩掉棉衣捉鱼。
按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传说,王祥来到河边后,甩掉棉衣趴在冰上,希望用体温化开冰层,以便捉鱼。结果坚冰突然融化,两条鲤鱼跃水而出。
有过类似生活常识的都知道,大冬天被冰封的鱼儿缺氧,冰盖凿开,往往急不可耐露头呼吸,很便于人们捕捉。
可叹后世“腐儒”为了神圣化这一孝行,不惜违背常识胡说八道 ,结果大大减少了故事的可信度。
当然,笔者在这里完全没有责难王祥的意思。毕竟,他真的是一个大孝子。
另外一提的是,王祥之孝,自始至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为了避祸,扶持着继母朱氏带着弟弟王览来到庐江避乱。为了照顾家庭,王祥隐居二十多年,坚决不受州郡的征召。朱氏去世后,王祥由于过分悲痛而致病,要扶住拐杖才能起身。
别看王祥在母亲面前百依百顺,但在权贵面前却颇有骨气。公元260年,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氏独掌大权而亲自出马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在街头被成济公开杀害。朝臣为之哀悼而已,而王祥却不要得罪司马氏而大声号哭说:“这是老臣的罪过啊!”涕泗横流,众人都感到惭愧。
公元264年,司马昭封晋王,成为实际上的曹魏政权的“话事人”。这天,王祥与荀顗一起去会见司马昭,路上,荀顗建议王戎跪拜司马昭,被拒绝。等见到司马昭时,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长揖而已。偌大朝廷,敢于这样“不尊重”司马氏的几乎仅王祥一人而已,而司马昭却“开心”地说:“没有想到你这么重视我”。